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过年回家,方言和普通话哪个“烫嘴”? | ... ·  10 小时前  
CHINADAILY  ·  Sports丨Butler headed ... ·  21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多维数据勾勒春节消费活力图景 | 新京报社论 ·  3 天前  
CHINADAILY  ·  美国延缓向加墨两国加征关税计划 ·  3 天前  
CHINADAILY  ·  蛇跃新程,前程似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有机蔬菜”玄机之源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8-05-08 11:33

正文

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愿意为品质和健康付出更高价格,然而更多的营商者也坏起来了,哪里有高利润,哪里就充斥了造假。

超市是有机蔬菜的主渠道卖场,也是最大的坑人主场。

有机蔬菜通常不会进入菜市场,这是消费定位决定的。对价格不敏感、品质有要求的中高端消费群体更多选择去超市买菜,包装精美、价格高昂的 “有机蔬菜”在超市卖的最旺。

5 6 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有机蔬菜有玄机”的报道,曝光了某超市售卖的有机蔬菜存在的猫腻。譬如标称的产地菜还没成熟,或者根本没有的品种,就堂而皇之出现在超市货架上。

违反有机产品国标规定,生产基地和总部包装车间距离 60 公里,而暗访总部包装车间,发现其真实蔬菜来源五花八门,根据上游批发商电话打过去,人家批发的就是普通蔬菜,进车间套上塑料膜,就成了身价翻五倍、十倍的“有机菜”。

基地有套路,超市也有套路。有机柜台上摆的不光是 “有机菜”,不有机的蔬菜也套个塑料膜浑水摸鱼,价格居然向有机菜看齐,连个有机标志都省了,就能轻松卖出有机价……为什么能如此明目张胆?因为已经达到“超市财务自由”的中等阶级、小资阶层,讲究买菜不看价签,一般直奔“有机柜台”拿了就走。

有钱买不来健康和品质,你的心大,给了奸商滥竽充数的机会。提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新富阶层,有钱也得夹着尾巴,仔细看标签、辨真伪,没坏处,否则你十倍价格买来的健康食品,跟抠门老太太菜市场淘来的大路菜,完全就是一样货色,区别就是多捂了一层塑料膜,加快了霉变速度而已。

套路当然不止这么点,套路从生产环节就开始了,央视暗访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发现了不该发现的化肥农药,不遮遮掩掩,每个大棚里都有 ……可以说,从生产、流通、零售,整个产业链条就没有真的“有机蔬菜”,这公司真大胆,而大胆的公司是不是它一个?

你可以说,这个基地不正规,又错了,央视调查的生产商宣称成立于 1994 年,是经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字头的行业龙头企业,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恐怕你找不到比这更权威的名头了,这都造假,其他那些小基地、野基地,就不用看了。

有机玄机之所以令人不安,因为它绝不是个例,能够挣到超额利润的潜规则,就像恶性病毒,其实早就蔓延开来。大家可能接触不到基地和总公司,但是超市里的摆货套路,可以留意一下,可以说极为普遍,很多超市都这么干,细心的人早就发现了。

然而超市有借口应对,这是套路,不算造假,上游造假是上游的事,超市以商品标签为准,不以柜台为准,谁要你自个不看清楚?利用的是顾客的错觉,以为有机柜台上都是有机菜,精品柜台上都是精品菜,包个塑料膜的都是高级菜 ……可能除了价格真高,其余全都是假的。

利用的是顾客不看价签只管拿的豪迈。我们的拜金主义风潮给了奸商可乘之机,仔细阅读标签、认真对比价格等传统的购物习惯,遭到了主流人群的鄙视,穿着体面的中年人,即便心理嘀咕,也得假装不在乎。

财务自由的不在乎,财务不自由的年轻人更甚,譬如一对情侣去买个苹果、草莓,必须直奔精品柜台,挑贵的买,要是男朋友稍微对比下,或者不幸挑选了便宜的一种,女朋友立马匿名发知乎: “三观不合该不该分手?”……放心,小姐妹一定 100% 劝离不劝合。

这么恶劣的市场环境,居然还敢装逼,养出了猖獗的假有机行业,大概也不算太冤。

你可能看了新闻还满不在乎,但是管理者一眼就瞧出了严重性,半公开的潜规则能瞒得住谁。昨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宣布 “高度重视”,市长陈吉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要求开展全市、全链条检查执法。市商委要求物美、超市发、京客隆、永辉、家乐福等 20 余家大型连锁超市迅速开展排查、自查,督促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严格专区、专柜陈列,做到标识清晰、醒目。(北京晚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