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水果在消费升级浪潮大势下,曾一度所向披靡。但如今,红利不再,行业高速增长期已过。
这一点上市公司财报中也有所体现。百果园虽然市场规模逐渐增长,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已明显放缓。从2021 年至 2023 年,百果园营收增速分别为 16.22%、9.94% 和 0.7%,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369.49%、40.35% 和 11.9%。
2024年甚至出现明显的闭店潮。数据显示,2019-2024年,百果园的加盟门店数量分别为4210、4646、5134、5631、6081、5116家。
对应到一个个加盟商个体,他们对业绩下滑的体感最为明显。
深圳加盟商何久向Tech星球表示,加盟百果园5年,明显感知到现在门店的业绩在腰斩。以前一天营业额可以达到一万多元,疫情那几年,生意最好,一年做多能赚三十万。现在缩水严重,一天只有几千块。
何久跟朋友三人合伙开了两家百果园,总投入155万元。其中,第一家门店投入55万元,从其他加盟商那里转让来的,生意还可以,何久便跟朋友决定加大投入,100万元开了第二家。但两家门店都没回本,何久称,去年将那个55万买的店转出去了,卖了22万元。投资100万的门店,目前看起来很难回本,毛利都达不到30%。
除了价格高,购买人群减少,门店亏损的很大原因被归结为压货。按照百果园的加盟政策,加盟商需要统一从百果园集团订货,然后公司按照订单每天给加盟门店免费送货一次。加盟经理称,每天送货就是为了降低加盟商成本,他们不需要囤货,降低水果损耗,此外,公司还配置了督导经理,不会让加盟商盲目订货。
看起来很合理的配货策略,实际上却成了加盟商诟病吐槽最多的地方。不少加盟商表示,最大的套路就在于压货,配货权在公司。
一位前百果园员工称,百果园实行分货制度,不是门店缺什么补什么,不是什么畅销就配送什么,而是公司分给门店什么就必须要什么。这样一来便会造成压货。
何久称,压货多耗损就大,耗损大就亏损,水果最怕的就是损耗。以前百果园加盟店是坏果多少都可以报损,现在门槛变高了,坏果要超过30%才能报损,30%的坏果定义权掌握在公司手里,有时候明明超过30%,但会被公司各种理由拒绝报损。很多报损不了,最后只能加盟商自己承担。
能否报损,报损多少直接关乎着加盟商的盈利。何久称,一年赚几万块很难的,以前赚钱很大部分是因为可以报损,那不是一笔小数目,一年坏果报损能报好几万元。现在一个月报损只有几百块,直接影响了盈利空间。
不过,针对压货争议,百果园方面向Tech星球解释称,百果园有“坏货确认机制”,这是符合水果属性的基础机制。压货、分货容易混淆。水果品质原本到店有问题集团会解决,但是如果在门店因为销售时间过长,水果保质期短,这个就要门店承担了。百果园优先考虑保障顾客体验、加盟商业绩,举例来讲,如果顾客进入一家门店,只有某单一类产品,而且陈列零星(不饱满),顾客的商品与服务体验不理想,最终加盟商业绩也没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