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将迎来超级高铁站——天府站,该站规模巨大,将成为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文章详细介绍了天府站的建设进展、设计理念、交通衔接等情况,并阐述了天府新区未来的发展优势。
天府站作为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规模巨大,几乎与广州南站齐肩而立,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高铁站。该站明年将建成,市民可乘坐地铁18号线、19号线,到此换乘成自宜等高铁线路。
天府站以“筑巢引凤”为设计理念,兼具美学价值和科技创新。站房形态采用大量曲线元素,造型现代新颖,同时施工难度极大。其中,“凤凰之眼”作为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全国首例在高铁站应用椭球型钢网壳结构。
天府站将连接成宜高铁、成达万高铁、川藏铁路等铁路,并与各大铁路线衔接,实现高效联程运输。建成投用后,天府新区的交通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融入全球发展大潮。
点
天府生活派
关注
立足新区,传递新声
天府新区被赋予“建设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的使命,如今,城市交通线路建设如火如荼。明年,天府新区人就可以坐上“家门口”的高铁了。
从兴隆湖出发,经科学城中路东段,沿太平街道方向一路向东,大约20分钟的车程,便能到达天府站。
天府站总建筑面积约61.2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2台22线,按南北场规划设计,各为6台11线。其中,站房面积12.02万平方米,几乎等同于3个成都东站(22万㎡)、4个火车北站(改造后16万㎡),主体结构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局部设夹层,是西南规模最大的高铁站,几乎与全国最大火车站——广州南站(61.5万㎡)齐肩而立,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高铁站。
天府站站房面积位居成都规划的“四主三辅”客运站(成都站、成都东站、天府站、简州新城站为主,成都南站、成都西站、十陵南站为辅)的首位,站线规模仅次于成都东站,
今年5月,我们报道了天府站南场的6台11线已经完成,北场施工也在推进中。半年过去,天府站南北场高架站房均已施工至高架站房屋顶钢结构,配套柴油发电机房主体结构封顶,消防匝道已完成桥梁架设。下一步,即将进入金属屋面、玻璃幕墙、装饰装修阶段。
按照当前施工进展,天府站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车站建设工作。届时,市民可乘坐地铁18号线、19号线,到此换乘成自宜等高铁线路。
城市地标不仅仅只是一座建筑,更是城市发展、文化与审美能力、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天府站以“筑巢引凤”为设计理念,形态上采用了大量的曲线元素,造型设计现代新颖、优雅连续,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施工难度。
作为整个项目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凤凰之眼”位于站房南北两侧主入口处,长轴102米,宽34米,高33.5米,表面由2515块多达600种规格尺寸的幕墙玻璃覆盖。
从效果图可以看出,其主体是一个圆形球体结构,整体嵌入站房中,从远处看,就像一只睁开的眼睛,眺望远方。
据了解,“凤凰眼”既是全国首例在高铁站应用椭球型钢网壳结构,也是国内目前单跨最大跨度的椭球形网壳透明封闭结构。结构复杂、构件繁多、尺寸各异,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为此,施工团队采用单曲+平板组合形式对幕墙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犀牛+GH”软件和“测量机器人”建立幕墙三维模型,保证施工精度。同时,还应用“复杂空间可视化三维放线技术”,实现复杂空间精确定位放线,确保凤凰眼幕墙与椭球曲面完美拟合。
此外,项目还应用Fuzor平台编制侧式站房施工进度计划,并对侧式站房主体结构进行4D模拟,实现施工阶段的可视化管理对人、材、机、法、环等施工要素统一管理和调度,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天府站能准时、高质量出现在公众面前。
目前,天府站项目已申报《高铁站房大跨度钢网架屋盖钢结构智慧建造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单层椭球型网壳智慧建造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科研课题形成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型专利6项。
作为成都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站规划引入5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近期引入18、19号线,远期引入26号线、S7号线、S16号线。
同时,天府站还将连接成宜高铁、成达万高铁、川藏铁路等铁路,衔接郑万、渝昆、渝西、京广,与双机场实现高效联程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