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新书《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这本书是关于学习,但阐述的内容比较多,导致每一种讲的深入程度有限,而且大都是我自己研究过的内容,对我有用的内容并不多。
阅读之后从书中总结了三点收获。
高效学习的核心之一就在于有限的集中注意力,特别是保持一次一件事,把精力完全的聚焦。
集中注意力
书中把注意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并用记录的方式了解自己的一周分布,我在以前的文章讨论过类似的方式,比较使用番茄工作来记录番茄钟的数量,然后看统计。或者直接记录自己走神、分心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做的优化。
注意力的三个层次。
(1)有前瞻性的注意力。在这个层面上,你全神贯注、高度警惕,并准备好处理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或者让你的大脑应对最困难的概念。你如何使用这一层次的注意力,对你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
(2)积极主动的注意力。虽然现在你未处于最佳水平,但还算发展顺利。你可能很容易分心,在这种状态下,你可能偶尔表现很棒,但也会发现自己更粗心大意。虽然积极主动的注意力没有第一种注意力——有前瞻性的注意力更有价值,但是它仍是一种可用的重要资源。
(3)消极被动的注意力。我们都有不在状态的时候,实际上,现代人的通病之一就是“白费功夫”——即使你放弃YouTube上的视频或者Twitter上的明星,你仍旧会说服自己晚一个小时上床。我们说服自己消极被动的注意力也是有用的。然而真相是,只有当我们去做一些不需要太多注意力的杂事时,消极被动的注意力才可能发挥作用。
你认为上述三种类型的注意力在你日常的一天中各占了多大比重?
可以使用表格或者时间块APP(重新定义一下类别)就可以,记录下自己一天的注意力总结情况,找出波峰和波谷在什么时候?
一般记录几天或一周左右,就能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总体情况,然后可以进行自己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可以根据注意力的情况来安排学习计划。
分心vs.注意力
有三类原因让你分神的事情中占了95%的比重:
(1)拖延症。
扩展阅读:
(2)充满诱惑的新鲜事物。
保持一次只做一件事就好,最好把手机放到自己看不到的房间或地方,然后关闭各种电脑软件的通知和提醒。
(3)唠叨。
在手边准备一个笔记本或一张纸,记录下你能找到所有想法。
或者用一个时间管理系统来把大脑中的所有任务全部列出来,也有注于集中注意力。
趣味点
在《游戏化世界》中谈到过这种方式,把枯燥的学习变成游戏。
每学习一个小时,你就能赚取0.5个趣味点,因此学习两个小时你就能赚取1个趣味点,以此类推。然后,你可以将这些趣味点花在任何你所选择的事情上面。
纠结于是出去狂欢一夜还是待在家里读书?那么就需要看你是否有足够的趣味点!为跟你的朋友见面喝咖啡而感到愧疚?不必担心,你可以检查一下你的趣味点余额。想知道今天要在图书馆待多久?这取决于你本周余下的时间是要花费趣味点还是赚取趣味点。
建议你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再计算一下你的趣味点,而不是每天,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效果。
当你投入了大量时间学习,且感觉生活没有丝毫属于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计划一下截止日期之后你打算如何挥霍你的趣味点。当你花了很多时间休息时,你至少会知道你的趣味点银行账户需要通过认真的阅读来进行充值。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花费趣味点的大致指导,但我也留了一些空白栏,以便你也能写下自己的活动。
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你是将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算作赚取的趣味点,还是只包含“时间表”上没有的家庭作业或自主学习?选择后者将意味着你将平衡稍微偏向于认真工作,远离休闲和娱乐,但这取决于你。
·你在工作而非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能否帮你赚取趣味点,或者你认为能帮你支付账单的兼职工作应该为你赚取更多的免于内疚的停工期,或者可能你想要更认真地对待你在学习时间上的投入?
