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菜市口那里,曾经有一家很小的、没有名字的漫画店,如果漫画店真能成了精,它一定有两件骄傲的事,第一这是学生时代的大幂幂光顾过的漫画店,第二就是曾经有十几个本来没有交集的年轻人因为泡在这家狭小店面的时光而成为一辈子的挚友。这是任何大型书店甚至现在很多独立书店无法复制的“阅读的羁绊”。
时至今日,虽然这家漫画店已经消失多年,当年的朋友们绝大多数都已经结婚甚至生子,他们四散各地甚至移民海外,这份羁绊仍然深藏内心、无可替代。
漫画书店是书店里一个很特殊的门类,因为漫画店是少有的靠单一品类图书支撑的书店,这样的特质给了漫画书店一些特有的神秘和趣味,也意味着它们面临更多的困难,经营起来更加艰辛。
因此很多漫画店在书店整体还能安稳生存的时期就早早地开始自救,为了在夹缝中生存而穷尽思路。
1 租书+卖书:
大多数人对漫画的记忆,可能都是从租书开始的。
80年代中后期,国内有一批“视野广阔、勤奋热情”的出版社不辞辛苦地炮制了大量的盗版漫画,漫画资源积累到90年代初,开始呈现出第一次大规模的爆炸。
资源多了,租售漫画的书店也开始逐渐增加,这些小书店,早期可能以租赁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色情小说为主业,后来逐渐加入漫画租赁业务,一些主营漫画租售业务的书店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兴起和流行的。
“租书”是当时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们最主要的漫画阅读方式,很多人可能都会有漫画租书店的记忆,它们经常出现在学校周边、小商品市场的角落,而租借的图书绝大多数是4拼1的盗版书。
4拼1: 把正常漫画的4页拼在一页上,图为《乱马1/2》的内页
当时最流行的是日本少女漫画天团CLAMP的作品《圣传》、《魔卡少女樱》、《魔法骑士》、《东京巴比伦》和《X战记》,这几套书也许是太过畅销,读者群庞大,是少有的以小开本单行本制作的盗版书,像同一时代渡濑悠宇的《梦幻游戏》,甚至安达充的作品基本都是以4拼1的形态出现。
在我所在的小城市,这些租书店以租书为主要业务,租赁的同时也卖书,只是能买的基本都是这些已经看旧的二手书。
我在租书店里买的第一套书是《魔卡少女樱》,全套11本,最后两卷因为借出去弄丢了,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买了下来,之后的几年我奔走在各大漫画书店之间,然而再也没能买到那最后两卷。
而在上海这样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大城市,则会有一些以销售漫画书为主、租赁业务为辅的漫画书店。在这些小书店里,只要办理一定费用的年卡,就可以免费租借内部全部的书籍,还能以折扣价购买店内的图书。
虽然当年我熟悉的几家书店已经全数倒闭,今天也很难再见到租赁漫画的店铺,但这种经营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其他类型的书店经营中生根发芽,比如很多自发形成的社区儿童书店,都开始实行这种租赁+售卖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会员卡、年卡的办理建立有效的会员体系,有助于发现自己的长期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黏性,同时寄希望于自己的会员在某一天良心发现开始真正进行会员费用以外的消费和购买。
独立书店里提供出租业务的还有单向街书店,单向街自2012年开始实行图书租赁制度,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办理借阅卡,书店全部书籍都可以外借,每次最多借三本,租期……不限!?
