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乎的都在这儿
中国的“共享经济”从公共厕所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今年突然大火的“共享经济”,都已经快被踩烂了,仿佛什么东西都能被拿来共享,单车、充电宝、篮球、雨伞、睡眠舱。。。
这两天儿,又有一个东西走上了“共享”的康庄大道——健身房。
最近,北京市场上出现了名为“觅跑自助健身仓”的小房子,跟其他的共享产品一毛一样,扫码即可进去健身,有不少人已经去体验了一把,表示还挺新鲜。
与Mini KTV模式类似,这种“共享健身仓”占地面积很小,大约只有4~5平方米左右,能容纳1-2人、里面配置了跑步机。
跑步机与传统健身房内的设备差别不大,周边配有镜子、挂钩、播放屏幕、温控系统、空气净化等设施,运动仓内温度适中。
用户可通过屏幕联网聊天、听歌、观影、收发邮件。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方式登录运动系统,并在运动结束后进行分享。
此外,在健身仓内,还设有衣物挂钩,可放置随身背包及衣服,在玻璃窗处设置百叶窗,用于遮挡,以便用户更换衣服。
共享运动仓目前注册需缴纳99元押金,使用收费为1元/5分钟,也就是0.2元/分钟,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
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公司CEO毕振表示,调研发现95%的人都有运动需求,但户外环境给运动带来了很多不便,而持有健身卡的人只有10%,能坚持去健身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室内运动的时间成本太高。
毕振就想,打造一个“5分钟运动圈”,不仅能满足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目前,共享运动仓已经获得投资人青睐,相关公司日前宣布获得两轮数千万元融资,目前公司估值1亿元,而产品投放市场仅有一周!
有人称“共享健身仓”,将成为2017年继共享单车等共享产品之后的,第六个共享风口。
然鹅。。。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毛病挑出来一箩筐。。。
@张小新-:花钱去这么小的空间里面跑步,还不如小区里面跑几圈
@向小俊_:去健身房可以拍照装逼啊,这里面太小了还是算了吧,朋友圈都不好意思发了
@淘宝折扣券君:为什么既然到了外面,还要进跑步机去跑。公园里跑跑不行吗,感觉跑这个会被一群大妈大爷围着看的
@晏余:太可笑了,这种共享纯属占用公共空间,无谓的耗能,都已经在外面了,为什么要钻到密闭的小房子里跑步?应该坚决取缔!
@我是泰温兰尼斯特:显然,用这跑步机的人大概率是不经常锻炼的人,经常跑步的人肯定不会把自己憋在铁盒子里面跑,所以,可以想见这伪需求的未来了。
@恋爱不是事:我不会自己跑?扣扣跑了好像还送一两毛~
@龙的第一国度:放上一部3000元左右的,小区50人注册就已经赚了,另外再收使用费,小区人傻啊,自己是产权人使用还交钱?
@昵称有空格算非法:我在马路上跑半小时就剩了6块钱是这个意思嘛?
除此之外,还有玻璃门无法遮挡,设施不完善,私密性不高;健身仓空间有限,系统无法及时更新支付信息等问题存在。
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看来,相比单车这样的使用频率更高的产品,“健身仓”可能是个伪需求。
借助“共享经济”的东风,大量打着共享旗号的租赁模式进入市场,资本也闻声而来,不惜砸下重金,以期再造共享单车那样的神话。
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共享模式缺乏基本商业模式,未来资本热潮退却,没有强大造血能力的共享模式将面临淘汰。
比如,想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O2O,什么洗车O2O、洗衣O2O、美甲O2O,跟现在火热的共享经济何其相像,然而事实上,最终那么多O2O里面,只有一些高频实用的场景活了下来,吃饭、打车等等。
究其原因,不过是企业的造血能力太差罢了。
而这次出现的“共享健身房”,我们来算笔账,健身房采用100%自营模式:
那么按照运动仓设备成本为1万元来算,加上50%的能耗、折旧和运维成本,年化成本在1.5万元左右。
按照量产后的共享按照每分钟0.2元,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
按照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仓的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10个月左右。
这么看起来好像也还可以,然而这种健身房的门槛虽然低,但是健身的时间和场景能否被碎片化,还需要考虑,毕竟大多数人,会把运动时间放在早晨和晚上。
不过不管怎么说,一个新生事物刚刚开始,过早的下定论稍显武断,“共享健身房”到底是不是伪需求,我们不如且行且看。
作者:鲜姐 微信:webtech01
回复【单删】:查看好友中谁把你删了
回复【记录】:查看如何找回删掉的聊天记录
回复【技能】:查看你不知道的其他微信小技能
按住我,关注我啊
互联网新鲜事,带你打尽全网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