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贝壳社  ·  DeepSeek掀起狂潮,AI+制药这盘棋该咋下? ·  3 天前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器械临床一起学】知情同意书的设计规范及知情 ... ·  3 天前  
第十一诊室  ·  这样的化妆品早就过期了,很多姑娘还在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我们做对了什么,才有今天这样的巨变?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3-27 23:23

正文

今天,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物质资源和文化生活都相对丰富,我们可以享用各种各样的美食,可以自由选择想从事的职业和工作。


但就在40多年前,我们父辈所生活的时代,却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常态。


那个时候,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要上山下乡,很多有才华的人只能「按计划」分配工作,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同一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国家一定做对了什么,才有了这样的巨变。


如果把视野从中国转向世界,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均GDP长期停滞,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但在工业革命至今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世界人均GDP几乎呈现出指数上升的趋势。


从汽车、火车到飞机、轮船,从电灯、电话到万物互联,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即使是两百多年前最聪明的人也未必能想象出来。


而两百多年只不过是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一小段,我们却完成了很多方面质的飞跃。


图/图虫


同样,我们人类一定做对了什么,才有今天这样的飞跃。


今天的我们比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祖先更聪明吗?好像未必。从文字记录下来的那些先贤的智慧来看,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未必能够超越他们。


就连我们最常用的几何学,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今天的人类并没有变得更聪明,那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不断地在创造人类奇迹?


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看到那些历史数据,但这背后,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通常很难想到的原因,而经济学可以给出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和思考角度。


图/图虫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学习经济学不仅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还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有篇经典文章叫《铅笔的故事》,你知道一支不起眼的铅笔需要多少人合作生产吗?需要成千上万人合作才能生产出来。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很难自己生产出一支同样质量的铅笔,这就是人类合作的力量。


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是一支普普通通的铅笔,看不见的是背后没有统一指令,却能够让千百万人相互协作的生产样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之间的决策如何相互作用,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认识视角和层次。


和常识不同,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不一定是对的。


看一步和看十步是不一样。


市场是动态的,是你做了一个行为之后,行为本身就会成为市场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新的市场,产生新的预期。


而这种预期不一定和初始预期一致,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这就是经济学中的事与愿违。


典型的例子就是眼镜蛇效应。


在印度的某个地区,当地野生的眼镜蛇非常泛滥。众所周知,眼镜蛇有剧毒,又有很强的攻击性,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于是当地政府颁布了一个悬赏令:民众每打死一条眼镜蛇,就能获得1卢比的奖励。一看有钱可拿,人们就纷纷去捕蛇了,德里的眼镜蛇很快就少了很多。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政府发现眼镜蛇的实际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每天还是有很多人上缴眼镜蛇的尸体。


当地政府经过一番考察,发现了真相:


原来,有些居民为了领取赏金,居然开始大量饲养眼镜蛇。


当地政府发现被欺骗,于是取消了悬赏令。


随着悬赏令的取消,原本饲养眼镜蛇的居民发现无利可图,于是他们就将毫无价值的眼镜蛇放归街头。结果就是:当地野生眼镜蛇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政策颁布之前更多了。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眼镜蛇效应。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中的不同个体如何相互博弈,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认识视角和层次。


其实学习经济学,不一定要去弄懂复杂的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建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如张是之老师的这本《经济学入门50讲》,是一本非常好的经济学入门书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