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海报 | 注重家教 ·  2 天前  
CHINADAILY  ·  蛇舞新春,财源广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多维数据勾勒春节消费活力图景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04 23:5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春节期间社会消费迎来“开门红”的现象,通过数据展示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和旺盛的生命力。文章分析了春节消费市场的表现,包括观影人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餐饮、文旅等消费的数据,以及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崛起。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入境游的高速增长、冰雪游成为“顶流”出游主题等情况。文章最后指出春节消费市场的红火是假期效应叠加政策利好共同促成的,展示了中国消费市场可待挖掘的潜力,同时传递了对于未来的预期和信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春节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为全年消费提振奠定基础。

文章介绍了春节期间社会消费迎来繁荣的景象,各项数据均表现出消费市场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观点2: 多组突破纪录的数据说明春节消费市场的繁荣。

文章通过引用观影人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等数据,展示了春节消费市场的繁荣。

关键观点3: 新的消费增长点正在崛起。

春节前实施的“两新”国补政策助力电子产品消费升温,同时“新中式”旅游、非遗民俗文化等活动也格外火爆。

关键观点4: 入境游的高速增长和冰雪游的火爆成为2025年春节旅游市场的亮点。

文章提到了入境游和冰雪游在春节假期中的快速增长和普及趋势。

关键观点5: 春节消费市场的红火是假期效应叠加政策利好共同促成的。

文章指出春节消费市场的繁荣得益于假期效应和政策利好的共同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可待挖掘的潜力。


正文

春节期间社会消费迎来“开门红”,为全年的消费提振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月4日,游客市民逛北京龙潭庙会。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新京报社论
大年初八,节后上班第一天,2025年春节假期正式画上句号。回望这个8天“超长假期”,大江南北涌动的节日烟火气和消费活力,可以说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多组突破纪录的数据,是最直观的说明。比如,2025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突破1.7亿,超2024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观影人次纪录。
同时,春节假期8天(2025年1月28日至2025年2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亿人次。在这样一幅“流动中国”盛景下,餐饮、文旅等消费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如北京,春节期间,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4.2%。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35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上海,八天假期共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08%;广东,全省接待游客80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5.3亿元……
在当前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大背景下,春节期间社会消费迎来“开门红”,已然为全年的消费提振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历来是消费的“黄金窗口”。纵观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的表现,变与不变中,恰恰蕴含着扩大内需的信心与希望。
“不变”的是,无论从观影人次、票房规模,还是从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看,中国在扩大国内需求上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依然突出。
“变”的是,新的消费增长点正在崛起。如在春节前开始实施的“两新”国补政策助力下,春节期间的电子产品消费明显升温。以天猫数据为例,春节前三天,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就超50%。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新中式”旅游在这个假期也格外火爆,非遗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气。各地文旅也“花式”出招、顺势创新,围绕非遗推出了市集、演出、展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并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在免签范围扩大、入境签证便利化与首个“非遗春节”的多重效应下,入境游的高速增长也成为2025年春节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如携程数据显示,预计整个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这个春节假期,冰雪游也成了“顶流”出游主题。从传统的冰雪经济高地东北,到“后起之秀”江南,冰雪游都持续升温。如春节假期仅浙江就有约15万人次体验了冰雪运动。而随着亚冬会临近,冰雪运动、冰雪游或将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普及。
应该说,这个春节消费市场的红火,是假期效应叠加政策利好共同促成的。在展示社会消费潜力的同时,也表明促消费、扩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是有效的,精准顺应了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将为后期相关政策的继续优化提供参考。
春节,往往被国人视为一年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热,也自然被视为新一年的一个好兆头。一方面表明,在市场和政策共同发力之下,不断创新产品、服务、体验,持续扩大开放,创造更多、更好的消费条件,中国消费市场可待挖掘的潜力依然可期。
另一方面,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国人依旧“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也象征着对于未来的预期和信心。由此所传递的“暖意”,已然超出了消费维度。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

推荐阅读:

“一觉醒来相亲对象站床边”系摆拍,假段子该打真板子 | 新京报快评
再创纪录的春晚,塑造了一种很新的“全民参与” | 新京报快评
哪吒导演“啃老”三年,对“慢就业”不妨多些包容 | 新京报快评
分段式过年,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 新京报快评
飞机上捡到鞭炮,事关安全开不得玩笑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