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哪家高校的大门最吸引人,不会告诉你是宁六路219号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一入此门,此生终将难忘。
其实南信大主大门有九根以祥云纹装饰的柱子,中间五根最为霸气,留下的印象也便最深。仔细看的话,五根主柱的柱顶对称排列着貔貅、浑天仪和地球。刻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红花岗岩就这么静静地躺在柱前。
学校第一次选址在南京东郊马群镇以东草场村附近,后因所在地区被规划为军事区而放弃。学院第二次选址在江宁县东山镇上章村附近,至1960年10月已建成医务所一座、平房一排、环行路一条,以及其他施工准备工作。1961年才迁往现在的浦口。
在老校门旁边,是
不知道镌刻了多少个难忘时刻的
大活。
还记得前段时间火柴盒的《雷雨》,座无虚席。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台词功底,让记忆中的故事变得活灵活现,就像亲身经历一般。
从2001年开始,火柴盒在这个舞台饱含的艰难和付出,恐怕只有他们知道。在光与影的交映中,他们让一个个从未存在的梦变得鲜活,大活里经久不息
的掌声
,就是对青春最好的肯定。
在大活,还有一群人,他们肆意青春,他们把太多不可能来撰写,那就是T.nt街舞社。经历十四年的风雨,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承载了心中大大的梦想,而他们已经成为南信大学生口中最帅的那群人。
除了这些学生活动,金针讲堂为南信大带来了六小龄童、大冰、马思纯、大山、张嘉佳、江宁婆婆……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听他们分享
好多
他们的
故事,这是大活赋予南信大学生的另一层意义。
大活和老电影院中间,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好像望不到尽头,路旁是高耸的杉树,冬天下雪的时候更是美到让人不愿离开。
而那个五块钱一个人的老电影院,虽然夏热冬冷,但也不影响与朋友约好,去看一场电影。回不去的,除了电影,还有在这的所有回忆。
在南信大,有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地方,那就是搓衣板。上课下课都要经过这,一上一下便是四年,也是最喜欢骑着自行车冲下去,所有的岁月都在屁股颠开花的后座上变成了难忘。
后来那天桥上的标语也换成了明德格物,立己达人八字校训。有人在这尝试能不能骑着自行车冲上坡顶,可往往在半路就骑不动了。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来一次,哪怕摔了,也会开心到坐在地上不愿起来。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南大的牌子东大的汉,南师的妹子南航的饭,南信的老公一生伴,搓衣板上金不换
”如果在毕业季的时候,看到学长们齐跪搓衣板,千万不要惊讶,他们可是最靠谱的男生。
▲微博@南气风云论坛
南京人常说“南理工的二月兰好看”,可在搓衣板旁的那片二月兰却是哪里也比不上的。二月兰一开,就会有好多人在这拍照,如果你没有一张和二月兰的合照,都不能算是南信大毕业的。
二月兰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之前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旁边也有一片二月兰,只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
▲西祠胡同@
*鹦鹉洲*
走上搓衣板,便是中苑老校区了。在这里,有一年到头,从白天到晚上都堆满了书本和埋头苦读的学生的南阶。
虽然坐拥大气科学全国第一,但南信大的学生仍把所有的赞誉都变成踏踏实实前进的动力,将所有努力都献给了这片校园。
可能有些人对南阶的印象还停留在《致青春里》,但不得不说,当年的纸糊窗户已经变成了窗帘,唯一不变的是这里的古老沧桑,从不清场的南阶相比图书馆,更多了一些静谧,和笃定的信念。
而南阶旁边的那条“天屎之路”,如果一不小心就会中招。两旁的树木密集,鸟儿极多。就是在这个地方,南信大学生的刻苦已不言而喻,再多的话语也显得多余,奋斗属于这,梦想也在这萌动。
当时学校的中心,是被戏称为“新街口”的地方,在中苑食堂边的那个十字路口,绝对是当时最有人气的地方。关于那时候的记忆,只能听老一辈人慢慢诉说了。
▲西祠胡同@
zxzdxq
还记得每年开学的时候,体育馆门口就聚集了好多人,有报道的新生,有陪同的家长,还有耐心的学长学姐。从体育馆开始,带着憧憬和新奇,也从这里结束,接过毕业证书,带着不舍,难说再见。
无论是比赛还是圣诞晚会,总是忘不了在体育馆度过的日子。所有的记忆都交织在一块,呐喊,欢笑,还有青春,在这里一直回荡。
以前图书馆是南信大唯一有空调的地方,所以每每到了期末,就成了大家必争之地。六点开始起床,六点半图书馆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队,然而七点半才开门,就跟双十一没什么两样,要是不快点,你就会被挤到空地上,两眼发愣,然后位置就已经占满了!
