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金虹钢铁现拥有国内技术先进的电弧炉炼钢生产线1条,年炼钢能力100万吨,先进水平的无扭转控温全连轧高速生产线3条,成品材年产能力180万吨。
然而,随着金虹钢铁生产规模日渐扩大的同时,企业面临的更多的是环保的压力。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钢铁生产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大户”。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油气收治理改造、低VOCs替代、VoCs治理等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下发颁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地方行动方案》,明确了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正如习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的一样,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强调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徐州金虹钢铁也积极行动起来,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制定减排措施,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产尘环节治理,淘汰落后设备,增加排污处理设施。
徐州金虹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李绍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根据当地政府对钢铁、焦化、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导则要求,金虹钢铁今年已经完成了车间三次除尘工程及1号线、2号线连铸连轧技改项目;厂区安装了环保在线监测设施及视频监控设施,并顺利通过复产核查。
通过不断的技术和设备改造,徐州金虹钢铁设置了2套废气处理装置,企业生产大包开浇及结晶振动废气经“诱导屋顶罩+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20m高排气筒(1#、2#)排放。改造后烧结、球团焙烧工序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生产工序分别不高于10、50、150毫克/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国家排放标准。
遵循“清污分流、一水多用、以新补净、以净补浊、循环利用、节约用水”原则,利用企业生产排水特征和实际用水状况,在企业用水环节上设置净水循环系统和浊水循环系统,两个水循环系统相互独立,但又有互相联系,净水循环系统的排水作为浊水循环系统的补充水,实现冷却水全部循环使用。
与此同时,厂区内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避免厂区内各类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噪声和固废在采取相应措施下均对环境影响较小;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全达标,且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问题上,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要算大账。”李绍云说,“到目前,我们企业的生产基本做到了微排放,正朝着零排放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