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李洁)讯
,京投发展(600683.SH)没有完成2018年全年销售目标。
该公司曾预计2018年签约销售额为70亿元,但根据其最新公布的2018年全年业绩报告,实际完成45.39亿元,仅完成销售目标的近65%。
京投发展方面表示,未完成目标主要受到调控政策影响,部分类型产品销售难度增加,签约手续用时较长等。
财报显示,2018年京投发展签约销售额45.39亿元,同比增长614.2%;签约销售面积为10.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4.3%。
“2018年京投发展的销售额及销售面积看起来出现大幅增长,但这是因为其在2017年业绩下降太多。”一位熟悉京投发展的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
据了解,2017年京投发展累计签约销售金额仅为7.39亿元,同期销售面积仅为3.18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京投发展2018年业绩迎来增长,但仍旧不如其在2016年创造的业绩,销售面积也仅是2016年的一半左右。2016年京投发展累计签约销售金额为78.23亿元,同期销售面积为20.04万平方米。
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该公司的区域布局及发展模式有关。京投发展以TOD模式为主,开发的项目多数位于北京地区,签约销售收入及营业收入也主要来自北京地区的项目。
“近两年公司北京区域房地产项目的商业、办公类产品受调控政策影响较大,须制定有效的 销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尽量减少政策变化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影响。”京投发展方面表示。
虽然京投发展未完成2018年年度销售目标,但在营收、净利方面较为亮眼。2018年其营业收入为79.75亿元,同比增长 2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增长11.22%。
在公布去年全年业绩的同日,京投发展还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其营收和净利,同比又出现下滑。
一季报显示,京投发展实现营收8.82亿元,同比下降1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7.73万元,同比下降40.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3亿元,相比2018年末的1.46亿元明显减少。
“利润数据出现下滑,说明其经营成本是比较高的。京投发展这两年面临不少压力,包括轨交物业等发展面临冲击,住宅等业务发展也较为滞后,对其现金流回笼形成一定压力。”易居智库研究中心总监严跃进告诉财联社。
根据2018年年报,京投发展管理、销售、推广等费用共增加了15.83%,总计 4.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64亿元。其中管理费用增长15.33%,达1.96亿元;销售费用增长 50.94%,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