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骥观天下(jiguantx)
作者:孙骁骥
贵州茅台成了股票市场的一个奇葩。10月27日,茅台带量突破,创出新高,价格超过每股649元,总市值8161亿元。
众所周知,A股本来就是一个奇葩股市,茅台作为这个奇葩股市里的奇葩股票,自进入今年以来就一直是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次,股价上涨到令人费解的高度,更是将“茅台现象”以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展现给每一个投资者。
所谓中国股市的茅台现象就是:指数涨了,个股跌了;蓝筹股涨了,中小股跌了;别人的都涨了,自己的全跌了。这个诡异的现象当中,茅台的象征意义无需多言。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的茅台股泡沫有多大?在奇葩的股市里,投资者们又该如何抉择,如何避免自己把自己绕进去呢?这是事关我们财富的大事。
一,美股靠供给侧驱动,A股靠需求侧轮动
我们还是先从较宏观的方面说起。要说茅台这只股票今年以来的惊人涨幅是一个特例,那其实也并非事实。实际上,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也涨了不少。
但我们会发现,有不少情况还是“涨头不涨尾巴”,股价走高的基本上还是沪深300成分股里权重较大的股票。其中,价格涨得最多的就是排名前列的平安、招行、茅台等权重指数大的股票。
如果我们按行业贡献来看,沪深300里边的排名最高的就是金融、消费、医药等等。实际上,从2011年至今,在沪深300指数里占前列的行业基本上就是一直在金融、消费、电信、医药几个板块轮动变换。到了今年,股市的“轮动结构”表现得更明显。各大版块在不同时间轮番上涨,肩负起责任,共同扛起了沪深指数,也扛起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这种行业轮动的现象说来也并不新鲜,早在2004年,美林的研究员Greetham以及Hartnett就联合发表了一份名为《投资时钟》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通过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即通胀与景气循环的周期波动关系来思考各种投资品的最佳投资时间,他们发现,其实所有的投资品类都是轮动的。
比如说,在经济衰退时,防守型的债券会成为最佳资产类别,但随着经济复苏、通胀增速,周期增长的股票取代其成为了最佳投资品,而到了经济过热时期,大宗商品又会取代股票成为最佳投资类别。此道理运用在股市和其他市场里边也是讲得通的。
不过,这里却存在着一个中国特色和美国特色之间的显著区别:两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同,导致了股票市场的轮动机制也不尽相同。
简单来说,美国的经济是依靠供给来驱动的,中国经济是依靠需求来驱动的。美国重视硬件开发,中国重视互联网思维。说到底,美国的股市其实是“供给侧”股市;中国股市是“需求侧”股市。
假如苹果开发出新的一款手机,那么其股价会相应上涨;谷歌如研制出一个新的科技产品,其股价也会应声上升。股票市场的反应,是看这科技公司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什么“新供给”和之前未出现过的创新产品。上市公司向市场抛出新的“供给侧”,会直接影响股票的走势。
而在中国,我们的指标是看公司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或者说创造了什么需求,有多少科技含量反而不那么重要。
比如,目前经济低迷、宅男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就大搞电商、大搞网络直播,满足其需求;饭局喝酒是社会普遍风俗,于是白酒板块就涨的很高,满足其需求。中证白酒指数今年收益率涨了69.5%,远远超过沪深300指数涨幅。医药板块也曾一度大涨,那大概是因为喝酒喝坏了身体,还得吃药……这些就是所谓的需求决定型经济。
但中国经济目前也去到另一个极端,就是主动去适应、迎合各种“需求”的成分太多,真有干货的“供给”还比较少。所以这才举全国之力搞“供给侧”改革,试图要模仿美国的增长模式,改需求式增长为供给式增长。但一天两天肯定是改不过来的。于是,一边是瞎供给,另一边有真需求,两边资源始终不匹配,经济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说回茅台,本质上它就是全国最大的“需求侧”股票,而且是属于“供给侧”太小而给生生憋出来的一个巨大的“需求侧”。你要是问茅台这个“大需求侧”股票现在有没有泡沫,笔者也只能假装回答说,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没有泡沫。
但也要提醒一句:如果你喝多了茅台开车上路,倒是应该担心撞上一堆泡沫。
二,茅台股的启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茅台大涨之际,另一条新闻也是热点:某知名主播因酒驾被刑拘。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提醒我们最基本的道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如果投资者现在才买进茅台股票,恐怕就和喝了茅台开车一样具有较高风险。当然,风险和收益也是正相关的。
随着股价一路攀升,这种看得见的风险日益增加。对于风险敏感的资金实际上早就在选择套现离场,毕竟,茅台股目前的市盈率已经很高。
