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ETOP  ·  数字典型电路知识结构地图 ·  4 天前  
EETOP  ·  报名倒计时:AMD技术日(赛灵思FPGA)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台湾半导体过去十年营收增6成利润增1倍;银湖资本联手博通179亿美元洽购东芝内存;DDR5内存标准正在制定:比DDR4快两倍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4-01 07:00

正文

1.银湖资本联手博通179亿美元洽购东芝芯片业务;

2.台湾半导体过去十年营收增6成利润增1倍;

3.芯片业追寻后CMOS时代研发新方向;

4.DDR5内存标准正在制定:比DDR4快两倍!;

5.英特尔大笔收购后背,已转型为一家数据驱动公司;

6.MaxLinear拟以6.61亿美元收购Exar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银湖资本联手博通179亿美元洽购东芝芯片业务;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31日上午消息,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银湖资本(Silver Lake Partners)和美国芯片制造商博通共同出资2万亿日元(179亿美元),要约收购东芝芯片部门。


  知情人士透露,大约有10个潜在买家有意收购东芝芯片业务,包括在日本与东芝合作运营一家芯片工厂的西部数据,以及美光科技、SK海力士和一些财务投资者。


  东芝希望通过部分或全部出售这项业务获利至少1万亿日元,以此覆盖西屋电气的减记损失。该公司还预计,投资者给予其芯片业务的估值大约为2万亿日元。


  《日经产业新闻》东芝还在向竞购方询问,他们是否计划转售股份。该公司希望在6月的股东大会之前作出决定。


  东芝股东周四同意剥离芯片业务,为此次出售铺平道路。


东芝称不会出售防卫领域半导体业务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3月30日获悉,围绕东芝的业务出售,东芝向日本防卫省表达了保留探测雷达等防卫领域的半导体业务的意向。 东芝此举顾及到防卫武器装备和技术流入中国等日本政府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担忧。

 

嵌入东芝半导体的雷达探测能力卓越,因此被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先进巡逻机「P1」和追踪弹道导弹的航空自卫队的警戒管制雷达。 此类半导体为订制产品,由东芝旗下企业「基础设施系统解决方案公司(Infrastructure Systems & Solutions Company)」内的业务部门负责制造。

 

该公司将留在东芝旗下,因此负责防卫用探测雷达和情报收集器的部门也将继续保留。 东芝向日本防卫装备厅表示,不会出售这项业务,同时解释称,在半导体内存业务被出售后也将防止半导体技术人员的外流。

 

其背后存在安全保障方面的风险。 例如,如果在军事上积极开展海洋战略的中国掌握日本的警戒监视能力等,有可能成为安全方面的威胁。 此外,防止对朝鲜的技术外流也是重要课题。

 

不过,即使将出售对象限定为消费类半导体,也很难说能完全消除安全保障方面的风险。 这是因为半导体不断迈向高性能化,将民间技术转用于防卫武器装备的「军民两用」的趋势正在扩大。 日本防卫装备厅高官表示,「民用和防卫用半导体的基础技术相同。 正在关注东芝的内存业务的买家」。 日经中文网


2.台湾半导体过去十年营收增6成利润增1倍;


台湾经济部公布产业统计,半导体产业整体营收10年来成长6成,利润率更提升了一倍以上。 经济部表示,主因是台集成电路产业具有有高端先进制程的国际竞争优势。 十年来半导体员工人数则也从17.3万人增加为24.7万人,其中近半数集中在科学园区。


统计指出,2005年半导体营收为1兆2458亿元新台币,2015年为2兆721亿元;成长率66.33%;利润率从10.6%成长至21.3%。


经济部表示,台湾半导体以晶圆、光罩、内存等集成电路业为大宗,其2015年营收1兆5399亿元,占半导体产业74.3%,封装测试业营收4386亿元,占21.2%,分离式组件业营收仅936亿元,占4.5%。


10年来半导体家数从443家减少为440家,变动不大,员工人数则从17.3万人增加为24.7万人。 半导体聚落多数集中在北部,有335家与14.4万人;中部35家、4.1万人;南部产业聚落涨幅最大,从54家增加为70家,人数从3.9万人增加至6.3万人。


