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背景音乐来自The Royal Concept的《Fashion》
跟创业公司的朋友吃饭,听他说起则公司的趣闻。
熟人介绍来一个据说很棒的姑娘到他的公司实习。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见部门的人议论纷纷说现在的小姑娘不得了,实习就背个经典款LV,走路带风气场像老板,八卦的还议论纷纷是哪家的富二代来走过场了。
他就抽空看了眼那个姑娘,果然一身都不是路边摊,精致得体,大方的很。
介绍她来的熟人是个上市公司的女老板,他想着应该这姑娘是她的亲戚,出于尊重,也就没多问。
可一个月后,这姑娘又成了话题中心,不过这次是因为她的业绩,同组做开发回馈和用户体验分析,她比一些入职两三年的同事都更细致和人性化,问卷质量极高,连技术部门都来打听是哪个大神新晋入职。
这次他真的上了心想留下她,为了弄清楚背景约她开诚布公地聊了一次。
结果四个字:刮目相看。
这姑娘原来根本就跟熟人没什么亲属关系,只是曾经在那家企业做过两个月,成绩很好提前转正但她不喜欢,所以离职,熟人惜才,推荐到朋友这儿来的。
至于家境,她更是不能再普通,但因为是小语种毕业,还业余兼职帮别人翻译材料,多一分收入,才更宽裕。而且
她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欢的东西就通过赚钱和规划收入囊中,还能保证自己手头有存款应急。
谈起入职后的待遇,她有理有据既不狮子大开口又绝不亏待自己,最终双方都满意。
朋友跟我说起来还连连感叹:不得不说她们这代人真是厉害,
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连怎么赚钱都没想清楚,她连花钱都这么理智。
不怪连见多识广的他惊讶,
新一代的职场年轻人,在各个维度上都刷新着过去几代人的认知,她们中的很多人目标清晰、敢于选择、努力并且自信。
尤其是在消费观上,更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坚持。
所以,今天的主题,我们就来聊聊职场新生代们的消费观。
@Carrie 女 二十四岁 4A公司AE 坐标上海
女孩选择做广告这行,很多人觉得不理解,因为太累。
可我喜欢,因为本质上这是个考较审美的行当,女性天生就更细腻合适。
而且恰恰是因为入了这个行当,我个人的穿搭品位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学毕业第一次跟着主管参观办公室的时候内心就极度震惊,我的天!她们怎么穿得都那么洋气。
真的,一眼扫过去,对比之下,不用看名牌就知道我是个新人。
那时候我就像海绵一样学习着相关的知识,品牌、场合、搭配这些,尤其我是客户部门的,我的老板告诉我,每次
我们出去就在甲方眼里就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某种程度这个认知和专业度息息相关,更是达成信任的前提。
吸收得多了,就得进步。
而我从大学毕业就没向家里伸过手,这点自己非常在意,因为这确立了我作为成人的前提,也是必须给自己的压力,如果永远靠家里,那就没有真正自主的能力。
工资不算多,租房出去了大半,那要买衣服鞋包该怎么办?
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一旦有额外的奖金,我就
会向精于理财的同事和朋友咨询,选择短线回报里比较高的金融产品,而且为了规避风险,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节流,并不是无底线地节省,而是学会挑和买,几乎所有的买手APP我的手机里都有,再加上对比国外专业代购的价格,总能找到性价比最高质量有保障的渠道。
就这样,我入职没多久,但是始终能一季入几个自己心水又合适的单品。
而且到年底一算,手头的盈余还够回家给爸妈添置个电器啥的,让他们也感受到女儿长大了,能享福了。
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生活,有如影随形的紧迫感,同时又能游刃有余,这才是我想要的样子。
@鸦鸦 女 二十四岁 互联网金融公司前台 坐标北京
很多人觉得做前台就没什么成长。
那是她们没有理解每份职业其实都是需要专业度的。
我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专业不对口,没法直接到我想要的HR岗,但只要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迟早就能达成我的目标。
其实因为平台好,前台的岗位面试我也是从三十多个姑娘里竞争胜出的,部门经理后来跟我说,之所以大家选了我,是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我的穿着打扮审美比其他人更棒。
毕竟前台是一个企业的门脸儿。
而我自己一直就非常喜欢研究穿搭,可以算是意外之喜吧。
但是只靠这份工资在北京生活还要维持自己的审美,显然有点困难。
好在我另外有份兼职,一个朋友的自媒体上兼职写稿子,那是我的一个同乡,她做的是时尚号,正好有一个版块是介绍潮流单品的,她信任我,我就来负责那个版块的撰写和编辑。
其实很辛苦,每天我坐地铁到家已经七点左右了,洗完澡打扫完九点来钟,找资料写稿子,一般都要到十一点多才完成。
关键不是一天,是每天都要更新,所以我的作息永远雷打不通。
很多一起入职的同事花在聚会唱歌喝酒上的时间,我都拿来写稿子了。
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辛苦的,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因为稿子质量好,广告和电商的分成我的朋友每月会固定给我,要不是我并不想在写作上发展,她都邀请我合伙去了。
更让我觉得骄傲的是,有一次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两个别的部门的女同事竟然在看我写的穿搭攻略,还纷纷赞许,那种近在咫尺听着别人真诚夸自己有品位的感觉,可真好啊!
