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肿瘤时间  ·  EFS 超 54 ... ·  昨天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揭秘“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  昨天  
丁香园  ·  取消用药限制,本月起实行! ·  3 天前  
丁香园肿瘤时间  ·  ​张小田教授|DESTINY-Gastric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吸烟者的肺,看完果断戒烟吧!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2-15 21:11

正文



吸烟,其实比雾霾更可怕!




作者 | 陈彦芳

来源 | 医学界呼吸频道


今年的雾霾可谓红极一时,频频登上各类媒体头版头条!刷爆朋友圈,亮瞎人双眼!因而各种防雾霾措施层出不穷。为防霾,中小学生甚至放假。但是在家里就一定安全吗?有多少家长不吸烟?你们要知道,比雾霾更可怕的、和我们玩阴的家伙是吸烟!你一定以为我在吸引你的眼球,然后会呵呵一笑而置之不理。


看看这位:




狂拽炫酷?


然后再看看吸烟者的肺,保证你再也笑不出来了。不要不相信,咱可是有图有真相。这些都是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从这些参检者身上,我发现 一个吸烟引起的特有征象——肺坠积效应






轻度双肺坠积效应





健康体检。非卧床者,吸烟达人。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双肺野背部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


这个征象叫坠积效应。 目前文献对肺坠积效应的解释:长期卧床患者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易在肺下叶靠近背部产生血管坠积效应,在仰卧位肺CT扫描图像上表现为局部的血管增粗、紊乱以及聚积征象。


这个人不是一个卧床者,他是一个活蹦乱跳的正常人,不能用坠积效应解释。 我的结论是:这个坠积效应只见于吸烟者。



根据大量的临床病例,我依据新月形的厚度人为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组。 这个标准是我“自产自销”的诊断方法


轻度: 新月形的厚度小于1cm;


中度: 新月形的厚度为1cm-2.5cm;


重度 : 新月形的厚度超过2.5cm到累及双下叶。







中度双肺坠积效应





健康体检。非卧床者,吸烟达人。双肺野背部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最厚处超过1cm。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重度双肺坠积效应





健康体检。非卧床者,吸烟达人。双肺野背部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最厚处超过2.5cm,双肺下叶血管也增粗了,追问病史活动后感到气短,还以为是年龄大了,这才多大呀,不到50岁,现在是急了,信誓旦旦要坚决戒烟,不断地问,怎么治?神仙也救不了!这种改变本身就是一个退行性变,无法逆转。人体的部件只可以保养,不可以更换!天价更换的部件能坚持多少年?



再看这位,同样是重度双肺坠积效应:





健康体检。非卧床者,二手烟受害者。双肺野背部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最厚处超过2.5cm。 家里有一位吞云吐雾的老公,常常晚上起来还要吸几口。






双肺坠积效应





健康体检。非卧床者,已经戒烟2年。双肺坠积效应仍不会消失。




俯卧位的坠积效应。那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当这个人站起来,双肺下部一定有坠积效应!


这种征象是否有理论依据? 动物实验发现吸烟可以使肺血管先收缩后扩张——这可能是坠积效应发生的原理。尸体解剖研究发现吸烟可致肺小动脉壁平滑肌及胶原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且随年龄的增长,烟量的增加,血管壁紧张程度亦增加,尤其以41岁后硬化更加明显。根据我的一组体检病例研究显示,坠积效应与肺气肿呈反比,继续吸烟,将会随着肺气肿的加重,坠积效应反而减轻,直至消失,肺将会变成这样:






重度肺气肿 肺大泡形成





吸烟几十年了,现在坐到那里也气短,满肺都是肺大泡。






正常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