半导体产业之员工人数以北部地区占58.3%最多,中部地区占16.6%,南部地区占25.5%。 由于科学园区之半导体工厂规模较大,其雇用员工较多,致半导体产业之员工将近半数,占47%在科学园区。


研发经费也几乎是10年前的3倍,2005年为627亿元,2015年为1746亿元,主要即研发重镇集中在北部,占1236亿元,其中竹科占1070亿元。


经济部指出,因智能手持移动装置热销、笔记本电脑之升级潮、相关处理器、芯片市场需求活络,加上物联网、云端产品等新兴应用崛起,10年来半导体产业营收平均年增5.2%,高于全体制造业工厂2.5%,为推升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动力。 经济日报



3.芯片业追寻后CMOS时代研发新方向;


          传统的硅基半导体技术形成了摩尔定律的基础,并在数十年来持续落实于产业界,如今它正日益成熟,业界也越来越迫切需要一种超越硅晶的新技术蓝图...


随着传统的CMOS微缩时代逐渐迈向尾声,工程师开始转向新的材料、制造技术、架构与结构;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日前也针对如何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保有半导体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


SIA与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 (SRC)共同研究,并发布了一份73页的报告,列出14个被确定为研究重点的领域。 该列表中包括认知运算、互连技术、下一代制造和电源管理等项目。 该报告并呼吁「针对传统硅基半导体以外的新技术进行强大的政府和产业投资」。


《半导体研究机会:产业愿景与方向》(Semiconductor Research Opportunities: An Industry Vision and Guide)是由七十多位贡献者历经九个月的时间撰写而成,包括来自半导体、航天与国防产业等领域的知名公司。 参与的公司包括英特尔(Intel)、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高通(Qualcomm)、IBM、美光(Micron)、台积电(TSMC)、亚德诺(ADI)以及应材(Applied Materials)等公司。


该研究报告指出,传统的硅基半导体技术形成了摩尔定律(Moore’s Law)的基础,并在数十年来持续落实于产业界,如今它正日益成熟,业界也越来越迫切需要一种超越硅晶的新技术蓝图。


「在冯纽曼(von Neuman)运算领域所要求的进展,诸如低功耗、低电压、超越CMOS逻辑与内存组件及其相关材料,」该报告中提到,「而在非von Neumann运算领域。 新的内存元素与材料也具有推动半导体产业前进与创新的潜力。 」


SIA政府事务副总裁David Isaacs指出,这份报告旨在用于与决策者、业界代表和其他读者讨论,协助推动资助计划,以及为优先研究赞助计划提供建议。 Isaacs说:「我们想试着勾勒出我们认为得以为半导体技术延续下一代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


CMOS微缩时代告终?


半导体产业观察家早已预言硅晶时代终将划下句点,因为克服与芯片晶体管数量倍增有关的实体挑战变得越来越艰巨,再也无法以可靠且具经济效益的方式实现。 就在上周,致力于新版半导体技术蓝图的工程师发表了一份白皮书,预测传统的半导体微缩将在2024年终结。 而在那之后,「将不再有足够的空间布局触点。 」


然而,多位业界预言家也指出,各种不断推陈出新的组件类型、芯片堆栈和系统创新,都为持续提升运算性能以及降低功耗与成本带来了希望。


SIA总裁John Neuffer表示:「为了实现足以推动经济成长和社会转型的各种技术,我们的产业已将摩尔定律推向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限。 」


「而今,要维持在相同尺寸芯片上增加更多晶体管的突破性步伐,逐渐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且十分昂贵,业界、学术界与政府必须加强研究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半导体创新的新领域,并促进新兴技术的持续成长。 」


据统计,20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约为565亿美元,其中有15.5%用于研发,这一研发比重已较任何产业更高出许多。 Issac表示,美国芯片公司投入研发的营收比重接近20%,是有产业中最高的。


英特尔的观点


英特尔负责制造、销售与营销的执行副总裁Stacy Smith在日前的部落格文章中强调,摩尔定律并不会在近期终结。 他说,英特尔对于代7nm与5nm已经规划好发展蓝图了,未来将持续着眼于未来三个世代(约7-9年)的进展。


