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vo施玉坚:专利不是行业攻击武器,而是一个自我保护的东西;
2.扫地机器人迎“专利大战”? 美公司控11家企业侵权;
3.摩拜单车进军欧美,却被曝虚假定位专利侵权;
4.高通专利体现创新和使命 专利价值应获合理对价
集微网推出知识产权微信公共号:“天天IP”,前沿专利动态发布,天天IP、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p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vivo施玉坚:专利不是行业攻击武器,而是一个自我保护的东西;
全球成立7个研发中心,提出5G智慧手机概念,2016年跑赢手机市场大盘的vivo这一次把注意力聚焦在了5G层面。
今年初,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18届GTI论坛,vivo就介绍了自身在HPUE(高功率终端)领域的自主研发成果。
当时vivo宣称旗下手机产品不仅解决了测试过程中的温升,sar和耗电等层面的技术问题,在测试环境下, UL数据速率和MOS场性能在网络覆盖较弱的情况下有了显著提升。
不过HPUE并非vivo首创,而是由美国运营商Sprint引领的技术,2016年底刚刚被3GPP批准。这项技术通过升级一个上行链路,能够把2.5GHz的小区覆盖范围提升30%。
这意味着,HPUE能够更好地覆盖社区,从而改善信号不佳的问题。
但一个问题是,无论3G或者4G时代,通讯行业的专利和研发基本上都掌握在诸如高通、爱立信国际大厂手中,手机厂商想要使用,必须花钱购买专利。
现在vivo作为一个终端厂商却反而来涉足5G,用意是什么?
5G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生态系统
vivo高级副总裁施玉坚坦言困难不少,但是相比传统的芯片厂商,手机厂商的优势在于懂得用户的场景化需求,对用户需求感知明显。
“一个是从终端角度去看5G,以及技术的发展路径应该怎么走,一个是从上游产业链的角度,大家站在的角度虽然不一样,但所做的都是下一代通信技术如何服务好消费者”,施玉坚补充道。
对于通讯行业来说,一项技术想要普及,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5G应用同样如此。vivo认为,5G智慧服务需要设计一套开放的标准化体系,只有拥有标准化的语言和会话体系,智慧手机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加高效。
比如HPUE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现在vivo并不会用到新品层面 ,因为除了手机厂商、网络设备商、服务运营商和芯片商外,5G智慧服务可能会细分出更多,例如大数据和云平台服务商、深度学习服务商和业务服务商等。
“通信标准相关的要自主研发,逻辑上一定要有运营商的配合,纯粹我们终端做出来了,结果运营商协议不支持,这个事情就做不成”,施玉坚表示。
总而言之,5G的普及是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做支撑,而不是某一家厂商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vivo高级副总裁施玉坚。
vivo布局5G的另一个原因是加大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专利积累,从而塑造品牌形象。在施玉坚看来,产业竞争最终的格局就是一定要品牌化,未来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会越来越有品牌影响力,这个影响力的体现不仅是产品卖的好,更是有好的技术。
他举例说,山寨机虽然一开始有销量、有份额,但是最重会消亡,因为这不是正确的产业格局,如果把各个供应链的产业资源都分散出去,同样的工程师一年做1000款手机和一年做10款手机,产品的质量或者是体验肯定完全不一样。“产业竞争最终的格局就是一定要品牌化,要聚集”。
专利是自我保护的东西,不是攻击武器
事实上,谈及专利的积累,这几乎成了国产手机之殇,也是进入海外市场必然面临的一个坎。于是我们看到vivo押注5G,小米也开始了自研芯片之路。
施玉坚也察觉到这一行业现象,不过从vivo的角度来看,做芯片是属于产业链的问题,垂直整合产业链还是利用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做合作。
“vivo不想去投芯片,不是投不投的起,是你投入有没有机会做成业界一流”,施玉坚解释道,产业链里面每一块都会有竞争力的企业出来,如果自己去投资一个芯片公司做不到业界一流,一定会拖慢你企业的发展。
施玉坚同时表示,当你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在供应链的话语权自然会提升。为什么苹果很多是定制化的东西,因为规模体量足够大。“就好比定制一个摄像头,先付供应链5000万美金再说,最后回来一算,你一个月只能卖50万美金,谈定制就没价值”。
很显然,vivo已经具备和供应链平起平坐的能力,根据IDC公布的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手机销量现实,vivo在2016年卖出了7730万部手机,增幅103.2%,市占率达到了5.3%。
