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资本圈的那些事
聚焦资本圈行业动态,聚拢资本、人脉方法,洞悉和深度解读技巧,修行成为投资高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业家  ·  抖音进入“下半场”,你需要做两个调整 ·  12 小时前  
KubeSphere云原生  ·  KubeSphere 和 K8s ... ·  14 小时前  
KubeSphere云原生  ·  KubeSphere 和 K8s ... ·  14 小时前  
江苏工信  ·  全国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昨天  
创业家  ·  浙大天才,震惊全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资本圈的那些事

美国又加息,中国央行回击,大招可能还在后面!

资本圈的那些事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17-03-16 21:32

正文

资本圈那些事:第一深度的资本微信平台!

导读: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2:00,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美联储利率决定上限为1.00%,下限为0.75%。在美联储加息之后次日, 中国央行没有跟随加息,而是选择了“变相加息” —— 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及MLF操作利率。 美联储加息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同时不要过分关注加息,而忽视美联储另一重型武器: 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一、美联储又加息了!


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


美联储的决定取决于两大因素:就业和通胀。


就业方面:美国就业市场已基本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


2月份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23.5万个,远高于维持失业率不变所需的7.5万至15万个的水平; 当月失业率降至4.7%,低于美联储预计的4.8%的长期正常水平。



通胀方面:美国通胀率正逐步靠近美联储2%的目标。1月份,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价格指数已同比增长1.9%,去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个人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7%。随着美国就市场进一步改善和薪资水平上涨,美国通胀压力也将逐步上升。


加息已不是重点,重点是加息几次?


加息已成定局,美联储在本次会议之后将以多快的速度采取下一步行动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暗示:交易商预计美联储2017年将进一步加息2次,年内总共加息4次的概率为25%。


此外,美联储官员预计,2018年美联储将加息三次。他们还表示,联邦基金利率将在2019年年底达到3%,接近长期平均水平。这较其去年12月的预期有所提前。


二、中国央行变相“加息”: 不是终点,只是序曲?


在美联储加息之后次日, 中国央行没有跟随加息,而是选择了“变相加息”——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及MLF操作利率。


中国央行2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5%,此前为2.35%;2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此前为2.5%;400亿元的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75%,此前为2.65%。


央行今日进行303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其中,6个月期MLF操作利率3.05%,较前次上调10个基点。1年期MLF操作利率3.20%,较前次上调10个基点。


中国央行随后以答记者问形式强调,逆回购利率上调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刻意淡化“主观意图”, 称“观察是否加息则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 央行2月3日全线上调逆回购中标利率和SLF利率时也作出了类似表态。


对此,民生宏观评论称,央行持续加息会对尚未稳固的实体经济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不会出现07-08、10-11年那样的强紧缩,这是央行为何一再强调不是加息的原因。


国君固收覃汉、尹睿哲称,政策信号“再确认”,市场预期“拨乱反正”:


2月初央行“变相加息”后,市场对于货币政策预期一度趋于一致,但随后出于维稳需求央行并未释放进一步收紧信号,甚至在3月MPA考核临近前同业监管政策迟迟不能出台,部分投资者对于央行紧缩政策又开始出现边际“放松”的预期,部分投机资金有较强动力对赌央行不敢“用力过猛”,政策预期逐渐趋于混乱。央行此次“跟随加息”是对货币政策方向的“再确认”,市场预期将从混乱回归清晰。


“在全球流动性源头倒流的大背景下, 此次‘加息’不是终点,只是序曲。 ”国君固收团队如此表示。


为何央行选择在这个时点上调逆回购及MLF利率呢?


