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985,密集成立重磅新学院! ·  5 天前  
江西法院  ·  分手后,他开车撞向前女友的现男友...... ·  2 天前  
江西法院  ·  分手后,他开车撞向前女友的现男友......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以“修”为笔 共绘生态司法保护新画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绿茶 | 我对书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

六根  · 公众号  ·  · 2024-05-17 07:00

正文

问 |《藏书报》见习记者 果佳音

答 | 绿茶

装帧精美、形式丰富、载体多元,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版设计的审美上升了新高度,读者选择阅读方式时的考虑趋于实用与便捷。在当今时代,除了阅读与收藏,书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甚至可以无字,只充当赠予他人或点缀居室时的“花瓶”。

相较而言,能够静下心来徜徉于旧书世界的人占少数,一个“旧”字,仿佛就让旧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他的成长是在阅读旧书的漫长旅程中完成的:在被旧书慢慢充斥、蚕食的一方小天地间,找到人生的归宿,抵达知识的国度。

藏书是爱书人的成长路径

大学时期在特色学术书店风入松做店员;毕业先后于《新京报》《文史参考》、中信出版社等就职;经历了相当丰富的职业积累后,成为自由职业者,开创个人公众号“绿茶书情”,著书说书,并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成为年轻人信赖的“书友”……作为媒体人、出版人、作家,绿茶的每一步人生履历都书写得相当瞩目。

在他心中,阅读与藏书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迹,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劲头。而要以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支撑这份爱好,获得乐趣,必须要在旧书的世界里完成。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对书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绿茶与书的结缘可谓到了超乎常人的痴迷程度:他是京内各大书店的常客,常年“霸占”着宿舍的书架,课余时间就在风入松书店一边打工一边买书,现在回到老家打开几十个书箱,里面还满载着当年的记忆。多年过去,这些记忆已内化为他内心与思想的一部分,当时不带任何功利心进行的阅读,让人到中年的绿茶得出一番诗意的感悟:“藏书,就是一个爱书人的青春成长史。”

早年间的阅读是铺垫式的,现在受时间与精力所限,再想废寝忘食地通读名著已然不可能。回首望去,那段潜心钻营的宝贵时光应是旨在“曲径通幽处”,绿茶对书的理解与认识、对阅读体系的规划、对出版行业的观察以及对旧书业的建议与展望,都在此基础上形成。

旧书店具有独特性

绿茶与许多藏书家交情很深,“藏书的人往往持续自己关注的领域,并能做到极致,形成体系方可全情投入。比如有些人收藏《红楼梦》,有些人只收藏《牡丹亭》,势必将全部版本归为己有。”

他自谦对古书认识不多,但谈及阅读体系的形成,可以发现他与这些藏书家有着共同的品质:广博而后专精。这是绿茶的阅读习惯和职业要求使然:“大概在三十多岁后,我开始看中国的通史,从先秦到近代一路读下来,最后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在中古史。只有在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积淀之后,才会对自己的阅读方向有一个确认。”

每年绿茶都要参与大大小小的书评活动,过目各类书籍两千余本,这是对职业书评人不小的考验。市面上的版本林林总总,评价更是众说纷纭,在平庸中脱颖而出很难,要想不被取代,就要在广泛的积累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提炼出“专”而“精”的能力。

绿茶眼中的旧书店,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性”:“真正的旧书,就是要回到旧书的传统中去。旧书店的老板,得是一个懂书的人,要具备版本目录知识”,只有这样,旧书店才能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经得起爱书人的考验。

同时相比于其他书店,每个旧书店都是独一无二的,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旧书店先吸引读者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旧书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独特性”的背后,其实是旧书与生俱来的优势:传递着“旧”所带来的情怀,背负着文化传统而前行。

大众参与淘书是根本

旧书行业的存在不能是小众的圈地自萌,向民间敞开怀抱才能行稳致远。“‘旧书新知’的目的,是让广大的市民都参与进来,阅读或者淘书。如果没有民间的参与,旧书这件事情很难形成真正的势头。”

绿茶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民间旧书店重回旧书市场的主流。动员广大读者参与阅读、淘书,才能让崇尚旧书、流动旧书在城市中形成不用刻意推广的常态。旧书的魅力不容小觑,绿茶认为“旧书里的学问很大,不同的版本、签名、题款、批注……有很多生动有趣之处等待读者发掘

。在阅读旧书的过程中,读者能够唤醒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阅读和淘书的循环,形成自己的阅读路径,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者。”

《读书与藏书 : 27位文化名家的私人阅读史》

作者:绿茶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4


绿茶曾以读书与藏书为话题,深入走访27位中国当代文化名家书房,形成了《读书与藏书:27位文化名家的私人阅读史》,其中有一次是采访北大的陈平原教授。教授家中藏书量庞大且驳杂,令绿茶叹为观止,在交谈中深感受教:“(教授说)‘我杂乱的书房中,是有着非常清晰的阅读小径。’这就是一个学者的学术训练,在知识的密林里,他知道每一条小径通往哪里。通过这样一条小径,你会知道它将抵达哪里——它很有可能会抵达某个旷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