不过,施玉坚坦言vivo之所以在终端之外开始研发5G相关的专利技术,并且作为一个长期的投资,除了起到推动行业进步之外,专利仅仅定义为一个自我保护的东西,而不是成为行业攻击的武器。“产业之间各家都是相互攻击,这个产业就不健康”。36氪
2.扫地机器人迎“专利大战”? 美公司控11家企业侵权;
这是一场没有“灰尘”的战争。
近日,美国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337调查”,指控全球11家企业侵犯其6项专利,其中包括深圳市智意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莱宝电器有限公司、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中国企业,从而掀起一场波及全球市场的扫地机器人“专利大战”。
当前,机器人时代虽还未全面到来,但家用机器人率先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其中,占比颇高的扫地机器人自2015年以来快速增长,成为很多拥有机器人、家电背景企业掘金的新蓝海。随着竞争加剧,市场格局尚在争夺之际,“专利大战”已悄然打响。
涉案专利横跨12年 遍布多个领域
“关于iRobot为何选择在此时起诉,不知道他们真正用意。但是可以确定,从认定侵权的六件专利申请的时间跨度,2004年到2016年底来看,仅搜集证据就要花费大量时间。”一位知识产权业内人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的确,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iRobot作为知名的扫地机器人厂商,在扫地机器人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仅以中国为例,截止到2017年5月16日,iRobot公司在中国的发明公布数23件,发明专利授权数11件,实用新型专利数1件,外观设计专利数5件。
李俊慧介绍,iRobot此番在美国起诉的专利共计6件,分别为:1. 2004年10月26日获得授权的专利“用于自主机器人的多模式覆盖的方法和系统”(专利号:6809490);2. 2006年12月26日获得授权的专利“机器人障碍检测系统”(专利号:7155308);3. 2013年7月2日获得授权的专利“自主地板清洁机器人”(专利号:8474090);4. 2013年12月3日获得授权的专利“覆盖机器人移动”(专利号:8600553);5. 2015年5月26日获得授权的专利“自主地板清洁机器人”(专利号:9038233);6. 2016年11月8日获得授权的专利“用于自主机器人装置的远程控制调度器和方法”(专利号:9486924)。
由此可见,iRobot起诉的6件专利授权时间横跨12年,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而从其专利内容来看,所涉领域包括扫地机器人的模式控制、障碍识别、移动控制以及远程操控等,基本覆盖了扫地机器人可能所涉及的大部分技术或特征。
“简单说,iRobot此番发起专利诉讼可谓‘来势汹汹’,且有势在必得的决心。至于被诉的3家中国企业是否构成侵权,还需要进一步审理。”李俊慧说。
如构成侵权 产品将在美禁售
“虽然现在尚不能断言被诉企业一定构成专利侵权,但专利所涉及的产品和商业上的销售和利益是分不开的,从337调查的行为来看是希望竞争对手的产品不在美国进行销售,最终目的是保护其美国市场的地位和利益。”李俊慧说,“337”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通常禁止进口产品或进口后在美国销售产品中的不公平行为及不公平措施。
“而这恰是此番被诉侵权的11家企业共同特点所在,这些企业都是向美国出口扫地机器人产品。显然,iRobot此番发起的专利诉讼大战,一旦认定构成侵权,其杀伤力颇大。”李俊慧说。
近年来,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iRobot的市场份额约15%。其中,美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扫地机器人市场。因此,iRobot选择在本土市场发起专利诉讼,意在分割或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然而,同在机器人行业的泽达科技CEO王樨哲认为,从技术原理上来说,全球的扫地机器人在方案上应该都是相似的。至于是否侵权要看专利局的具体认定。可能是真的针对侵权的维权,也可能是一种商业策略。一般来说,专利纠纷往往耗时很长。成熟行业的大企业经常打来打去互相牵制,但小企业因为耗不起都会尽可能规避。而服务机器人行业整体上都还处在相对早期,大家“跑马圈地”的阶段,企业在这个阶段如果陷入专利纠纷的官司,那么很可能会错过这一波机会,机会损失可能会远高于直接的赔偿损失。
“鉴于iRobot起诉了11家厂商,3家中国厂商,其中2家还是代工厂性质,同时起诉的也有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公司。我个人更倾向认为这起官司就是一起常规的知识产权官司。媒体所说的‘国货禁售’之类的都太夸张了,而且国内其他扫地机器人公司都没有被起诉可以侧面印证这一点。”王樨哲说。
专利战背后是市场角力
专利战只是表面,其背后是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快速上升。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扫地机器人的需求在近两年持续扩大。