1、跟随美联储加息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认为,“从时点上来看,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2、稳定利差和汇差


中国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给出了其中一个原因:“中标利率跟着市场利率走是正常的。如果二者利差越来越大,就会出现套利空间和不公平,市场定价也会扭曲。”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也认为:“尽管美联储发言偏鸽派,加息后美元和美债回调,但对于经济和通胀的表述偏乐观、且讨论缩表,后续美元仍将持续上行。因此,央行再度提高利率,表露出稳定利差和汇率的意愿。”


3、防风险


“从最近一段时间看,利率更富弹性,也有助于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述央行答记者问称。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评论称,近期房价上涨预期再起,地产调控再加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叠加资管监管升级,央行顺势上调利率,也是出于防风险的考虑。


4、防范资本外流


天风研究·固收孙彬彬团队认为,央行此举意在防范资本外流:“央行紧跟美联储加息步伐上调政策利率,反映了在二元悖论下存在“防范大的货币错配和资本大规模流动冲击实体经济”的需要。”


5、为货币政策抢空间


上述天风证券团队还认为,央行这是在为货币政策抢空间:“在市场基于基本面担忧,蠢蠢欲动之际,央行再度上调政策利率,货币政策抢空间迹象明显。”


6、去杠杆等需要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主要因为修复过去过低货币市场利率、去杠杆的需要,与基本面基本无关,这与美联储加息的逻辑(通胀、就业上升)有本质不同。”


民生宏观评论称,短端货币市场利率向长端信贷利率传导有逻辑、难传导,曲线平坦化,公开市场操作量价不匹配,倒逼金融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从信贷配置成本、银行资产配置行为调整角度看,短端货币市场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无风险利率向风险利率传导是有传导逻辑的,但由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三个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市场分割现象,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内部短端向长端的传导都不通畅(高评级存单利率出现倒挂、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更不用提定价权并不在央行手中的信贷市场。2月加息之后票据转帖利率却出现了下降,央行政策利率快速传导难度较大,存在一定阻碍和时滞。


短期内,长期信贷利率与短期资金成本的差将收窄。从公开市场操作的量价上看,短端量价双紧,长端(MLF)量松价紧,这种量价不匹配的操作也反映了央行的意图,抬升短端利率,保持实体经济的中长端利率稳定,挤压收益成本差、抑制借短持长期限错配、倒逼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引导资金直接投向实体经济的意图明显。


多位分析师表示,央行后续政策性利率仍然存在上调的压力。


天风研究·固收孙彬彬团队称,从央行引导中美利差稳定、抢占货币政策空间的角度而言,近期需关注SLF利率调整;长期而言,如若美联储加息3次(更大的冲击是主动缩表)兑现,后续政策仍存在上调压力。


民生宏观团队认为 ,加息背后的逻辑难改,利率抬升压力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紧货币去杠杆的背景下,资源错配现象(国进民退、流动性分层)短期可能更加突出。如果人民币汇率仍出现较大贬值压力,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即便未形成加息周期,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内部资产泡沫持续+实体收益率下降的逻辑未改的背景下,货币宽松也再难现,整体利率抬升成必然,区别只是长短端抬升的幅度不同而已。


三、美联储加息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美联储好像要加息了”、“美联储又要加息了”、“利空靴子落地了”......


我们似乎一直在听到这些关于美联储加息的词语我们总是会听到,无论是在电视上新闻的报道还是在地铁里人们的讨论都围绕着这个词语,关心美联储加息的人不光只有金融圈的人,还有炒股的人士,搞房地产的人士,甚至买黄金的中国大妈也会关注。


那么美联储加息跟我们消费者到底有几毛钱关系?



1、人民币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美联储加息后利率上升,美元越来越值钱,正常情况下,资本出于逐利的目的其他国家的钱会加速流入美国,导致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等贬值,但是对中国来说由于存在汇率管制不能这么简单地看,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应该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


以一个汉堡为例(多个商品组合更科学):


A、假如一个汉堡在中美两个市场同价:


在中国汉堡价格:一个汉堡=6¥


在美国汉堡的价格:一个汉堡=1$


即:中美汇率=6:1


B、美国利率上升后,美元更值钱!


