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会计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网站。是了解会计、审计、税务、评估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最佳网站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马靖昊说会计  ·  Deepseek:为什么这么多女CPA都是单 ... ·  昨天  
马靖昊说会计  ·  一个家其实就是一套财报 ·  2 天前  
马靖昊说会计  ·  货币资金造假:胆大包天的财务“魔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会计视野

会计任性做错账!竟将管理系统计入电子设备!导致当年企业所得税漏缴

中国会计视野  · 公众号  · 财务  · 2019-05-18 07:23

正文

怎么才能让企业省钱——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没省钱也不要紧,但是如果做错账让企业受到损失,相信这就是一个重大失误了,下面就让我们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来看一下做错账带来的后果吧。


会计做错账

导致当年摊入的费用多列了70万元

案例1: 某企业自主研发了一套客户管理系统300万元,该公司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上计入了“固定资产-电子设备”。

借:固定资产-电子设备 3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300万元

当年按照3年折旧年限进行了折旧处理100万元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100万元

贷:累计折旧           100万元

看到这里,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团团在这里告诉大家以上账务处理不正确。

案例分析: 客户管理系统300万元不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电子设备”,应该计入“无形资产”。

正确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客户管理系统  3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300万元

当年应该按照10年摊销年限进行了摊销处理30万元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30万元

贷:累计摊销                30万元

结果: 任性的会计人员,把无形资产错误的计入固定资产,导致:

1. 导致资产不真实;

2. 导致当年摊入的费用多列了70万元;

3. 导致当年利润不真实;

4. 导致当年企业所得税漏缴。

企业所得税漏缴处罚: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 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案例2:会计不懂政策做错账!公司被罚15万!

A公司是某市上市企业,在税务专项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A公司“误餐补助”金额高达120万元,原来企业在郊区有个分部,分部人员的餐费补助全部以“误餐补助”形式发放,而且未并入工资、薪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局认为:虽然公司以“误餐补贴”的名义发放,但实质上这项补贴就是普通的餐费补贴,并不属于误餐补贴。因此,要求该企业补缴了个人所得税并予以罚款。

案例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规定,能够享受“不征税”的误餐补助的范围: 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

一些单位以误餐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上述规定分析,分部也是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A公司分部员工并未因公误餐,而是在分部正常上班,不符合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者不能返回工作单位就餐,需要在外就餐的条件。因此,A公司发放给分部员工的餐费补贴不属于误餐补贴,而是正常的餐费补贴,应当并入工资、薪金计征个税。 最终,A公司共补扣补缴个人所得税30万余元,并被处以0.5倍的罚款15余万元。

温馨提示:

对税务政策的解读不应停留在字面,费用列支时更不能仅凭科目名称来判定是否需要缴税,要关注业务的实质。更不要耍小聪明,否则只会给企业埋下涉税风险。

(1)真正误餐补助不需要缴纳个税,也不需要发票来报销,如财务人员去税务办事,中午在外就餐,发的误餐补助。当然也可以取得想过发票按照费用报销。

(2)跟工资一起发的“误餐补助”,人人都有,每个月都有的,就不是“误餐补助”了,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案例3: 办公室日常购买茶叶,竟计入“职工福利费”!

今天查看一家公司老会计做的账,发现该家公司的老会计, 把平时办公室购买的茶叶计入了“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从而导致公司历年来的福利费一直大大超过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标准,但是老会计从来没有在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增处理,留下了非常大的涉税风险!


会计经常做错的10笔账!

企业在税收缴纳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各税种的税收缴纳规定,却忽视了财务人员对企业经营业务的账务处理,很多“冤枉税”都是由于财务人员的错误账务处理所造成的。


今天小会就来同大家讲一讲财务常做错的十笔账,希望能引起你的重视。


错账一:

将独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如围墙、烟囱、水塔、变电塔、油池油柜、酒窖菜窖、酒精池、糖蜜池、室外游泳池、玻璃暖房、砖瓦石灰窑以及各种油气罐等,会计核算时错误的计入房产原值,造成多缴房产税。


错账二: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未收到股东实缴资本,仍然做“借:其他应收款 贷:实收资本”,纳税时,根据“实收资本”增加额,计缴印花税,造成提前缴纳印花税。


错账三:

电梯销售企业,财务未将“电梯销售”与“电梯安装”分别核算,致使造成从高适用税率,多缴增值税。


错账四: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取得建筑安装服务公司开来的增值税发票时,备注栏未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及项目名称或备注栏填写错误,使得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不得扣除该项目金额,造成多缴土地增值税。


错账五:

将印有企业logo的产品赠送给客户,本应计入宣传费,却计入了招待费,使得费用支出在所得税前费用享受低标准扣除,有利润的企业,将会造成多缴企业所得税。


错账六:

“买一送一”不开票,企业对外促销,“买一送一”未在同在张发票上体现折扣,所开发票只销售货物,未开赠送货物。实收金额与货物销售金额未在同一张发票上以折扣体现,使得赠送货物需要视同销售,造成多缴增值税。


错账七:

将支付给不在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人员的费用,按工资薪金列支,造成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如:月度支付董事费1万元。


错账八:

酒店行业,客人入住期间损坏地毯、茶杯等,收到赔款,应按住宿服务的外费列支收入,却错误的按销售货物核算,适用17%的税率,造成多缴增值税。


错账九:

酒店行业,客人消费房间内陈列的避孕药品和用具,财务未单独核算,本应属于享受免征增值税的项目,却同其他销售货物或服务一道缴纳增值税,造成多缴增值税。


错账十:

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未在职工薪酬中核算,错误的列入劳务费用,使得影响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限额标准计算,有可能造成企业多缴企业所得税。


会计错账更正技巧

常见的差错查找方法如下图所示:



一、全面检查


1.顺查法

全面检查查找的工作量大,适用于错账较多,难以确定查找方向与重点范围的情况。


2.逆查法

从错账的位置开始,逆向查到错误的原因。

这种方法工作量会减少,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


二、局部检查


1.差数法 (适用于:一方重记、漏记)

差数法——是按照错账的差数查找错账的方法。

如会计凭证上记录的是: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250

贷:银行存款 5250

若会计人员在登记明细账时漏记了营业税5250元,那么在进行应交税费总账和明细账核对时,就会出现总账借方余额比明细账借方余额多5250元的现象。

对于类似差错,应由会计人员通过回忆相关金额的记账凭证进行查找。

2.尾数法 (适用于:发生的角、分的差错可以只查找小数部分)

如只差0.08元,只需看一下尾数有“0.08”的金额,看是否已将其登记入账。

3.除2法 (适用于:借、贷方不平,且差数为偶数)当账账、账证或账实不符,且差数为偶数时,应首先检查记账方向是否发生错误。

检查时可用差错数除以2,得出的商数就是账中记账方向的反方向数字,然后再到账目中去寻找差错的数字就有了一定的目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