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周度直播预告 | 相约直播间 与您不见不散 ·  10 小时前  
BCG波士顿咨询  ·  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新出海浪潮:渠道篇 ·  14 小时前  
蓝钻故事  ·  42年前旧作被扒,这一幕震撼上亿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2024上海招商:布局哪些重大产业链投资机遇?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4-06 23:51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2024 年,上海招商引资各项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今年以来,上海强化市区协同和一盘棋统筹,瞄准 14 个重点产业链 32 个细分赛道发力,按照“一链一方案”制订相关招商方案,全力打造优势互补、生态良好的产业布局。上海在产业链方面,如何布局投资机遇,值得各地借鉴,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整理了上海最新资料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 上海发布: 10 个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

2024 上海全球投促大会上,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宽禁带半导体、生物制造、元宇宙、大飞机、大型邮轮、商业航天、新材料、氢能共 10 个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发布。

一是大模型。 近百个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垂类大模型在上海相继发布,大规模智算集群、大模型测试验证中心和 40 余家投融资机构全力支撑服务大模型训练、测评和投融资。目前,上海正以徐汇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模速空间”,为创新企业提供算力支撑、语料数据、测试评估、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并给予智能算力租用补贴。

二是人形机器人。 上海已有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未来,上海将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深化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驱动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三年内实现 1000 台的规模化应用示范。同时,依托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加速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三是元宇宙。 上海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元宇宙产业创新高地,未来将聚焦“技术 + 产品 + 场景”,围绕元宇宙关键技术、数字工具、硬件产品和数字内容等环节,共建共创共享元宇宙发展新生态。此外,上海还将开放 100 个以上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建设 5 家以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规模达到 3500 亿元;成立百亿级的元宇宙产业基金,以徐汇“元创未来”、浦东“张江数链”两个元宇宙产业创新园作为核心载体,引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布局。

四是宽禁带半导体。 作为全球第三代、第四代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高地,上海围绕 SiC (碳化硅)、 GaN (氮化镓)、 Ga2O3 (氧化镓)、 AlN (氮化铝)等领域,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器件设计、工艺制造到模组应用的产业链集聚发展格局。未来上海将以临港新片区为主阵地,打造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基地,集聚培育龙头 IDM 企业,实现国内最大的代工规模,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并跑。上海将在首轮流片、 EDA 应用、车规级认证、投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终端企业加快应用。

五是生物制造。 上海将依托丰富的科创资源和医药、能源、材料、高值消费品等应用场景,抓项目、建平台、育市场,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和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同时,聚焦生物基催化剂开发、单体制备、材料聚合、产品应用等环节加快布局,以浦东“一核”、宝山和金山“两翼”为重心,支持相关企业技术攻关和高能级生物铸造厂建设(重大项目最高支持 1 亿元),力争到 2027 年形成百亿元规模新增投资。

六是大飞机。 随着 C919 大飞机的批量化生产,正推动上海向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迈进。上海将聚焦大飞机的结构大部段和复合材料、机载系统、发动机、制造装备等重点环节加快布局,到 2026 年,新增 700 亿元以上投资,产业规模达到 800 亿元。聚焦大飞机产业园打造世界级航空城,强化央地合作和市区协同,以大飞机订单牵引、产业政策扶持、产业生态优化带动产业链项目入驻,对关键技术攻关给予最高 1 亿元支持。

七是大型邮轮。 去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商业运营,助力上海成为亚太邮轮经济中心。未来,上海将积极发展“枢纽港 + 总部港 + 制造港”上海模式,全方位提升大型邮轮的设计、配套、建造、运营能力,打造邮轮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形成 400 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浦东、宝山、虹口正在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邮轮企业,实施外籍航运人才永久居留“直通车”和邮轮旅游便利化等政策,打造国际一流邮轮旅游目的地。

八是商业航天。 上海作为国家民用航天基地,一直肩负着国家重大航天战略使命。目前,上海正聚焦承担的千帆星座和智慧天网星座项目,加快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产业链,到 2025 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 2000 亿元。以闵行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围绕新一代运载火箭、高集成卫星、智能应用终端三大拳头产品,实现年产 50 发商业火箭、 600 颗商业卫星,打造“上海星”“上海箭”。

九是新材料。 上海正聚焦纤维、膜、电子化学品、超导、复合材料、特种合金等细分领域加快布局,到 2027 年推动新材料产值跃上 3500 亿元新台阶。加快材料数字引擎建设,推动创新范式变革,推动新材料创新提速。发挥上海新材料丰富的创新和检测认证资源优势,加大中试基地建设力度,加快成果转化。支持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应用认证和首批次示范,持续夯实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

十是氢能。 上海是氢能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最为前沿和集聚的城市,正加快构建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能源领域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推动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上海还将围绕世界级示范应用场景建设,支持氢能企业竞相发展。交通领域,围绕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给予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企业最高 3000 万元支持。

02 上海如何布局瞄准未来产业?

2024 年开年以来, AI 大模型产业在全球风起云涌。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在现场表示,上海是全国大模型产业生态最好的城市,集聚最多的智能芯片创新企业,近百个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垂类大模型相继发布,大规模智算集群、大模型测试验证中心和 40 余家投融资机构全力支撑服务大模型训练、测评和投融资。

其中上海提出将以徐汇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模速空间”,为创新企业提供算力支撑、语料数据、测试评估、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并给予智能算力租用补贴。

而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上海已有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深化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驱动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三年内实现 1000 台的规模化应用示范。

依托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加速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上海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元宇宙产业创新高地,上海经信委有关领导在现场表示,聚焦“技术 + 产品 + 场景”,围绕元宇宙关键技术、数字工具、硬件产品和数字内容等环节,共建共创共享元宇宙发展新生态。开放 100 个以上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建设 5 家以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规模达到 3500 亿元。“我们将成立百亿级的元宇宙产业基金,以徐汇“元创未来”、浦东“张江数链”两个元宇宙产业创新园作为核心载体,引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布局。”该领导说道。

作为全球第三代、第四代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高地,上海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器件设计、工艺制造到模组应用的产业链集聚发展格局。以临港新片区为主阵地,打造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基地,集聚培育龙头 IDM 企业,实现国内最大的代工规模,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并跑。上海将在首轮流片、 EDA 应用、车规级认证、投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终端企业加快应用。

此外,随着 C919 大飞机的批量化生产,推动上海向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迈进。聚焦大飞机的结构大部段和复合材料、机载系统、发动机、制造装备等重点环节加快布局,到 2026 年,新增 700 亿元以上投资,产业规模达到 800 亿元。聚焦大飞机产业园打造世界级航空城,强化央地合作和市区协同,以大飞机订单牵引、产业政策扶持、产业生态优化带动产业链项目入驻,对关键技术攻关给予最高 1 亿元支持。

目前,聚焦上海市承担的千帆星座和智慧天网星座项目,正加快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产业链,到 202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