导致:


在中国汉堡价格保持不变:一个汉堡=6¥


在美国汉堡的价格变为:一个汉堡=0.8$


最终中美汇率=6:0.8


可见中国的利率上升后,中美之间的汇率由6:1变为6:0.8


结果:人民币贬值了!


但是长期来说,人民币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今年美联储加息次数和频率,以及特朗普的政策,全年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在6.8-7.3范围波动概率大。


2、股市


美联储加息对A股并无直接影响,但是它会从3个方面间接影响A股。


A、美联储加息对美股形成打压,短期可能会下跌,对于美股,A股向来有跟跌不跟涨的传统,一旦美股下跌A股很容易跟风。


B、美联储加息中国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可能同步加息,即使不加息也会收紧“钱袋子”比如减少逆回购、MLF次数,对A股是一大利空。


C、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首次加息,仅仅过几个交易日中国就出现股灾3.0,中国股民一向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美联储加息后多多少少都会影响中国股民的投资情绪。


看看历次美联储加息前后A股走势↓



3、楼市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楼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民币贬值作用于它!


影响主要如下:


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资产价格下跌(国内楼市)


最终:100万美元的中国房子变成90万美元,而同时美国的房子价格保持不变→最终钱从楼市出逃→影响房价下跌。


财经韬略(tttmoney8)对此评论道,在未来10年,你想看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的“人民币计价的房价”出现趋势性下跌,仍然是困难的。但当前北上深房价距离其“美元顶”,已经不会太远。也就是说,如果再涨一波,未来几年按照美元计价就涨不动了。

目前最危险的,是到“没有显著人口增量”的三四线城市追涨买房,而不是去一线、强二线城市追涨买房。


4、出国留学,旅游的人注意了


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贬值,这一点对出国留学,旅游的人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近几年我们人民币跌幅合计超过5%。也就是说:


如果你有1000元少了50元,相当于少看一场电影;

如果你有10万元,就少了5000元,相当于少去一次国内旅游的机会;

如果你有1000万元,就失去了50万,相当于失去了一部宝马5系;


如果你有家人在美国留学,按照人均每年25万元人民币计算的话,意味着你在兑换美元时,可能要多花12500元人民币。


所以,事实上,你口袋里的钱就这样悄悄地飞走了!

如果你有孩子正在国外留学,或者即将留学,你一定要换一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孩子留学费用全部准备好,以锁定成本。如果留学是去欧洲或者日本,也应该先换成美元,以后再换成欧元、日元。


四、 别只盯着加息,大招可能在后面


目前,美联储表示2017年将完成三次加息。彭博社对45位经济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的另外两次加息将在6月和12月发生。


无论加息3次还是4次,都意味着美联储正式进入加息通道。美联储上次一年内加息3次或更多还是2006年。彼时,美国房地产市场正疯狂扩张。



不过,目前市场过分关注加息,而忽视了美联储的一个重型武器—— 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下简称“缩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降息,也就是降低美元的价格,让大家愿借钱,敢借钱;


第二类是“印钞票”,增加市场上的美元,让债务危机中的企业、个人容易借到钱。


美联储“印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向美国政府购买国债,也就是借钱给美国政府,让政府加大投资;


第二种是购买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简称“MBS”),相当于借钱给金融机构。


那么当经济好转,进入加息周期的时候,美联储也同样有两种方式收回流动性。一是加息,二是卖出手里的国债和MBS。


2008年雷曼危机爆发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0.9万亿美元,三次量化宽松(即美联储直接购买债券等证券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这会导致美联储资产规模增加,以下简称“QE”)导致其规模迅速膨胀,到2014年末QE3结束,美联储的资产规模达到了4.5万亿美元。QE结束后,美联储对持有到期的证券进行同等规模的再投资,以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


比起今年美联储到底加息几次,市场可能更应该关注这种“再投资”缩小的开始时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