10月27日茅台大涨当日,北上资金卖出茅台股9.71亿元,创造了今年以来的记录。香港的投资者投机意识和风险意识都较重,深港通开通后北上“扫货”买茅台,看中的就是茅台高达90%的毛利率和50%的净利率,以及企业大量的现金流。
但对于现在已经涨到超高价格的茅台,港资选择“落袋为安”,而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今年以来各个机构逐渐减持茅台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当然,北上资金和部分机构投资者的离场还有一个背景就是,茅台对外公布的利润可能掺水。对外公布数据显示:茅台第三季度营收大增116%,三季度茅台酒供给大幅增加到11000吨左右,增势喜人。
但是最近有内部人士爆料说,茅台今年第三季度公布业绩好的原因,其实是一些销量从第二季度挪到第三季度,还有一部分业绩仅仅是体现在预收款项方面。所以,这个所谓的业绩公报,真实性不足、误导性很强。故意造假的目的,显然就是要持续拉抬股价,找人接盘。
但即使有这种内部消息踢爆,恐怕也很难阻止茅台在未来继续上涨一段时间。
财务和业绩造假,历来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从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在1872年成立以来,数据造假的勾当就一直未停。晚清时期的招商局通过在《申报》等报纸发布掺水的盈利数据来吸引投资者入股,这种造假的风气不断蔓延至整个股市,最后造成了光绪九年的股市崩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股市大崩盘。
一百多年以来,从晚清、民国再到今天,中国的股票市场一直是类似于赌场的玩法。因此,庄家造不造假,从来就不是核心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数据造假的背后是意味着一种什么样的需求和目的。
以今天的茅台股而论,这种想尽办法也要涨的需求,就是来自于上文提到的“轮动机制”,即是一种轮动需求。比如说,国家社保基金入市,茅台和金融类等股票都是重要的投资标的。因此,近来白酒类和金融类股的强势,都可以算是这种“轮动需求”的体现。否则,为什么监管层要想尽各种方法把指数做高呢?
显然,这些都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的办法,就是让沪深指数的权重股轮动涨起来。庄家为国拉抬,散户为国护盘,历来如此。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市场上对于茅台“机构看多,散户看空”的情绪。包括中信、安信、招商等等大型券商都把茅台的目标价定在700元以上,中金更是把目标价定在845元。但与此同时,已经买不起茅台的散户却是在唱空这支股票,希望它价格下跌。根据新浪财经的数据,有77%的人认为茅台股存在泡沫。
实际上,现在的茅台股就像是一线城市的房产,买得起的人越买越赚,买不起的永远买不起。大户在笑,散户在叫。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股价的上升已经脱离了普通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根据申银万国的报告,中国个人投资中,超过75%的人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内,这些人显然不可能投资茅台。而在机构投资者中,有超过65%的账户仅仅在500万元以内。
因此,茅台股可以说已和绝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无关,甚至和小机构投资者无关,它仅仅是大型的机构投资者的金融工具。大资本使用茅台这个金融杠杆,想要撬动什么呢?
实际上,茅台的野心并不小,其未来希望打造一个横跨保险、贷款、资管的金融实体。茅台,实际上并不是白酒公司,而是个金融公司。未来茅台被纳入到MSCI的A股成分股当中,还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炒作,进一步推高股价。到时,茅台这支股票就将成为一个流动性很差,但价格又非常高的股票。就好比是股市中的“一线豪宅”,利润丰厚,但一般人绝对玩不起,只能远观。
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再来看看K线图和成交量就知道,茅台最近这一小波涨势从9月21日的十字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股价从495元左右来到649元,但是成交量并没有任何太大的变化,在2、3万手上下起伏。
价格暗地里狂涨,成交量一直很稳,这就是典型的庄家盘。一直到10月26、27日连续两天放量突破,一天成交量过11.5万手,主力流入和流出分别达到28.7亿元和22.9亿元,散户只占不到1%。这说明茅台的强势背后,确实是超级大庄。
当然,庄家的技术环节肯定还是做得很好的,其操作出来的K线图形态,给人感觉茅台还将持续一段涨幅。但再一看K线图背后的市盈率,已经从年初的16左右上涨到现在的30以上,属于“投机性泡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一小波回调。在这个节骨眼,散户如果跟进,虽然有可能再追涨赚一小波,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点位和时机,就会存在“酒驾翻车”的风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