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性亚组
在女性亚组分析中,比伐芦定与肝素及肝素联合GPI相比,直接PCI后持续高剂量注射比伐芦定可显著减少女性AMI患者直接PCI后30天NACE风险,其主要获益来自出血事件减少(BARC2-5型出血减少3.5倍)。MACCE亦有减少趋势,支架内血栓趋势无增高。因此该亚组结果提示比伐芦定作为女性AMI急诊PCI的优选抗凝药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比伐芦定(
OR
=0.245,95%
Cl
,0.113~0.532,
P
<0.001)是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PCI治疗后随访30天NACE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
(1)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象来自比伐芦定与肝素或肝素+糖蛋白Ⅱ b/ Ⅲ 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BRIGHT)。本研究为BRIGHT研究女性亚组数据的事后分析,共入选392例女性患者,按随机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n=127)和对照组(肝素±替罗非班,n=265)。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30天内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包括全因死亡、再次AMI、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及全部出血。次要终点为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卒中。安全性评价指标为30天期间支架内血栓及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按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进行分类。支架内血栓按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定义进行分类。血小板减少定义为血小板计数较基线降低超过50%或150×
10
9
/L。
(2)研究结果分析
图1. 女性亚组30天的NACE
图2. 女性亚组30天MACCE
分析结果发现,比伐芦定组30天NACE(6.3% vs. 21.5%,
P
<0.001)、所有原因的出血2.4% vs. 12.8%,
P
=0.001)及BARC2-5型出血(1.6% vs. 7.2%,
P
=0.021)均低于对照组。而MACCE(3.4% vs. 9.4%,
P
=0.55)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0% vs. 1.1%,
P
=0.229),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比伐芦定(
OR
=0.245,95%
CI
:0.113~0.532,
P
<0.001)是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PCI治疗后随访30天NACE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
2. 桡动脉亚组
比伐芦定对于肝素及肝素联合GPI组,PCI术后持续高剂量滴注比伐芦定,30天NACE明显降低,其获益主要来源于出血减少,提示在经桡动PCI时代,比伐芦定继续夯实了PCI围术期减少出血的优势。
(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比伐芦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多中心、随机、活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BRIGHT)的预设亚组分析。本研究人群选自BRIGHT研究中桡动脉路径行直接PCI的患者1723例,按术中抗栓治疗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n=576例)、肝素组(n=576例)及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n=571例)。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后30天内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或脑卒中)及BARC定义的全部出血事件。安全性指标为术后30天内支架内血栓及血小板减少症。
(2)研究结果分析
图3. 桡动脉亚组30天临床结果
图4. 桡动脉亚组支架内血栓结果
桡动脉路径亚组分析显示,比伐芦定、肝素及肝素联合替罗非班三组临床基线匹配。比伐芦定组活化凝血时间测值高于其他两组(
P
=0.039)。术后30天随访结果:三组间NACE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比伐芦定组5.7% vs. 肝素组7.8% vs. 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10.3%,
P
=0.016);两两比较:比伐芦定组较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明显降低(
P
=0.004),与单用肝素相比有降低趋势(
P
=0.159)。三组术后30天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芦定组4.9% vs.肝素组5.7% vs.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4.6%,
P
=0.641)。三组全部出血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伐芦定组0.9% vs. 肝素组2.3% vs. 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5.8%,
P
<0.001),比伐芦定组和肝素组的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
P
值均<0.05),比伐芦定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肝素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7)。三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芦定组0.5% vs. 肝素组0.5% vs. 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0.7%,
P
=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