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优秀自律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用心托举、精心培育。
足够的爱和滋养,能给予孩子勇气,让他们兴致盎然地与世界过招。
——鹿妈
焦虑、内耗、烦躁、遇事一点就着……
妈妈不是脾气差,而是“能量”太低了
2月11日
早上
9:0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带你走出焦虑困境,做高能量的妈妈
▽▽▽
作者 | 盒妈
来源 | 小盒家长(ID:xiaoheji
azhang01)
教育孩子,陪他长大,我们事无巨细地操心,为此倾注了工作以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过程中,我们付出的越多,对孩子成长的期待也越来越多。
每一个优秀、自律又上进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用心陪伴和精心养育。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在这6件事上用心管住孩子。而这些“良苦用心”,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每天早上都赖床,吃饭总是慢吞吞,写作业、做事永远拖拖拉拉……如果投票选出让父母最头疼的事,那“孩子太磨蹭”一定榜上有名。
当拖延磨蹭的坏习惯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节奏,导致孩子经常在新学期开始或准备做一件事时,迟迟无法进入状态,降低效率。
严重的拖延,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责情绪与负罪感,陷入自我否定、贬低的循环中,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但一味地催促,偶尔地吼骂,并不能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毛病,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对着干。
想要管住孩子的磨蹭,父母要做的,是先帮孩子正确认识时间,建立时间管理观念
,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什么时间应该写作业,什么时间可以休息玩耍。
当我们明确责任的界限,适当时让孩子直面、承担磨蹭的后果,
孩子直面教训,比听100次说教还有效。
改掉坏习惯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困难和痛苦,父母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减轻孩子的抗拒性。
在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一步步地蜕变成更好的模样。
他们可能在喝水时喊妈,吃饭时喊妈,学习时喊妈,出去玩时喊妈……仿佛离开了父母的视线,就没办法做任何事。
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慢慢长大,终将有一天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追寻精彩的人生。
如果摆脱不了依赖心理,就永远没办法成为真正优秀的人。
《解锁父母智慧》一书中曾提到:“学会独处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管住孩子的依赖,我们要大胆地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比如独立地收拾房间,独立地阅读,独立地写作业……在孩子遇到困难向家长求助时,视情况给予言语上的鼓励还是行动上的支持。
把实践的机会交给孩子,即便会跌倒,也请狠下心来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前行。
无论何时,都要告诉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
当孩子从独立完成一件事中获得成就感,当我们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会从脆弱变得坚强,才会拥有向未知探索、独当一面的勇气与不怕输的底气。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
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
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就撒波耍赖;因为输了一场比赛,就乱发脾气;因为想玩,就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胡闹……
当一个孩子在没有立规矩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养成的任性,不仅会让他缺少遵守规矩的意识,误入歧途,做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甚至是伤害父母的行为,还将会因此而接受来自社会的更残酷、更严厉与更无情的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爱孩子与讲规矩并不是一道单选题。
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会成怎样的人,在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里都有迹可循。
给孩子制定规矩,树立敬畏感,让孩子生活在规矩与界限分明的家庭中,在父母的正向引导、以身作则的榜样影响下,从小养成养成守规矩,懂礼貌的好品格。
懂得什么行为是对,什么行为是错,做错了有惩罚,做对了会被表扬,未来他才会成为明辨是非、尊重他人、知礼明仪的人。
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换句话讲,父母给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学习的动力,但并不会真正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过度地追求物质奖励,孩子就会被无边的欲望迷住双眼。
不仅会忘记学习原本的目的,还会变得视野狭隘,把奖励和自我认知划上等号,认为“有奖励=我很棒,没奖励=我不好”,输不起放不下。
如果事事都毫无犹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放纵孩子的欲望,助长贪婪的滋生,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努力和珍惜。
管住孩子不断膨胀的欲望,在该兑现奖励的时候,父母决不缺席;在不该满足的时候,父母也要用坚定的态度回绝孩子无理的要求,并给出合理拒绝的理由说服孩子。
唯有让孩子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为了成就今后更好的人生,而不是交换眼前的一份礼物,一顿大餐,他才会明白“先有付出后有收获”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奖励不是用来控制孩子的工具,而这一生,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奖励,就是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在《欢迎来到你孩子的大脑》一书中提到:
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
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让他们坚持专注做事、自律生活的难度堪比“上青天”。
如果没有父母及时的引导与行为的约束,孩子将会贪恋一时的安逸与放松,被内心的懒惰控制生活。
不想学习就合上课本,作业写到一半就去看电视,不想看书阅读就拿起手机玩游戏……久而久之,当懒惰成为一种坏习惯,孩子更难以走向自律,拥抱优秀。
管住孩子的懒惰,培养孩子的自律并非朝夕之事,我们常说,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能“忍”的妈。
我们要忍住唠叨,忍住插手,忍住怒火,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方法有态度地督促孩子每天按计划学习、生活。
监督孩子的过程中,也别忘记以身作则,用他律促成孩子的自律。
当父母把自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长期坚持,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模仿,并默认约束与坚持才是生活应该有的模样。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他养成习惯;监督的过程很痛苦,因为你得时时刻刻盯着他。但定型之后,孩子未来的路会很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