「没错,有一天我们可能会达到实体极限,但并不会在近期出现。 」


SRC执行总监An Chen指出,这份报告的目的并不在于预测摩尔定律的终结,尽管不同的公司对此都有不同的定义,但它确实承认传统的尺寸微缩正逐渐减缓或即将结束,而无法继续推动产业前进。


「这份报告并未宣称任何定律或任何技术的结束,」Chen说,「但技术驱动力的结束已在业界持续几十年了。 」


SRC是协调和监督由政府和产业资助的大学研究计划之技术研究联盟。 Isaacs表示,该报告的出版是SIA为了扭转半导体技术投资不足的趋势做的一部份努力。


编译:Susan Hong


(参考原文:Chip Industry Outlines Post-CMOS Research Focus,by Dylan McGrath)

eettaiwan



4.DDR5内存标准正在制定:比DDR4快两倍!;


       内存标准制定组织JEDEC周四表示,新一代DDR5内存的规格制定工作已经开始,计划明年定稿。


据悉,用于服务器和台式PC上的DDR5内存速度将是DDR4内存的两倍之多,执行效率也更高。


同时,针对智能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对续航有更高要求的设备,还会推出低电压版的LPDDR5内存。


虽然看起来DDR5内存非常值得期待,但分析师却对其前景并不看好,反而认为DDR内存时代将在DDR4生命周期结束时谢幕。


分析师认为,DDR5会首先被应用于服务器和高端PC领域,随后才会逐渐向下普及。但近些年,无论是大型服务器还是游戏PC,其设计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DDR4内存依旧可以满足需求。所以内存和主板厂商升级DDR5的动力并不充足。


另一方面,随着Intel傲腾这样的新一代存储技术推出,DDR内存的地位正在被取代。


就连JEDEC自己也正在制定名为NVDIMM-P替代传统DDR内存的新一代整合式存储标准。


据JEDEC介绍,NVDIMM-P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器,其将易失性DRAM和非易失性DRAM芯片整合在一起,然后插入DIMM插槽。这种新型存储器未来主要针对数据库应用。

 快科技



5.英特尔大笔收购后背,已转型为一家数据驱动公司;



集微网  3月31日报道


“可能这一段时间很多媒体朋友比较关注的动态,英特尔今天收购了这个公司,明天收购了那个公司。所以今天有一个机会,给各位媒体朋友们一个专场,介绍英特尔未来怎么布局,我们怎么考虑的。实际上这一切还是回到英特尔公司的创新之本,就是数据本身。” 



这是3月31日英特尔在北京举办的媒体分享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首先回应了外界对英特尔土豪式收购的议论。



也正如杨旭所说的一样,过去一年多英特尔在产业链进入密集的“收、收、收”的节奏,而且涉及公司标的与金额都让人惊讶。


最近的一次收购就发生在本月中旬,英特尔豪掷153亿美元买下了自动驾驶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商Mobileye。而更早之前2016年9月6日,宣布收购计算机视觉芯片公司Movidius;2016年8月,宣布收购AI初创公司Nervana;2016年4月,宣布收购意大利半导体制造公司Yogitech……


大笔收购背后,英特尔看到数据的机会


按照杨旭的说法,如此密集的收购,是英特尔看到数据洪流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在为转型为数据公司而做准备。


未来数据量到底有多大?根据英特尔估算,如果人类上网每天可能仅仅就1.5G的数据量。不过在即将到来物联网“物品”的联网就会产品数据洪流。智能医院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3TB,也就是3000GB。一辆无人驾驶车,每天可以产生的数据量是4000GB,比一座医院还多。一架智能飞机每时每刻都收集数据的话是40TB。一个智慧的工厂是100万GB。如果一个工厂,成千上万的设备每时每刻都在收集数据,这个体量更是大的惊人。


杨旭表示:“数据是新石油,不仅是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用创新技术端对端深加工,英特尔将凭借独到的智能互联全栈实力释放全部创新潜能。”


英特尔要做的就是从各种设备,感知技术在收集数据,快速传输数据,数据到云端需要处理,处理过程中需要挖掘、分析,找出有意义的东西。把数据做增值服务提供给消费者。


面对数据洪流,英特尔制定了数据战略



找到“数据”这个中心以后,就要开始构建业务体系。不过,我们知道物联网横跨生活方方面面,这些数据背后又是无序的。英特尔面对数据洪流,制定了数据战略,主要围绕三个体系布局。


