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复旦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微信公号发布讣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陈雪华医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二〇二四年三月十六日二时四十七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五十五周岁。
陈雪华医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24年3月20日(周三)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归德厅举行,遵陈雪华医生遗愿,丧事一切从简。
据悉,陈雪华医生在医院看病、会诊、忙于科室行政工作、教学带徒、申报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成果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协会工作以及义诊咨询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的离世,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网友们在得知陈雪华医生的离世消息后,纷纷表示哀悼和惋惜。有网友留言道:“陈医生是位好医生,他的离世让人痛心。自己是医生却医不得自己的病,这太让人难受了。”
还有网友感慨道:“陈医生这么年轻就走了,真是人生无常啊。我也快五十六了,还在值夜班,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医生是最辛苦的职业之一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看病救人,还要承担科研、教学、行政等多重任务。他们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
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
,使得他们的身体逐渐透支,最终导致生命的凋零。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医生会给出很多健康的建议,医生就像不会生病一样,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发现:
很多医生自己身体,其实一点都不健康。
最近,印度医生协会(IMA)搞了一个研究,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
差距有13年之久。
While an average person lives up to 72 years, a doctor is expected tolive up to 59 years
大部分医生的死因是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45-65岁之间的医生,身体是最脆弱的,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过了65岁以后,医生的死亡率反而会下降,可能因为他们退休了,生活变得更加健康。
研究者推测,医生早逝的主要原因,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运动量不够。
Inadequate sleep, irregular eating timings, unhealthy diet and lack ofexercise are the main culpri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henomenon.
当然,这个有关医生寿命的研究,是国外的数据,没有参考性,中国,目前还没有医生寿命相关的研究。
但是,中国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太好,这些年,一些医生健康状况调查的研究,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医生反而更加不健康?
中国医生健康状况堪忧
→医生心脏病患病率高于常人
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现在有
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疾病
,医生的患病比率,比1/5的全国总人群患病比率还要高25%.
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
,40岁以上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2倍。
医师队伍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发病率逐年增高,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数量,也在逐步上升。
→中国医生吸烟率超高
2015年的数据调查发现
,医生的吸烟率竟然高达46%
,而美国医生只有9%,新西兰5%,澳洲3%。
医生吸烟率为什么那么高,答案竟然是
社交需求
,中国真的是一个人情社会,就连医生这样的崇尚科学的团体,也无法免俗。
58.95%的医生表示吸烟是出于社交需要,几乎所有医生都曾经有过被敬烟的经历,递烟、敬烟的社会习俗,即使是医生也不能免俗。
→60%的医生健康状况不合格
2016年,《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近6成的医生健康水平不及格,处于亚健康状态,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悲惨。
急诊科医生健康水平最差
,长期处于
高压,熬夜
的状态,真的在一点点扼杀医生的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的副院长周玉杰说:医生就像水手,与死亡往往只隔一层甲板,即便他们会游泳,也时时面临死亡风险。
有人统计了2016年医生猝死的案例:
触目惊心的数字,医生真的变成了高危行业。
为什么中国医生这么累?
其主要原因是
医疗资源的匮乏
。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2%
,但中国仅拥有世界
2%
的医疗资源
。在中国,
每 1000 人平均只有 1.2 名医生为其服务
,而在发达国家,该数据为每 1000 人均医生数 2.8 人。
发达国家的麻醉医生,通常每年管理
500~1000 位
病例,而在中国,每位麻醉医生每年需要管理的病例数约为
1500 例
。这或许可以解释上面的那个发现:
过劳死最常发生在麻醉科的医生身上
。麻醉医生的大脑状态(如大脑消耗、大脑疲劳综合征和嗜睡)与工作强度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他们更容易猝死的原因。
医患关系差
、医务人员
工资低
所带来的
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是另一个导致医生过劳猝死率增加的原因。据研究显示,2003 年至 2013 年,中国发生了严重医疗暴力事件 101 起,24 名医生和护士因此死亡。即使在今天,中国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仍
面临着不时受伤的风险
,这对从业者而言,无疑会增加其心理压力。
回顾有关过劳死的文献,可以发现,工作压力会增加人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这通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也会增加
心血管疾病
和
中风
的风险。
从事科研和教学带来的社会心理压力,加上低工资,导致医学院校入学人数减少,选择医学专业的人数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医生通常对自身健康比较疏忽,这会导致医生群体基础疾病患病率的增加。
十大「过劳死」危险信号,你中了几条?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曾提示身体的
十大危险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