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瀛寰
感谢关注李瀛寰的观察与思考。专栏作家、资深科技评论人。站在科技、财经、历史、人文的交叉点,独特视角、独立观点、独家故事。让我们一起激荡智慧,享受思维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逻辑挖掘社  ·  自主可控再次引爆全场! ·  昨天  
逻辑挖掘社  ·  自主可控再次引爆全场! ·  昨天  
数码荔枝  ·  半月后涨价!Eagle 4.0 ... ·  2 天前  
科技日报  ·  诺贝尔化学奖,为何也青睐人工智能? ·  6 天前  
sven_shi  ·  我回答了 @乐把金针度与人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瀛寰

一单多付只为刷高交易量 双12来袭口碑刷量已成潜规则?

李瀛寰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12-07 18:42

正文


双12即将到来, 有媒体却曝出了疑似支付宝和口碑官方的促销海报,称口碑官方或默许商户通过一单多付的方式刷高交易量。同时,有口碑代理商透露,像“双12”这样的平台大促,刷高交易量已经成为了代理商中的“潜规则”。此前,口碑对外宣称日交易笔数已突破1500万笔大关,刷量的存在使该数据引人质疑。



  

事实上,口碑虽然背靠阿里这棵大树,但O2O市场竞争激烈,口碑长期依附于支付宝,甚至将拉新、引流的任务关联在支付优惠上,“低频为高频”引流的发展逻辑一直颇受华尔街质疑。阿里巴巴不久前公布的2017财年Q2财报显示,口碑亏损严重,达2.62亿人民币——亏损数字不大只不过是因为口碑盘子小——能够允许口碑施展拳脚的空间和时间都并已经所剩无几,口碑迫切需要证明自己不是下一个来往。

 

官方默许刷量或已成常态

 

为了短时间内快速推广商户布局,口碑采取的是以代理商为主力的“大区+KA+代理商”的推广模式,商户地推实际上都是由代理商在执行,而代理商的构成则主要是以前的支付宝代理。

 

但对代理商而言,实际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却远超想象。“商户不傻,阿里巴巴固然有名,但口碑流量不大也是事实,虽然可以说服商户入驻,但要让商户签订排他协议简直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即便成功拿下了商户,代理商往往并不能从中得到太多利益。一位口碑代理商表示,在口碑的体系下,代理商只负责签约,售后全部是总部在做,导致代理商本身并不能从后续的商户管理中得到太多利润。而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除了某些新进入地区口碑代理商的毛利一度最高可以达到1%之外,毛利普遍维持在0.6%左右,“利润真的非常薄。”

 

在成本重压下,一部分代理商为了维持自身收入,不得不选择在支付环节做手脚。“一笔订单分三次付款,代理就能额外抽取两次POS抽成。”上述代理商透露,像 “双12”这样的平台大促,刷高交易量已经成为了口碑代理商的“潜规则”,没办法,代理口碑不光不赚钱,有时候还要贴时间和成本去做地推团队,不做又怕得罪支付宝这个大客户,只有想办法在支付环节多赚一点。”

 

“一笔钱分三次付款,交易额又不会变多,根本带不来额外的收入。”一位口碑平台上的火锅店店主称,自从和口碑合作以来,该店已经先后数次在代理商的要求下参加了类似的活动。当被问到此种促销是否会带来营业额增长时,该店主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基本不会,会在口碑上消费的人现在还是极少数,许多人也是到店里看了海报才知道这件事。”

 

更让他感到疑惑的是,自己作为口碑商户,却并没有接到平台官方的活动通知,也并不能通过多次付款享受到平台的额外补贴,“活动是代理商告知的,所谓的优惠实际全是店里自己在提供,幸好口碑上来的订单不多,也没贴太多钱进去。”



 

而口碑官方的态度确实是耐人寻味。“像这种明目张胆地把海报贴出来的行为,很多小二其实都看在眼里,但一直没有插手。”上述代理商认为,小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某种层面上也映射出了平台官方对于“刷成交量”的默许态度。“肯定不能说支持,但至少没有公开反对过,毕竟平台现在商户还是太少,交易量刷上去,也方便代理拿去跟更多商户谈合作。”

 

盲目扩张背后暗藏隐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的一次更新中,口碑上线了平台优质商户推荐位置的“人气眼”,号称还原真实的人气店铺。然而,在阿里官方发布的一篇宣传稿中,却出现了这样的一段描述:作为商家来说,想要在人气眼上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只要提醒消费者多用支付宝付款,做好菜品图片、商家动态等基础工作,引导用户消费后点评就行了。

 

 

换句话说,号称推广品质店铺的人气眼,其上榜标准却和产品、环境、服务等体验没有任何关系,商户只要多用几次支付宝收款、多放几张好看的图片、多更新几条动态和评价,就可以被列入人气眼的推荐榜单。与此同时,在许多“人气眼”商户的评论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刷好评痕迹。


 

2015年底,口碑官方高调推出“支付即会员”,称任何在支付宝上进行消费的用户都将会自动成为该商户在口碑平台上的关注会员。所谓“支付即会员”,实际上是强行将消费者的线下支付行为与口碑绑定。然而,互联网领域的场景之争,一向是争夺用户以及用户习惯的养成,口碑复活以来,虽然极力转型去团购化,但本质上仍寄生在支付宝平台吸取流量,既不能解决为支付宝引流的需求,也无法为商户提供综合服务能力和解决方案。


口碑刷量的背后,折射出的可能是口碑自身的焦虑。毕竟,在O2O这条赛道上,用户规模超过6亿的美团点评、掌握中国互联网最大搜索入口的百度糯米,都是口碑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强大阻碍。对口碑来说,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下一个来往,似乎已经没有太多时间。



注:此文系投稿,不代表本公号观点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2014年、2015年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观察大V。


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wkd77285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