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财经媒体千千万,追热点消息的大神又多又快。咱们人笨就慢点,看看在市场热点之后还有哪些被普通投资人所遗漏的'小事'。
昨天推送了五一开工前的高价值冷门信息,碰巧提到了特朗普前首席幕僚班农和对冲基金大佬Kyle Base乱喷中国的言论,未想时隔一天就一语成谶,全球资本市场血流成河,还好研习社上周五就埋伏好了VIX多单等候。
不过,咱们这个栏目就偏不聊热点(也没有资格讨论),还是聊聊热点背后的一些不应忽略的市场非主流观点和冷门动态。
#Twitter那些事#
海外有观点戏称,Twitter近期的股价回弹,离不开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各国民粹政客的口水仗。嗯,似乎有点道理?
腾讯不是刚把愿景改成了'科技向善'嘛,不如考虑把Twitter给收了,还世界以平静(harmony)。毕竟Trump的一条微博的破坏力就价值几个Twitter。
这个美国小孩对特朗普的点评非常到位,比咱们这些'大朋友'更为接近问题本质:特朗普让世界免于平静('save the world from harmony')
但玩笑归玩笑,美国视中国为敌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经济不仅规模越来越庞大,而且中国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也越来越强,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反超了欧美发达国家。
这才是中国让那些不友好的海外国家感到十分紧张、让一些本身态度中立但实力却停滞不前的海外国家感到眼红/不舒服的地方。
#老外眼中的中国#
1.对华为的‘封杀’仅限于西方各国
庆幸的是,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封锁华为产品或5G技术,但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还是非常愿意接受华为。
2. 即使不进美国,'中国5G专利占比34% 不卖产品也获利'
在3G和4G标准中,欧美掌握了主要的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简称SEP),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因此必须支付高达产值2%的专利使用费。
但如今趋势逆转,截止今年3月,全球“5G”专利申请案例中国占比达到34%。而在5G的标准必要专利(SEP)中,全球申请数量最多的企业是中国华为,占比15%。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企业涉足5G市场。不过,由于华为掌握了大量5G产品必不可少的专利(SEP),因此“华为即便不在美国销售商品,仍可以获得大量的专利使用费”。
3. 全球汽车厂商聚焦中国市场
自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汽车销量的涨跌 ,几乎都由中国需求的变化所主导。全球市场关注中国汽车销量能否在年中触底反弹,带领全球车市走出熊市。
4. 日韩台对中国大陆出口有触底迹象
东亚四小龙虽然与中国大陆离心离德,但都是同一条线上的蚂蚱
5. 不惧实体经济波动,中国'护照青年'崛起
五一小长假期间,境外wifi租赁、境外打车、境外退税等出境服务相关的支付宝小程序,访问量普遍成倍上涨。其中,驾照国际翻译认证同比增加了8倍。
同时,18至29岁用户首次超越30至39岁用户,成为出境自驾游的主力消费群体。年轻的90后和退休的40/50后是线上支付额度最高的人群。
6. 实体经济辛苦20年,旅游几年拉回顺差前
不过,国人境外旅游火热的背后,是消耗巨大的外汇储备。目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消费额已接近中国商品出口产生的贸易顺差了。
无论是身边朋友的反馈,还是伦敦交易员的个人体验,在境外用国内信用卡刷大额交易是越来越难了。
7、澳门赌场收入下滑,预示实体经济仍不景气
澳门赌场收入增速是老外用来观察中国经济热度的草根指标,其背后逻辑在于根植在东亚文化中的赌性基因:如果中国实体经济好转,赚大钱的老板多了,就会去澳门赌一把,带动赌场生意。
8. 摩根史丹利认为:08年以来中国政府政策刺激力度一轮比一轮小,对这轮经济苏复不必报过高期望
#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仍然依靠加杠杆驱动,尤其是南亚、南美、东欧、中东这四个区域的国家。
但与此同时,曾经以天量信贷刺激经济的中韩两国已逐渐收紧货币放水闸门。
香港作为中国大陆外贸经济桥头堡,其出口仍是负增长。
韩国工业产值也停留在负增长区间。
韩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半导体出口国(且韩国半导体产业占工业权重的比例也是全球最高),韩国产值下滑也受到了全球半导体行业不景气的影响。
但根据研习社(关于研习社的介绍请见伦敦交易员公众号底部的下拉菜单)的内部模型显示,半导体持续下滑的趋势可能将在下个季度扭转(见下图)。
由于近期基本面数据不佳,使得 新兴市场信用市场CDS 与 美国信用市场大幅背离
但对各国经济压力较大的除了基本面,还有持续高位的政策不确定性。最终, 政治家才是大庄家
#美国CEO在关心啥# 1.强势美元、2.工资上涨、3.人工智能
强势美元对北美上市公司盈利的负面冲击创下四年新高
美国上市公司业绩电话会上对强势美元的担忧情绪在攀升
在美国上市公司的业绩电话会中,高管对员工工资上涨的抱怨也在增加(下图1),即使员工报酬占总产出的比例其实仍在历史低位(下图2)。
这种抱怨更像是美国企业遇到了盈利增长瓶颈。
虽然遭遇盈利增长瓶颈,但即使如此,今年1季度美股公司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仍好于其他国家的上市公司。
美股投资人似乎也是这么认为,今年1季度的美股上涨主要由估值驱动(而非过去几年主要依赖的盈利驱动)
在扒了美股上市公司的业绩电话纪要之后,还发现了两个关于'人工智能'(AI)的有趣趋势:
1.IT企业提到'AI'和'机器学习'的频率大幅攀升,但提到'大数据'和'云'的次数大幅减少。科技行业的新趋势层出不穷,后浪拍死前浪的新概念每天都在发生。这也是巴菲特不喜欢科技股的原因。
2.不止IT行业,可选消费品、金融业、医疗板块的“AI”化趋势也增长迅猛。可见所谓'新零售'并非一个中国概念,而是一个全球浪潮。
#美国房地产#
美国住宅市场似乎进入下行周期了, 居民住宅投资增速跌入负区间。
朋友圈的热文《硅谷20年沉浮亲历者:我见过这般的狂欢,也见过狂欢后的疯狂下坠》可供大家参考。
美国房产市场的长期威胁是普通人购房能力持续下滑 (如下图)
去年按揭利率一开始上行,美国人的'购房承受能力''(affordability)就跌落到了07年次贷危机的水平,而今年按揭利率仅仅小幅回落,美国人的'购房承受能力'一下子就开始复苏。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美国房子太贵,居民收入太少,杠杆成本仅轻微变动就能掀起一番涟漪。
#美国通胀#
美国核心通胀持续低位,这主要由非周期性成分造成,并非鲍威尔5月1号所说的“暂时性因素”导致
而且,电商物价指数比官方物价指数还要明显更低。
菲利普斯曲线依然有效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胀之间负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失业率越低意味着经济形势越好,工人工资上涨速度越快,从而通胀越高。但近年来,由于美国极低的失业率和较低的通胀率同时发生,有关菲利普斯曲线已经失效的各类说法层出不穷。
不过,如果将传统的失业率换成'适龄劳动人口中的未就业人群',菲利普斯曲线似乎还是有效的。这或许是美国有大量适龄劳动人口由于长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而放弃寻找新工作。
#欧元区#
欧元区制造业PMI出现回暖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