图书馆和逸夫楼是同一个建筑风格,应该算是最好看的楼,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角度,照出来的照片都特别好看。
▲一加社区@风轻云淡12138
提到图书馆,那就一定要说说我们的猫馆长。它常年出没在图书馆门口晒太阳,堪比图书馆的守护者。虽然超级高冷,但是大家都喜欢去逗逗它,给它好吃的,而它永远是趴着享受,然后脸上一脸冷漠。
农气站除了一些大气探测的机器,还有一大片田,是每个应气的学生都会去的地方,继承了农业气象这个光荣传统。所以什么下地干活,温室种盆栽植物那都是常事了,以前的种种趣事对于现在来说都已是奢望。
2014年,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照让我想起了行政楼后面那个国内高校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旗阵广场,感觉时光好像停止了。
其实南信大好看的地方还有很多,伴随着记忆深深烙在了心里。南信大最出名的,让整个皇家气象学院引以为傲的资本,也就是南信大的镇校之宝,气象雷达。这样的气象雷达南信大一共有三个。
除了尚贤楼楼顶、长望塔顶、气象楼楼顶上每日遥遥相望的气象雷达之外,与南信大毗邻的龙王山上也有一个气象雷达。
▲龙王山气象观测站
龙王山这种地标是每个在南信大读书的人都不会忘记的。这座不高的山丘也有许多独特的美景,山上的神龙穴就是防空洞的神秘入口。而且这也是体育课必爬的山,还有植树节植树、野餐等等。
与其说是龙王山,还不如叫做龙王坡,是一个许多人喜欢在周末就去爬山散步晒太阳的地方,也是一个被传发生过碎尸案令人害怕的地方。不过无论怎么样,这只属于南信大的龙王山,是离开后也念念不忘的地方。
前段时间,一篇十校联动,这是谁家的梧桐大道,勾起了大家的回忆,曾经肆意挥洒的青春,就藏在这不断穿行的梧桐大道中,从未离开。
南信大有个“歌唱家”。他唱得挺好的,声音也很嘹亮,可能从图书馆唱的声音,到老操场都听得见,而且他特别喜欢循环播放罗大佑的歌,如同那首《明天会更好》所唱“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着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
藕舫园
,取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的字为名,这里的
风景如画,吸引了不少人。而藕舫园旁边的北辰楼,以前那些古怪的故事,现在听起来也就当做笑话了。
南信大的地势高,而且排水系统一流,以前都没怎么被淹过,然后今年下大雨是最严重的一次,积水都到了小腿。大家都在朋友圈里说学校被淹了,一个小时学校就干净了,大家又瞬间被打脸。
穿过美丽的樱花道,就是逸夫楼,而逸夫钟楼的身影总是那么温暖。如果晚上在中苑操场跑步,就可以看到亮着的钟楼,看着跑步的时间,好像有它这样默默无声陪伴,我们也觉得特别安心。
南信大的食堂一共有五个,东莞一个,中苑两个,滨江有两个。其中滨江的食堂是最好吃的,也是最好看的。
臊子面、阿宝汤包、味好美石锅、瓦罐汤、蛋包饭……这一切怎么吃都不够,是离开后再也难尝到的味道,是只有这才能给我的味道。
南门一条街简直胜过狮子桥不能更多!一出南门,商铺就呈T字型排开,年年都有新的店家取代旧的,所以每年都有新的食物可以尝试。
有最好吃的煎包、臭豆腐、土豆泥、烤面筋、老板人超好的关东煮、东北一家人开的饺子馆、老乡聚会最喜欢下的老四川饭馆、夏天必备炒酸奶和减肥必备的粥……
▲最好吃的煎包
太多太多,都数不过来了。天渐渐暗下来的时候,就是每个南信学生该去南门晃荡一圈的时候,不管饿不饿,也不管是多少人,南门的热闹场景就是在这个学校生活最好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