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梳理过中国神话的女神,该正视我们的古代男神了。和其他文化中一些体系明确、族谱神谱都清晰的神话相比,中华文明的神话呈现分散性、片段化、重叠化的特点,若要找出一条明确的神话人物关系图是有困难的,因此只能选取最大众化、以及在论证中相对明确的重要男神及组合。
男神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当我查阅女神神话时,偏重对个体功绩和作用的了解,目光转向男神时,发现把他们作为群体来看会更有意思。在从小受到的神话故事熏陶中,“三皇五帝”是最常出现的词语。除女娲外,剩下七个神位都由男神占据,他们也是上古神话中最重要的男神。从他们入手,应该能描绘男神世界的大致图景。而在“三皇五帝”之外,有个遗世独立的创世大男神—盘古,他当然也要被纳入代表性男神的圈子。
大男神的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盘古、三皇、五帝。其中最有趣的是“五帝”,排位、人选变化、各自掌管的内容和彼此间的关系,最能代表神话背后的社会及文化意涵,我们可以用“抢头牌”来形容他们之间竞争又和谐的状态,而通过对他们的了解,也能发现男神和女神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以及他们代表的更加世俗化、社会化的人间气象。
创世男神:盘古
神话来源:中原系上古神话
外形:龙首蛇身
在“三皇五帝”的位阶之上,高高悬挂着一个俯视众生的创世大男神—盘古。说他高高在上,或许不贴切,毕竟盘古全身上下都幻化成了天地山川河流。但说他高得遥不可及也极有道理,因为在中国神话的男神排位战中,他从来没有被拉入“抢椅子”的游戏,属于孤独求败、不参与世俗争斗的类型。
盘古从宇宙混沌中生长,拔下牙齿并把它变成斧子,劈开混沌分天地。脚踏大地手撑天空,死亡之身创造万物。呼吸成风云,声音为雷霆,目光是闪电;左眼为太阳,右眼为月亮,四肢脑袋成山岳,血液变江河......盘古身上的虱子跳蚤等小虫子,被风一吹变成人类。
若说谁能和盘古争夺创世大神的地位,可能只有创世大女神了,但在前文曾提到,随着历史发展,女神的神格逐渐下降,在后来的中原神话中,盘古的地位高高在上,女娲地位下降,成为神级第二梯队——“三皇”中的一个。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氏
从“三皇”的排位开始,我们已能看到些许性别斗争和权利斗争的影子,但它并不像“五帝”的竞争那样激烈。“三皇”的人选和排位顺序有不同版本,从几个大神的历史功绩和神格分辨,得出比较合理的“伏羲、女娲、神农氏”版本。
天神伏羲
神话来源:中原系神话
身份:雷神之子
外形:人首龙身
功绩:教人类用火、结网打鱼、创八卦 、制定嫁娶姓氏制度等
有趣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宙斯和我们的天帝伏羲大人都是雷神,东西方神话的人物特定如此相通,没准可以说明人类意识的发展、感知能力、思维方式有相似走向。伏羲是由华胥氏女子踩在雷神留下的脚印后感生诞下,这种出生方式,可以推断伏羲故事产生在母系氏族时期。在伏羲的事迹中,有很多与女娲有重合,比如制定姓氏、婚姻制度等,再加上和女娲的对偶神关系、兄妹创世神话,很明显体现了男女神的权力博弈现象。
女娲
在着重神话男神的篇章,就不再重复女娲的故事和她的重要性了。无非再说一句,在目前成形的神话人物谱系中,最重要的“三皇五帝”里只剩下了这么一位女性神。
神农氏
神话来源:中原系神话
身份:农业之神、中医药始祖
外形:牛头人身
功绩:创造农业、中医药体系
通过了解神农氏的故事,发现他比伏羲和女娲要接地气很多,感觉更像人类,算是半人半神。神农氏虽然和伏羲女娲一同位列“三皇”,但神格明显低很多,神们开始有了人间的烟火气。或者说,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提高、农耕文明的开创,人类开始对自己控制自然的能力有了自信,才出现了“人神”。神农氏的事迹中,有趣的部分很多,比如有的故事里说他随身背两个口袋,他广尝植物,能当食物的放左边口袋,能做药物的放右边口袋,他每天尝百草,每天中毒,一中毒就靠茶叶来解毒,后来他见到一朵小花,吃进去后他的肚肠就一截截断开,他来不及吃茶叶解毒就死去了,那个害死神农的植物就被人们称为“断肠草”。“神农尝药千千万,五一能治断肠伤”,便是说情伤了。
