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媒体机构中,新技术的应用水平究竟如何?新闻工作者的数字化能力培养又是否得到了重视?国际记者中心发现,
虽然多数媒体表示看重数字化与新技术,
但其实际应用水平却亟待提高。
近日,国际记者中心(ICFJ)发布了一份名为《全球新闻编辑室的技术状况》(The State of Technology in Global Newsrooms)的调查报告。通过对130个国家的2700名记者和媒体管理者进行调查,这份报告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技术进步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变革,而新闻工作者是否跟上了数字革命的步伐呢?
1
数字化时代,哪种模式在统治新闻编辑室?
由于新技术的推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根据数字化程度,ICFJ将它们分成了三种模式:传统型新闻媒体(Traditional news organizations)、全数字型新闻媒体(Digital-only news organizations)、混合型新闻媒体(Hybrid news organizations)。
传统型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是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即使它们可能有自己的网站;全数字型的内容发布渠道则仅限网络;混合型兼具前两者,并且往往是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革传统型媒体。
在全世界大部分地方,全数字型和混合型媒体的增长速度较快、比重也较高,前者平均占33%后者占40%,数字化已经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了新闻工作中。在分地区考察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全数字水平最高的地区并不在欧美,而是“欧亚大陆/前苏联地区”。此外,南亚是唯一传统媒体占主导优势的地区。
2
多数媒体数字化水平依然落后
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媒体表示看重数字化与新技术,但其新闻编辑室内的实际数字化水平却比较落后。
上图分析了三类新闻媒体中的各类人员配比。可以看出传统的记者、编辑和作者依然占据了多数职位,而数字化内容制作人员、分析人员、专业社交媒体编辑等仅占18%。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在所有的新闻编辑室中只占2%、分析人员只占1%,并且几乎只集中在全数字型新闻媒体中。报告认为这一定程度上与媒体在招聘时的学历要求有关,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人员往往并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
专业培训不足、培训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也是导致数字化水平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上图显示了全球新闻媒体最常提供的几种专业培训:新闻摄影、多媒体报道、跨平台内容生产、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叙事技巧、验证核查、移动报道、跨部门合作、数据分析、博客写作、建立数字工具、编程与开发、播客制作。
然而这些培训却可能和新闻工作者的实际需求有出入。例如,过半数的记者希望获得数据新闻的相关培训,但只四成媒体能够提供;再如,46%的媒体在提供社交媒体研究与核实的培训,但是近80%的记者觉得这没什么必要。
那么,新闻工作者最希望获得哪些培训?新闻媒体又能够提供哪些?这份报告分类进行了总结。
-
需求高且提供多:数字新闻生产、新闻摄影、多媒体报道与编辑、使用数字工具核查信息。
-
需求多但提供少:数据新闻、网络安全、编程设计与开发
-
需求少但提供多:社交媒体研究与核查、社交媒体写作与评论技巧、多平台分发、实时报道(如直播)、移动报道、跨部门合作
-
需求少提供也少:建立数字化工具或应用、搜索引擎优化、众包、绘图、播客制作、写博客、理解与使用分析工具。
从总体上看,45%的新闻编辑室会每日查看或分析数据,但受访者表示一般只有高级编辑、部门领导、业务人员会主动关心数据,其他员工对数据的重视程度和分析能力较为不足。
而那些关心数据的媒体人通常都在关注哪些指标?
-
至少40%的人关注的指标:页面访问量、独立访客数、用户到达率、新用户与忠实用户数、页面停留时间、受众情况统计、分享数、网站跳出率。
-
至少20%的人关注的指标:直接流量、访问时间、访问地点、专注时间、访问平台、并发访问量。
-
至多20%的人关注的指标:转化率、页面滚动深度、多次访问者、退出页分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