就这么
以战养战,我自己挑选的衣服和配饰也能买的起,每当穿上它们走在街上迎来赞许的目光,就会感觉浑身能量满满。
能挣会花,是我的自信。
@骄傲的顺意 女 二十五岁 程序开发 坐标北京
我大概是我们公司最会穿衣服的人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有点狂。
女程序猿,可以说是程序员中的战斗机了。
没办法,谁让姐姐智商碾压呢。
传统意义的认知上,好像我们这行不是直男就是宅女,审美品位都极差。
我偏不信邪,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妈就把我打扮成园花,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服装设计社团的头牌,让我穿难看的衣服或者背着奇怪的包包上班,比杀了我还难受。
但
就是这样的我,想要的东西全都会靠自己。
前段时间网上被热炒的那个《北京女子图鉴》,我看了几集就放弃了,说实话,可能有的姑娘相信那一套,我根本不Care!
父母都不能指望,谁能指望男人啊!
而且我一直都有个认知,就是茨威格写的那句话:
“命运给予的所有礼物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
只想索取是不可能的,你一定会付出回报,不愿付出努力,就可能被迫付出更珍贵的东西。
和剧里的女主角不同,我的第一个名牌包开始就没想过靠人送。
是毕业第一次跳槽的时候买的,那个平台我不喜欢,老板开了双倍的月薪我都拒绝了,拿了项目提成就走人。
那天去国贸的店里刷自己的挣来的钱买到它,真的感觉世界就在我手中。
也就是那天起,我和自己有了一个约定,每次跳槽,都会买个奢侈品礼物给自己,鼓劲儿。
物质并不是纯粹满足欲望的,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大部分从小吃饱穿暖没吃过什么苦,喜欢美好的东西更是一种自身价值的投射。
是它们装点我,而不是我需要它们才是我。
哈,不过好品味打扮自己还是有很多福利的,比如说呆过的三个公司,每年年会都是领导让我主持,没人有异议,因为平时就连比我大的已婚姐姐们都来向我请教穿搭,买了件新裙子都会微信我问好不好看。
对了,偷偷告诉你,年底我又要跳槽了,这回连升两级,我已经在挑选给自己什么礼物合适啦哈哈哈哈!
@Grace 女 二十五岁 电商选品专员 坐标杭州
我从高中开始知道有买手这个职业的时候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做这行。
不过当时想的简单,周游世界,在百货商场里挑选精美的物品买卖还待遇优厚,哪个女孩子能拒绝的了?
实际做起来,显然没那么容易。
为了成为一名职业的细分领域选品,而且又是女装这样的红海,入职的那年我简直被折腾得死去活来。
出入的并不是五星级酒店和高端卖场,或者去巴黎看秀,而是在某个不知名小镇的加工厂里,汗流浃背地和不耐烦的供货商沟通,或是一整天连水都没喝上几口,背着沉重的笔记本包挨个去渠道商那里敲门推介。都不知道多少次绝望地想打退堂鼓,但最终还是争一口气熬到了苦尽甘来。
争气有为自己的成分也是为了跟父母证明。
他们毕竟是上一代的思维,就我的职业选择有很多疑问,一直觉得这行不靠谱,而且说起来也没有国企和公务员好听。
而最让他们揪心地,是觉得我虚荣。
动辄买一些他们永远不会花的价格买一条裙子或者围巾,总是能和他们起巨大的争执。
他们总说,柴多米多日子更多,买这些不必要的东西都是浪费。
可
我做这行,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自身的审美嗅觉,如果连自己都舍不得给自己做必要的职场投资,谁会相信你选择的产品,
那可是一旦确定就要公司投入大量金钱和资源去推广的项目啊。
开始我总是和他们顶撞,甚至一回家就吵架,可后来忽然意识到,靠说没有用,只有用行动能真正让他们放心。
另外,还给他们经常买一些我认识合适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尚单品。
开始他们还抗拒,后来我说不能退,他们就开始穿。
出乎预料,所有朋友甚至大院里的同龄人都称赞他们的穿着时尚,有品位,这让他们非常开心之余,也客观上理解了我的工作专业性和价值。
等我趁热打铁,再把自己的收入,财务状况和一些他们不理解的消费原因和解决方案都整理出来,在饭桌上一一汇报,又把自己未来的打算说给他们听时,他们才彻底欣慰和放心。
我爸嘴硬,不愿认错,可我妈偷偷告诉我,老头儿现在背地里已经拒绝穿以前那些衣服,只穿我买的了。
现在,他们经常会跟亲戚们提起我的工作并且非常骄傲,让我也真的很开心。
我喜欢好看的人生,并且愿意一直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