·你会允许自己的趣味点“平衡”陷入透支的境遇吗?如果这样的话,你的透支限额是多少?不过要小心,因为就像真钱一样,你可能会习惯于借取自己尚未赚得的趣味点来花费,但是你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变。
·你如何划分在家使用趣味点和其他停工期(比如用餐、洗澡、在线付账等)的界线?这偶尔有点灰色地带,但是记住,趣味点的目的不是成为一个你需要花时间计算的严格系统,它更多的是一个让你可以把计划中的娱乐时间包含进来的系统,但同时对休闲和娱乐时间也应该有所规划。
练习:
1.列出你自己的趣味点奖励清单,以上面的表格作为起点。
2.在日志或手机上写下一些内容,以便你在接下来的几天可以计算趣味点个数。
3.思考该体系对于你上周已经花费的时间以及已制订的计划而言意味着什么。
写作套路:TWERP方式
写作一共分为五个阶段:
思考
你需要注意第一阶段并未涉及任何写作,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如果你排斥截止日期,不喜欢单独花时间思考自己应该写什么内容,那么这对你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并且你也迫切需要“启动”这一思考模式。
思考阶段非常重要,并且需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情:
(1)将你已经完成的阅读以及研究整合在一起(最理想的是,尽快将大部分内容放在中央位置)。
(2)开始构建写作片段。
(3)创作“闭环”式的观点(开端、中间部分以及结尾)。
(4)为一些关键点或者细节,比如你可能会使用到的小短语创作观点。
(5)给自己塑造直视空白页的信心。
只有当你已经完成了上述这些事情,才算做好了坐在键盘前的充分准备。
强烈建议在思考阶段使用笔和纸。你可以使用便利贴、不同颜色的笔、信封的背面(在上面画思维导图),这些都没有关系。但是,将其归为你不能真正在电脑前完成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的。不经“思考”这一阶段就开始写作很容易让人陷入困难的泥潭。
在你坐下来写作之前,应明白自己要讲述的故事,需要清楚开端、中间部分以及结尾,并且需要思考故事中间部分邪恶与正义势力之间的“较量”以及你认为正确与错误的部分。
写作
一旦你完成了一些有质量的思考,那么就可以开始写作了。现在,有一些可能会让你感到崩溃的事情。一旦你开始写作,就不要担心是否有意义。
这个步骤的关注在开始写,哪怕每天强迫自己写上五分钟就可以了。
从你一开始创作之时就摆脱那样的压力,使得文章光彩亮丽,你便可以真正专注于自己的观点与实验,因为你知道自己后面还可以更改,并且即使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期望的压力之下也不至于崩溃。
编辑
编辑要求更多的是一双批判性的眼睛。
一半的编辑工作是拼写与语法检查的苦差事,而另一半则是关于可读性的问题。当你一直进行下去会发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从本质上来讲,编辑工作要求你将自己摆在读者的位置,而非作者的位置。
编辑时需要你把自己的作品当成第一次来阅读,并且我个人发现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我完成写作的时间跟开始编辑的时间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
改写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有句名言:“写作就是改写。”他在其作品《斯蒂芬·金传》中,叙述了自己怎样写作一部完整的小说,然后将这部小说放在抽屉中几个星期,再以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他说当自己开始编辑,改写,将辞藻雕琢成跟初稿大相径庭的内容时,工作才算真正的开始。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因为这能增强改写“糟糕的初稿”的决心,能够安全地畅游于自己尚未斟词酌句的知识海洋中。
我也发现通常弄懂我所思考的事情,是从首先质疑某些事情开始。将你最初的观点先放一放并不总是意味着放下你最好的观点,但是,这意味着当你重新思考时,你不会从空白页开始,并且你可能从一些足够熟悉、能塑造成为自己想要的结论的内容开始。顺带说一下,这是当谈及效率时,我很感兴趣的事情:人们通常在开始之前就会受到结束的观念的影响,并且“质疑某事”的方法也具有解放性意义。从本质上来讲,任何决定都胜过优柔寡断,即使你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也有一些可以逆转或者取消的内容,这比什么事都不做更容易。
正如我之前所提及的,当谈及写书的时候,我通常会操作一个注意群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12个或者更多的人会阅读初稿(对于我而言,最容易的是整个过程中最让人紧张的部分),并且他们会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这也使得我必须进行大量的改写。你写得越多,对你的读者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培养自我对哪些能引起共鸣或者能起到娱乐效果以及哪些不能的内容的甄别能力。但是,无论这样的能力有多好,它都会频繁出错,并且正因为你太专注于自己的写作内容,以至于自己无法看清楚字里行间中的情感。所以,首先找人——任何人阅读你的作品将给你带来独一无二的视角。可以是跟你交流课程的人,也可以是跟你相互批判彼此作品的人,还可以是你从事地质学的室友或者你的妈妈。同时,请了解主题事宜的人阅读你的作品也有一些好处,他们真正所做的是检查你作品的流畅度、可读性并且能切实以作者的身份反映他们自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