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9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9 小时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10 小时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10 小时前  
中国电建  ·  谈思路说打算④ | ... ·  昨天  
中国电建  ·  贯彻2025年工作会精神 | ... ·  2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大破伊藤美诚! ·  2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大破伊藤美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天下实验室

城市骑行也疯狂

看天下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4-09-18 20: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市区骑行安全问题,包括未成年人和新手骑行者的安全意识问题,以及城市道路规划和骑行环境的问题。文章指出,骑行事故大多是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的,强调个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了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对骑行安全的影响,并指出建设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骑行安全问题引起重视

随着骑行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骑行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也让骑行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关键观点2: 安全意识是骑行的关键

文章指出,想要在城市中畅行无阻,考验的不仅仅是骑车人的技术,还有个人的安全意识。专家也强调,安全意识是骑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关键观点3: 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影响骑行安全

文章提到,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对骑行安全也有很大影响。专家建议树立一种意识,给非机动车一些支持,修建绿道,甚至设置自行车道快速道。

关键观点4: 建设自行车友好城市

文章强调建设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必要性,并指出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推进自行车专用道网络的建设。


正文

市区里面出现危险,可能90%以上都是安全意识不到位造成的。


撰文 |  杨宝璐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让我们从一条被很多人忽视的法规开始讲起。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未满12周岁,是不允许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


这里的“道路”,不仅指公路,也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在国内,骑行越来越火。据央视网报道,我国已经有1亿多人经常骑行,2023年全国自行车年度骑行总里程超1100亿公里。要是能骑车上月球,这相当于来回约14.3万趟。


越来越多新人还在不断加入。2021年,骑行1年以内的人仅占5.88%,到2023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11.88%。


其中,也有未成年人。据澎湃新闻报道,8月13日,河北保定一名11岁的男孩随父亲骑行时,不慎摔倒,结果遭对向行驶汽车碾压不幸身亡。


这场悲剧,刺痛了很多人,也再次把骑行安全问题拉进大众视野。人们逐渐意识到,想要在城市中畅行无阻,考验的不仅仅是骑车人的技术,还有个人的安全意识,以及一座城市的规划能力。

安全,一种微妙的火候

“只要上路,就会有道路风险。”这是刘洋骑行4年后得出的结论。在他看来,想要成为骑行者并不难,难的是时刻有一根“安全”弦儿。


规则是第一位的。


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一些骑行者热衷夜间出行,不但有占用机动车道、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甚至还会开启“狂飙”模式,速度接近每小时40公里。要知道,2023年,上海通勤高峰平均车速才每小时25.24公里。


这种情况频繁发生,以至于北京、上海、安徽等多地警方,开始对“暴骑”、城市道路“竞速骑行”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在市内骑行,安全意识更重要。如果骑行速度达到每小时40公里,刹车再灵也没有用。”刘洋说。对新手来说,首先要考虑安全。“穿上骑行裤,戴上头盔再上街,我们才承认你是搞骑行的。圈里不喜欢不好好做安全措施的人。”


入门简单,但需要在“摔摔打打”中磨炼技巧。据刘洋介绍,新手常会因两个技巧掌握得不好而“飞出去”。


第一个技巧是“压弯”。自行车过弯时,骑行者极易因为地面湿滑等原因导致轮胎抓地力不强,角度没掌握好,连人带车飞出去。


第二个技巧是刹车。由于骑行速度一般高于正常通勤,因此车辆设计会考虑更好地克服风阻,使得骑行者重心靠前,上半身前倾趴在车上。这种情况下,刹车技术没掌握好,容易引起前翻或者轮胎侧滑。尤其在下长坡时,刹车的核心应该放在前闸上。前闸点刹,后闸捏死长刹。


骑行对自行车的安全部件要求也很高。北京有一条知名骑行路线,由分水岭、黑山寨和解字石三个路段组成,因此得名‌“黑分解”。有一次,刘洋在那边一个连续下坡山路骑行,有一段坡大约有三公里长。下来后,碟刹碟片温度奇高,同行骑友拿支烟凑近,嗤,烟头冒了火星。

七个字的期待

一般来说,在北京市内,刘洋的固定骑行路线有三条:二环、三环,以及时间充裕时,从首都经贸大学骑到通州大运河畔,来回70公里左右。


这三条道路有着类似的优点:平坦、红绿灯相对较少。



2024年8月8日,骑行爱好者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骑自行车。 (@视觉中国 图)


寻找一条好路线,是不少骑友的心愿。有骑友甚至选择“4+2”模式,用“四个轮子”扛着“两个轮子”,开车到市区之外的地方骑行。


实际上,他们对于骑行道路的要求很简单,七个字就能总结:有自行车道就行。


城市中骑行最容易出事故的有两种路,刘洋介绍道,一种是道路比较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重合。另一种路是宽敞的直行道,但两侧连着小路,且路口没有红绿灯。当骑行者以较快速度通过该路口时,如果侧方突然有车冲出来,极易发生事故。


在骑行圈,经验丰富的罗新华对不同城市路况深有感触。2020年和2021年,他连续两年在全国骑行。第一年一路从株洲骑到三亚。第二年则从哈尔滨骑到青岛。


在他的直观印象中,北方城市大多道路开阔,非机动车道宽敞,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多设有隔离带,“特别是河南、河北、山东的路,宽敞、平坦又干净”。


南方一些城市,道路要比北方城市窄,有的地方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区分只靠一条线,甚至没有专门划分非机动车道,遇到出行高峰,机动车占非机动车道的情况很严重。


“我觉得应该树立一种意识,就是要给非机动车一些支持,把绿道修起来。甚至可以像机动车道一样,给自行车道也设置快速道。”罗新华说。


他的建议并非没有实例。早在2018年,成都邛崃就开通了全国首条自行车高速公路,全长12.5公里,还参照高速服务区设有服务驿站。第二年,北京也开通了一条同样的自行车道,由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软件园。北京正在推进建设自行车友好城 市。


目前已经建成的自行车友好城市中,德国柏林是面积最大的。这座城市不但有自行车与行人共享道、专用自行车道,还有越野自行车道。德国近些年对建设自行车道的支持力度太大,以至于一些政党不得不明确站出来,要捍卫汽车的通行权。


这涉及一个城市中路权的分配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三名专家徐飞、戴昳雯、王健南在其论文中提及,1986年,政府曾发文提出“大城市要控制自行车的发展”,这一文件直到2016年才废止。而且,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在管理中,仍然有明显的“汽车地位远高于自行车”的观念。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行车道的发展。


当然,观念正逐渐改变。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要推动城市里自行车专用道网络的建 设。


刘洋觉得,没法奢求道路设施规划一步到位,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更现实的做法是骑行者个人提高安全意识。“市区里面出现危险,可能90%以上都是安全意识不到位造成的。”比如,根据我国城市非机动车道限速要求,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但当骑行者“骑上头”之后,“尤其是跟团骑,竞速的兴致上来了,根本没有人刹车,直接就往前冲”。


危险,就在复杂的路况以及无所顾忌的竞速中酝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9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9 小时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10 小时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10 小时前
青岛新闻网  ·  大破伊藤美诚!
2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大破伊藤美诚!
2 天前
济宁7890后  ·  一家7口一下子没了,慘啊
7 年前
古玩元素网  ·  清看雍正:雍正斗彩盘精品欣赏!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