除了被发扬光大变身成文艺情怀的的借阅制度,漫画租书的痕迹还残存于现在的二手漫画书交易市场。
今天如果你想要在某宝上淘一套旧漫画,一定会遇到这个术语:钉章。
其实这是两个东西,钉和章。
章:通常是漫画店自己专用的章,它可能改在这本书的侧边(如图所示),或者扉页上。
钉:漫画书因为长期翻阅会导致脱胶散页,这个时候店家会用较大的订书针进行二次装订。
凡是你看到店家标示有钉章的书,都是曾经被出租过的书。一般的二手书,无钉章的要比有钉章的要贵一些。
除了简单的有无钉章,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内钉外章:不是从封面上直接钉进去,而是从扉页那一页钉进去;章盖在书侧边上的就是外章,相对应的是内钉内章,店名章盖在扉页上,从外面看不出来。
外钉内章:大家都能猜出来了吧,就是钉在封面外面,章盖在扉页上的情况;相对应的情况是外钉外章。
不同标注的同一套漫画,价钱上会有相应的差异,内钉内章的书相对而言对图书品相影响最小,所以同一套书的话价格最高。
2 书吧+卖书:
租书不流行之后,在店里看书就变成了时髦,这个时期,书店更像一个“有漫画书的咖啡吧”。
早两年胡同里有一家漫画书吧,是我很喜欢的一家店。
店名:coco的院子故事,图片来自店主招合租的旧消息。
几乎所有的书都是老板的私人藏书,日漫、美漫,还有专门的绘本和立体书欣赏区,这家店说是书店,更像一个聚会地点,漫画免费看,也有一些新书是用于销售的,但最主要的营业模式,是在这里看书时支付的咖啡、饮料和食物的费用,因为位于一间装修小有格调看起来气势非凡的四合院里,这里也提供各种包场拍摄服务。
@卡梅拉大家族 的微博图片
类似的书店,我在上海也见过,只是现场看的漫画也是租赁的,办理会员卡,租赁该店的漫画,既可以拿回家看,也可以在店内的阅读区看,店里同时提供咖啡、奶茶和简单的小食。
这家店是我学生时代在上海消磨假期时光的主要去处之一,店内主打“放学后密友集会据点”的卖点,尤其受附近学校的女孩子们欢迎,一楼的角落还配有一台“友情证明机”——大头贴照相机,经常从里面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笑和欢呼,青春感爆棚。
3 周边产品+卖书
漫画书店大概是我知道的,最早在卖书的同时还卖“文创产品”的书店。
虽然漫画书店只卖单一品类的图书——漫画书,但是漫画书的好处就是,每一套书都相当于一个有成熟视觉形象的IP。因此许多出版社处心积虑也做不好的文创产品,放在漫画书上,随便做一些盗版的产品也是卖的相当红火,可以说这条产品线盘活了无数“浙江温州”“浙江温州”小商品制造厂的产品线。
早年我对很多漫画书店的记忆都是某个小商品市场(或大楼)的摊位,它们裹挟在卖毛绒玩具和电子产品的摊位之间,主营印着各种动漫形象的文具、玩具和配饰,间或卖一些成套的漫画和画集,老板往往对各个动漫形象如数家珍,时不时就会有三五成群的学生结伴而来,在这里耗上一两个小时翻看和研讨各个漫画的周边如何如何,最后要么依依不舍地离开,要么欣喜地花光零用钱买上一个《钢之炼金术师》的怀表或者《死神》的小斩魄刀。
这是我卖过的第一个动漫周边,《钢之炼金术师》男主角爱德华的怀表,盗版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我带着它去考场看时间,虽然它总是慢五分钟。
4 网店+仓库:
前面所说的三种漫画店,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是以贩卖图书为主要盈利点的,而最后这种是我所知道的,单纯以卖书来周转运营非常成功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还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书店。
目前北京尚有两家生存得还算不错的小漫画店,但它们基本已经不能算是实体书店,比如销售渠道大多是以线上书店销售为主,而落地书店也不像书店,更像是仓库。
这里不仅是作为展示书店而存在,同时也是店家收藏货物的仓库、接单发货的办公空间,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也不会单独租赁商铺店面,而是租住在租金相对较低的公寓式酒店和居民楼里。
虽然和开在三里屯的奢华书店相比,店内环境简直差了几个世纪,但是正因为空间狭小,货物堆积,造成了“漫山漫海”的视觉感受,对于漫画迷来说,反而成为了宅人的私密天堂,是很多漫画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我曾经带着一个法国朋友去过其中一家小书店,书店里里外外加起来差不多也就50平米的空间,密密麻麻地码满老书和新番,身高一米九还爱戴帽子的Chris像个小孩儿一样两眼放光啧啧赞叹,用熟练的中文激动地抽出一本本他喜爱的漫画书,惊叹“哦!还有这个!这个我特别喜欢!”(请用老外的语调读出来)。
这么狭窄的空间,只要超过五个人就会显得拥挤不堪,一般都会小心翼翼地在书架之间穿行,虽然大家都不相识,但是只要一说出自己要找什么漫画,就会不自觉地聊起来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绘画的进度,吐槽一下无力的剧情或者盛赞某一段流畅的战斗情境,然后你可能会在这不经意的闲聊里收获一份默契的友谊——Great!We hate the same things!
虽然几乎所有我去过的漫画店店面都远远小于传统书店,但是它们却能凭借着小众而专注的经营尽力将此地营造成“同好朋友的归宿”,通过这种爱好者聚集地的形式聚拢读者。在很多人心里,漫画书店已经不是单纯看书、买书的地点,而逐渐变成和朋友们持有共同回忆的空间,他们贩卖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情怀,更是和志同道合之人的羁绊。
这种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密感受,是我在所有其他类型的书店中难以体验的奢侈品。
做書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丨如何制定读书计划丨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丨书店范文丨电子书丨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丨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丨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丨再谈编辑丨再谈电子书丨再谈读书丨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丨2016中国最美的书书单丨Goodreads2016书单丨2016《纽约时报》年度书单丨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丨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