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厅的下午茶永远都吃不腻,今天吃了菠萝包+奶茶,明天就来个西多士+红豆冰。
尤其是那块西多士,用刀子切开,呲~呲~呲,表皮发出的酥化声,还有不断散发出花生酱的香甜味道,都要把胃里的馋虫勾出来了。
西多士有几好味你比我清楚,那你又知不知这份邪恶的美味,竟然和法式甜点有关?
原来,西多士的全称是「法兰西多士」,起源于法国,法文叫pain perdu,以前的法国人经常吃剩面包,便发明了裹上牛奶和蛋液油炸的吃法。
最后淋上蜂蜜、枫糖浆
加入香蕉、蓝莓等水果装盘
后来,法兰西多士在欧洲、北美走红,在50年代更是传入了英殖民地的香港。
经过香港人的多年改良和创新,西多士不但成为了茶记必点,而且从无馅发展到流心馅,从牛油糖浆的原味多变为咖央花生酱。
不同风味的西多士是香港茶餐厅的特色之一。今期,半岛君和你走一走这些小店,从各式各样的西多士中看到「食物与生活的变化」。
传统西多士
油煎西多、咖央西多
早期茶餐厅做的西多士很简单,方包切片后蘸上蛋液,再用牛油煎香,煎和炸一眼可以看出,前者出锅后表面会有一些煎蛋的纹路。
后者一般是通体金黄。
由于煎的火候不好控制,时间要更久,现在也只有一些做街坊生意的店仔,还愿意保持老式的做法。像上环瑞记的西多士,几十年来老板都是耐着性子,小火慢煎。
油煎的好处是吸油少
同伯伯交流心得,老人家也是有一句讲一句:我的西多没有秘诀啊,但肯定货真价实。
方包用的是本地面包,质感软滑有弹性;蘸蛋液,一份西多一只新鲜鸡蛋啰,收到order才打蛋,下锅煎~
五十年代除了油煎西多,还流行西多搽咖央。咖央是一种东南亚甜酱,用鲜椰汁、鸡蛋、砂糖熬煮而成,味道甜甜的,有淡淡的椰子香。
以前的糖浆贵,茶餐厅为了降低成本,便用了咖央来产生甜味。后来,制糖业发达,茶餐厅嫌自制咖央麻烦,糖浆又重新成为了主流。
咖央要又炖又煮,费时费力,保鲜期短,很多茶餐厅已经不愿意做,深水埗的维记咖啡还坚持手作这口细软柔滑的南洋风味。
新派西多士
厚西多、一口西多、流心西多
如今我们吃的西多,多数是花生酱夹心,其实,早期加花生酱只是为了黏着方包,防止两块面包炸的时候会分开。
再后来的升级,就是从形状、馅料等方面改良。
像厚度堪比字典的西多,样子够邪恶吸引之余,口感也比一般厚度的西多更有嚼劲。(好吃是好吃,就是切得手酸~)
相比之下,半岛君更喜欢一口一粒的西多,一人食或者聚会吃最方便。广州九龙冰室的招牌「一口西多士」很不错,外面脆啵啵,里面软绵绵,唯独炼奶少了点。
当然,邪恶级数最高的当属于流心西多。西环周记点心的西多士,切开后内馅像熔岩一样流了出来,由于奶黄加了咸蛋黄,吃起来甜甜咸咸十分惹味。
它的做法有点像小笼包,师傅会提前把馅料放进冰箱冷藏,再塞进方包里,利用油炸的温度将馅料融化成流沙的质感。
还有香芋口味~
本来是法国甜点的西多士,经香港人的创新后,就是茶餐厅的食物。
其实这也算是港式美食的特点,无论中的西的,按照本地口味改良,好吃了那便是正宗的香港味道。
有人说城市里的生活无聊乏味
那么希望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
给到你半岛便利店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