有专家表示,事实上,10年前就已经有扫地机器人的相关产品。当时价格高、智能性低,也导致了销量低。近两年机器的价格在下降,单价从万元降到千元,带动了增长,另一方面智能化程度得到提升,扫地机器人可以自动充电、智能规划路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特别强势,大家都觉得有机会,处于一个快速启动期,也很容易出现专利战。
“现在扫地机器人类似于三五年前的空气净化器,这意味着接下来扫地机器人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有关专家说。
与此同时,根据GFK市场调查公司的预测,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在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亿元,2018年则将增长到120亿元。“到2020年,该产品市场将出现积极增长。由于它能缩短日常打扫时间,深受生活节奏快的城市消费者欢迎。”有研究人员预计。
“正是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iRobot才会大打出手。但这并非扫地机器人行业特性所致,不仅是扫地机器人,任何创新集中或应用广泛的领域都存在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比如,苹果三星年年打、天天打,只不过是新领域本身更吸引眼球,所以关注更多。”王樨哲说。
企业应积极应对 避免陷入消耗战
至于此次被诉侵权的企业中缘何没有国内份额最大的科沃斯,李俊慧认为,一方面iRobot在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扫地机器人品牌或企业发起专利诉讼,是为了巩固其在美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其次,中国也是扫地机器人的重要市场,在中国有布局的iRobot并不希望与中国企业全面开战;其三,与科沃斯相比,深圳智意、苏州莱宝、深圳银星等三家企业专利实力较弱,iRobot的胜诉概率更大。
因此,李俊慧建议,被诉的国内企业需积极应对,合理利用包括专利无效在内的各种手段。此外,如若确实构成侵权,也可及早谈判达成专利许可合作寻求和解。
“中国企业应从头做起,把专利的申请、查重等基础工作做扎实,尽量不要被抓到辫子。另外,在战略上也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选择好切入方式和时机,尽量避免陷入消耗战。”王樨哲说。
科技日报
3.摩拜单车进军欧美,却被曝虚假定位专利侵权;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各大网站上都能看到摩拜进军海外的消息。看这气势,好多小伙伴都以为到了海外也能跟在国内一样方便的骑共享单车。但是,在摩拜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进军海外的同时,国外的社交媒体却涌现了大量网友质疑的声音,更有很多用户发现自己身边的海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摩拜单车,惊呼原来摩拜所谓的出海指的是打捞出海。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键入“摩拜美国”,大家会得到一些标题为“摩拜进军美国”的文章,进一步阅读这些文章你会发现,原来只是摩拜去美国参加一些活动而已。那摩拜到底有没有进入美国呢?好奇的美国网友打开摩拜海外版的App惊讶的发现,哇,原来美国早就有了大量的摩拜单车啊。但是,当他们欢欢喜喜的到达定位点时,却找不到任何单车的影子。后来,他们发现,在地图里随意拖动定位点,周围都会浮现大量的摩拜单车。于是,有调皮的网友把定位点拖进了海里和山上,然后他们真的被惊呆了,是的,海里和山上也出现了摩拜的定位。
原来这只是摩拜为了洗数据而提供的虚假定位。摩拜会根据用户定位的经纬度信息,随机在地图上显示一定数量的单车,给用户造成单车数量众多的假象。但是这个不走心的造假并没有屏蔽“山川大海”的经纬度,所以就出现了摩拜单车“翻山下海”乌龙事件了。
比起虚假定位的问题来,摩拜通过虚假定位和虚拟单车来引诱用户注册的问题更是受到了用户的一致谴责。例如此前微博名为“ParkZhang2417”的用户声称,自己所在地长春摩拜并没有投放,但是APP上却有大批单车可用,怀疑其数据造假诱导注册。不过,这位用户还算幸运。据媒体报道,有不少长春用户看到定位消息时认为长春已经投放了大量的摩拜单车,出于对摩拜的信任便缴纳了押金并进行了高额充值。如今押金虽然可以退,但充值的余额却只能留在摩拜App里了。