小叙“五方”
在“五帝”逐一登场前,我觉得有必要对“五”这个概念进行小小讨论。中国社会在脱离母系社会之后飞速发展,出现阶级、有了统治集团,而在文化上,神话人物发生巨大变动,男神们也逐渐形成等级分明、各司其职的状态。五行观念在汉代开始盛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成为“五方”,中为最尊,东次之,“五方天帝”也遵从这个排位。
而在叙述“五帝”特点时,更是有必要了解古代文化对这五个方位的认知。从《山海经》中我们看到,古人认为东方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日出之地万物复苏;南方是炙烤之地,日下无影;日落西方、万物凋零,四处弥漫着死亡前的绝望气息,但死亡同时又意味重生,因此西王母以及她的不老药都在西边;北方则是极寒之地,四周一片黑暗,地府冥界;对于华夏民族来说,自己居住的中原地带当然就是世界中心。
由此,我们便先对“五帝”的划定和神力特质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的五行归属和各自麾下的属神也就简单易懂了。
五帝——五方天帝
小前提:“五帝”阵容既有天神版,也有人间五个部族首领-人王的版本,此处因为讨论的是神话中的男神,所以定位在天神版本。
与描述女神的方式不同,在观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时,发现他们除了自身故事外、更多的是纠葛在彼此的权力归属、亲属关系、地位高低的争夺上,所以在讨论这个现象前,先大致了解一下他们,以便进行后面的“抢头牌”游戏。
东方青色天帝——太皞
属木,主春;属神句(gōu)芒,手持圆规
太皞是东夷族的祖先神,地位极高。东夷族是华夏族的重要来源之一,崇拜太阳和鸟,不过太皞的故事目前所剩无几。
南方红色天帝——炎帝
属火,主夏;属神祝融,手持秤杆
传说炎帝和黄帝是亲兄弟,但哥哥炎帝被弟弟黄帝打败,去南方做了南方天帝。他的女儿们很有名,有女娃(精卫)和瑶姬。
西方白色天帝——少昊
属金,主秋;属神蓐收,手持曲尺
少昊和东帝太皞一样属于东夷部落,太皞的故事重视太阳,少昊的故事则更多关于鸟类,比如他的百官由不同鸟类担任。西帝主刑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跟收割相关(属神蓐收是割草的意思,也象征砍伐),“秋后算账”应该也算是某种类型的“收获”吧。
北方黑色天帝——颛顼(zhuān xū)
属水,主冬;属神玄冥,手持秤砣
颛顼是个严厉的天帝,执掌寒冷黑暗的冬天,他下令阻断了人们上天的天梯,还制定“颛顼历”便于人们劳作。后来的中原神话将颛顼列为黄帝的曾孙。颛顼曾经死而复生,有研究认为这里面有“冬去春来”的隐喻。死亡,在很多文化里都和重生相连。
中央四脸天帝——黄帝
属土,统领四季;属神后土,手持绳索
黄帝最特别的外形特征,是他拥有四张脸,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方,不管四方天帝在不在乎黄帝,黄帝可是时时刻刻关注他们。这么想想,天天被人观察,也是有点恐怖。后土手中拿着绳索,意味“准绳”,为世间万物建立标准。黄帝和后土,很形象的体现了统治者形象。
专注于“抢头牌”的男神们
首先明确的是,在广阔大地上曾生活着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截然不同的部落,自然而然,他们崇拜的神明是不同的。随着中原民族对周围民族的不断征战、吞并和融合,华夏民族逐渐统一,形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中原神话。在文化互相吸收的过程中,各个部落的天神或被纳入中央体系之下、地位下降成为附属,或是被主流文化吞灭。目前呈现的“五帝”,便体现了这个特点,他们有的来自非中原部落,有的虽同属中原系但却是战败一方,导致地位下降。可以说,“五帝”的来头和地位分配,体现了天神之间权利斗争后的制衡结果,从中我们能看到华夏民族形成背后的些许细节。
若从各自的信仰来看,东方天帝太皞和西方天帝少昊同属东方鸟图腾部落;北方天帝颛顼院子北方或东北方崇拜鱼、蛇的部落;南方天帝炎帝来自火图腾部落,可能是中原系的分支。原来我们一贯有注重民族大团结的传统。而从东夷族占了“五帝”中的两个席位来看,他们应该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