“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杜牧,《清明》一首;余音绕梁,千年不绝。然而,你看到了它家喻户晓的结局;也许,你却不知它扑朔迷离的命运。
按说寻人问路不会出什么问题,然而凡事都有例外。牧童这遥遥一指,虽不如“一阳指”、“灵犀一指”、“大力金刚指”威力无穷,但却指出了一件千古疑案: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关于此案,历来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至今也没能盖棺定论。其中,涉案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家: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汾阳杏花村之所以呼声最高,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历史悠久的“酒都”。南北朝时期,这里就以酿酒饮誉海内;隋唐时期,这里又广栽杏树,杏花村之名就此诞生;此外,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传说,如“神井涌酒”、“八仙醉酒”、“马刨神泉”、“闯王立书”、“杏花仙子”等,也都源于此处。杜牧曾从并州道上走过(有《并州道中》一诗为证),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他不仅要走路,还要作诗,又累又渴之状不难想见,一听杏花村,掉转马头去讨杯酒喝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并州,相当于今天的太原,与汾阳相距一百五十余里,也不枉牧童的遥遥一指了。
湖北麻城杏花村(资料图 图源网络)
麻城杏花村是黄州至木兰山的必经之地,而杜牧在任黄州刺史期间就曾去过木兰山(有《题木兰庙》一诗为证)。所以,他路过麻城、喝个小酒是极有可能的。二百多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时路经此地,顺路拜访了住在杏花村的好友陈慥,还送了他一首诗,后两句是:“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就这样,“河东狮吼”在“杏子梢头香蕾破”(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诗横空出世了。又过了几十年,外号“谢蝴蝶”(因为写了三百多首咏蝶诗)的谢逸(谢无逸也是他)也从此地路过,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江城子·杏花村里酒旗风》。就在谢逸落笔的那一刹那,他便“被”成为了支持麻城杏花村的始祖之一。“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小小的麻城守候在历史河岸,接待着南来北往、风尘仆仆的文人墨客:杜牧(此人待查)清明逢雨,欲饮解愁;苏轼谪迁路上,与友邂逅;谢逸以词达意,故地重游;之后还有,明代李贽,佛院清修。
与汾阳相比,贵池赢在“天时”。“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江南春景,而地处“河北”(黄河以北)的汾阳不仅没有“雨纷纷”,反而是一个“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的地方。与麻城相比,贵池胜于“人和”。杜牧去过麻城的根据是花木兰的那座庙,而他到过贵池却是白纸黑字(历史事实)——杜牧本想在“牛李党争”中和个稀泥,但是因为稀泥没有和好,被调为池州(即贵池)刺史。明清两代的《江南通志》、《贵池县志》、《池州府志》(其实就是《贵池县志》)、《杏花村志》(还有《续志》)等各种“志”也轮番上阵,声援贵池,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在这场“杏花村”争夺战中,群雄逐鹿,难分伯仲;你来我往,各执一词。以上所列只是其中三家而已,不知道是否有你的家乡呢?怎奈杜、牧(牧童的牧)两位先生留下的资料实在少得可怜,看来此案任是清官也难断;小编为诗一首作结,也不负它众口相传:
《清明》墨笔点成春,公是公非已陆沉。
牧童遥指知何处?杏花深处杏花村。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321018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