不过,虚假定位的问题除了摩拜自己的主观故意之外,也有一部分技术实力因素。3月7日,深圳市呤云技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有关摩拜单车专利侵权的诉讼,目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立案受理。据了解,摩拜涉嫌侵权的专利主要有两项专利:《互联网门禁临时用户授权装置和方法》和《互联网门禁身份识别系统和方法》。也就是说,摩拜引以为傲的智能锁技术其实是抄来的,中间抄漏了几行代码也属正常,出点定位问题也不奇怪。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摩拜一方面用虚假定位引诱用户注册、收取押金,另一方面又大肆抄袭侵权。况且抛开家丑外扬的事情不谈,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十分完善的欧美,摩拜这样的行为遭到的可不仅仅是用户的指责这么简单。在其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摩拜已经因为运营不力、定位不准等弊端,遭到新加坡政府扣押。再这么玩下去,摩拜的产能还跟得上各地政府的扣车速度吗? 慧聪通信网
4.高通专利体现创新和使命 专利价值应获合理对价
近日,苹果引发的与高通之间在专利授权许可费及知识产权未来等问题上的诉讼之战,其影响向整个行业蔓延。这源自于2017年1月21日,苹果以高通征收的专利费不合理为由上书美国法院,向高通索赔“10亿美元”,拉开这场“10亿美元诉讼之战”的序幕。而在专利诉讼案中已摸爬滚跑多年的“老司机”高通又怎么会甘愿就地妥协,于是在4月提请的答辩状里,毫不留情指出苹果“五大罪状”,反击苹果重利益轻创新,用专利诉状之法霸道占领市场。
我们把时间回到今年1月下旬,苹果在对高通的诉讼声明中指出,高通在对苹果与韩国反垄断机构合作调查高通一案中出于报复向苹果克扣了10亿美元。据雷锋网此前报道,苹果公司认为,有十多家公司为基本移动网络标准做出了贡献,高通只是其中之一,苹果与众多企业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与其它移动网络专利持有者相比,高通收取的费用比其它企业的总和多出5倍。以这点为由,苹果要求高通索赔10亿美元。
随后,苹果也在中国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递交诉讼,称高通滥用在芯片行业的地位,并寻求10亿元的损失赔偿;并在今年3月在英国起诉高通,使得这两家行业巨头之间的官司进一步蔓延。
针对苹果的诉讼,高通在其递交的诉讼状中称,苹果公司违反与高通的协议,曲解与高通的协议和谈判内容;干涉了高通与为苹果公司制造iPhone与iPad的高通被许可厂商之间的长期协议;通过曲解事实和提供不实声明,在全球不同地区鼓动监管机构对高通的业务发起攻击;选择在其iPhone 7手机中不充分使用高通调制解调器芯片的性能,曲解搭载高通调制解调器和搭载其他供应商调制解调器的不同iPhone手机之间的性能差异;威胁高通并试图阻止其进行有关搭载高通产品的iPhone手机的卓越性能的公开比较。
高通认为,iPhone的成功与高通的核心技术密不可分,但苹果未能按照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条件使用相关专利许可。“如果不依靠高通的核心蜂窝通信技术,苹果不可能造出如此成功的iPhone系列手机,也不可能因此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并获取全球智能手机行业超过90%的利润。”高通执行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唐·罗森博格强调。
苹果回应表示:“我们不评论高通的申请,但请注意我们1月份说过他们的商业行为和不公平专利费。”在1月份提交的文件中,苹果指责“高通不公平地收取技术授权费,且这些技术与他们无关”。
“诉讼背后是商业,案件背后是利益。双方的诉讼归根结底是针对知识产权定价的商业争端。”国内一位分析人士表示。4月11日,高通股价报收55.35美元、下跌2.1%,苹果股价报收141.6美元、下跌1.1%。诉讼战升级似乎是双输局面。
看到二者如此提枪弄棒,可想而知其中牵扯了多层利益冲突。但即便如此,目前并没有迹象显示,苹果和高通之间的合作关系会因为诉讼而改变。虽然苹果与高通在诉讼中互为对手,但双方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十分胶着。高通芯片的性能领先优势明显,拉开第二名较大的优势,其对苹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苹果的订单也是高通业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苹果绝对是高通的高价值客户。
苹果和高通的关系实在太过微妙——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这种关系决定了二者不可能单纯处于对决状态。但在获得巨大收益之外,创新才是一种悟性或使命,是企业文化与传承的内核。这种特质无法被任何人窃取。正因为如此,我们相信,知识产权和专利也不仅仅是一纸文书,而是对辛勤工作、坚忍不拔、勇于承担风险和创新的认可,专利的价值也理应得到其相应的对价。否则,谁还会有持久的动力去研发和创新呢?
无论诉讼结果如何,苹果与高通或许都应该提醒自己,如何始终在技术创新面前保持谦卑,用更多时间发明创造,因为正是强大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诉讼能力,让他们赢得了竞争。DoNews
集微网推出知识产权微信公共号:“天天IP”,前沿专利动态发布,天天IP、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p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P”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