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墨社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墨社

此生三愿:家人平安,岁月静好,天真依然

古墨社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7-03-28 20:38

正文

知古鉴今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置顶 古文故事

家人平安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是首要的。


家人平安,看着父母慢慢老去,有事儿没事儿,经常地回老家看看,膝前承欢颜,灯下问安暖,和老母亲撒撒娇儿,与老父亲谈谈心。



这可不是矫情,人就是活到八十岁,也一样需要父母那份贴心、温暖的疼爱。


陪着父母吃一餐饭,品一杯茶,说一说家长里短,聊一聊社会传闻,听母亲在炊烟袅袅里,千百遍地数落着,唠叨着那些以前的旧事


看父亲在饭后去菜园里悉心照料那些韭菜萝卜,辣椒茄子。


要走的时候,父母会让子女带一些老家的瓜果梨枣、萝卜白菜回去,让子女大兜小包地往家拎。



父母已经年迈,他们依然渴望给子女一些什么,在这样的情形下,接受父母的馈赠,也是对父母劳动成果的一种敬畏,一种认可,而后则是对父母的一种孝心。


看着父母欣慰的笑脸,别忘了也要给予父母更多情感和物质上的孝顺。


辛弃疾《清贫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走到哪儿,心就牵到哪儿。儿女在父母的眼中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留在身边,闹心;放到远处,揪心。


看到自己曾经天天怀里抱着,手里牵着,时时刻刻疼着爱着的小儿女,忽然间风一样地长大,逐渐地和自己聚少离多,作为父母,既失落,又高兴。



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远离,要飞翔,纵然心中有太多的不舍,还是盼望自己的儿女飞的越高越好,只要他们安好,父母就开心。


少年夫妻老来伴,执手相看两不厌。历经岁月,互相搀扶,愿身边人安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活不是童话,免不了磕磕绊绊,争争吵吵,幸福就是两个人忙完了自己的事情,坐在一起吃着家常的饭菜,讲着家常的事情。



岁月静好


岁月于我们终是流水落花两无情。


岁月如歌,道不尽风情万种,无痕的时光迂回,在懵懂的记忆里,我们也只如一叶扁舟,只能任由时光流逝,忙不迭地在岁月里蹉跎。


岁月沧桑依旧,沉淀着生命中的那些悲欢离合,时光深处,岁月静好。



梦中采摘着朵朵野菊花,在碧绿无垠的田野上放逐着风筝,曾经的少年时光无忧无虑。


那年梅花,已不知遗落在谁的墙院下,老了青砖,湿了黛瓦。


总有一些年华,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总有一些花开,芬芳了流年,美丽了相遇。


总是在经历过,才懂得。弃除一些浮躁,平留一份淡定。世间的事皆因缘起,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面对,人生仅此而已。



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经历了世事的智者,终于领悟到,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


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


端坐于岁月的一隅,左手记忆,右手年华,捻一袭温婉,踏浪而歌;左手倒影,右手寂寞,流年虽逝,却也要勿忘心安。


岁月静好,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在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


当你真的放下,纵然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天真依然


小时候我们天真,长大后我们较真,从此,生活变得很沉。


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养分,保持自己的天真。


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毒素,使自己的内心跟面貌越变越丑。



越长大越成熟,可“成熟”的含义,常常被误解。


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待人越来越刻薄”,“对人越来越怀疑”,“心胸越来越狭窄”,“行为越来越自私”,“态度越来越虚假”,“脾气越来越暴躁”,“热情越来越冷却”,全部当作“成熟”来看待。


这种成熟是很“丑”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