1. 云、网络、人工智能。


英特尔把云打造成一个空前的创新平台,提供卓越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为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支持。


人工智能是云创新的另一个前沿,英特尔在这方面有全栈的实力。英特尔通过Nervana平台,打造Lake Crest深度学习芯片,探索全新的架构和算法,整合全公司的相关资源,推动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在局端数据中心之上,必须加速未来网络转型,核心是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这也是英特尔进军新的细分市场最重大机会之一。


总之,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方面,英特尔是产业的领先者,有些关键技术在不断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预示着巨大机会。


2. 在云、物与设备两者之间,“加速技术”也是巨大的推动力,包括存储、FPGA、5G等。


在“加速技术”上,英特尔加大投入,推动创新。存储方面,最新推出的英特尔傲腾TM(OptaneTM)产品系列,采用革命性的英特尔3D XPointTM技术,打破了内存和闪存界限。FPGA也会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有效提升大数据密集计算的效率,在高性能基础上,提供定制化算法。


有媒体指出,在加速下一代深度学习方面,FPGA将远超GPU、更具优势。5G将会推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有些公司认为5G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英特尔认为5G是一次革命,5G不仅仅是移动宽带,更要满足更高带宽、更低延迟和更大规模连接的智能互联未来需求,将会创造更为广泛的业务应用。英特尔将在这场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3. 物和设备。


英特尔曾经的传统业务主要在PC领域,而现在数以亿万计的智能设备,带动了物联网发展。目前物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设备发展将深远影响行业增值。以无人驾驶为例,未来汽车也会变成车轮上的超级计算机。2017年初,英特尔发布了英特尔Go智能驾驶平台;将来收购Mobileye后,它将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眼睛”,而英特尔则会提供“大脑”,两者结合,将推动产业更快接近智能无人驾驶的蓝图。


英特尔将在八大领域与中国厂商建立深度合作



在谈到中国对英特尔的重要性时,杨旭说道,英特尔的CEO科再奇说数据就是未来的新石油。中国的石油储存量可以没有中东大,但数据时代中国的数据量肯定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如果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那中国的石油储存量将是全世界最大的。


杨旭表示,要做中国高价值的合作伙伴。英特尔一定要把我们所有的技术,把我们以前的积累,我们知道的经验要拿出来和产业合作,而且永远要面向产业链整体合作,是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展的策略。英特尔在中国未来的策略未来将会在八个领域寻求更深的合作。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5G、VR、中国制造2025、精准医疗、体育、机器人。


事实上,过去几年英特尔早已深度参与到中国整个产业链中。杨旭举例说,比如目前从芯片层次,90亿人民币投资紫光展讯,联合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手机解决方案;与澜起和清华大学的合作,做了数据中心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和很多公司合作,建立这样的生态链,像科大讯飞、京东等等。在5G方面我们也是合作的比较早,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都在积极的为未来5G技术准备和应用在布局。


杨旭表示,英特尔合作到今天,它的特征是非常开放,而且一定是生态链的模式在合作,生态中每一链都要有创新的产品和成果,大家共同做一个生态链、共同向前发展。


6.MaxLinear拟以6.61亿美元收购Exar



射频(RF)及混合信号芯片大厂MaxLinear29日表示,将以6.61亿美元现金收购IC设计公司Exar。


根据华尔街日报(WSJ)报导,据公布的协议条款,MaxLinear将以每股13美元收购Exar,较其3月28日收盘价溢价22%。MaxLinear表示,扣除Exar帐上现金,该交易总金额约4.72亿美元。


MaxLinear的公开收购提议须经监管部门批准,预计在第2季完成。


MaxLinear正顺应半导体领域近年来的趋势,试图借扩大规模提振营收成长。由于成长放缓及成本高涨,许多半导体制造商希望借整合简化组织及产品线。


MaxLinear表示,该公司将透过接触新终端客户让营收来源更多样化,同时扩大在现有客户平台上的模拟和混合信号的市占。Exar的电源管理和介面模拟和混合信号产品,普遍用于通讯基础设施、宽频存取、工业、企业网络和汽车平台,能为MaxLinear开拓新市场。DIGITIMES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