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响刘老板
和年轻 CEO 一起成长、彼此见证,然后赚大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字母榜  ·  外资又相信中概股了吗? ·  9 小时前  
字母榜  ·  外资又相信中概股了吗? ·  9 小时前  
饕餮海投资  ·  牛市来了 ? ·  昨天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2 天前  
信息时报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响刘老板

神经病才会花 200 万,送娃去包玉刚。

群响刘老板  · 公众号  ·  · 2024-07-03 12:01

正文

刘思毅宝宝总已持续日更 1766 天!


陪伴中国年轻创业者一起赚钱!一起成长!


神经病才会花 200 万,送娃去包玉刚。


一、

上海不要和人比有钱,北京不要和人比官儿大,果然如此。

成为一个爸爸之后,真的特别好奇世界上的爸妈都长啥样,这是我从未探寻过的世界。

于是上个周末正在上海集中访谈一波父母,和我同龄的但是比我生娃早一点的 85 - 90 年的 CEO 宝宝们以及他们的伴侣们。

目的就是收集素材,并且感受一下中国年轻一代都怎么当爸爸妈妈的。

这是我十分好奇的人间真相,也是我最新的素材。

刚刚聊了群响 CEO 群里的夫妇,夫妇合伙夫妻老婆店,在上海做了一个丰衣足食的品牌。

自己有渠道因此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显得从容,还可以规划一下孩子的教育。

他们给我科普了一下他们孩子的路径,把我吓死了卧槽。

二、

他们的孩子原先是读美国学校,然后现在双语学校。

之前读美国学校,是打算希望孩子更国际化视野,但是口罩之后,国际学校的空心化非常显著。

空有形式,没有了所谓的「纯正」,再加上他们自己留学回来在上海混的。

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四不像,中国式的美国化。

妈妈说,失去外教以及中美脱钩下的国际学校,这个问题非常大。

所以他们换了一个赛道,去了一个双语学校,民办双语学校,要么靠圈层和权力,要么靠钱砸。

他们没有去最牛逼的星海湾啊包玉刚啊宋庆龄啊什么的。

就去了一下第二梯队,就先呆着,保证一个平衡,既不要太佛,又不要太鸡,双轨制育儿。

三、

另外的一个爸爸,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家在上海内环有 3 套房,爷爷奶奶是房地产红利时代的创业者。

他们最大的诉求就是让孩子去公立学习习惯好一点,以及学习更多中国更深层的文化和历史。

他们从国际学校私立直接到了公立,他们希望更直接更纯粹的中文公立教育。

这也代表一类主流家长。

当然很好的公立学校,其实竞争仍然很激烈,首先学区房是一个前置筛选,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门槛。

社区质量决定了家长圈层,也决定了生源质量,而摇号改命,或者走关系, 这也很难的。

我访谈的时候感觉,我看到了黄渤主演的「学爸」电影。

四、

原来教育这么贵,吓坏我了哈哈哈哈。

一个美国出生的北大师姐跟我说,

包玉刚、宋庆龄、星河湾这样的学校,

中介费不保过,是 200 个 W,上海果然是一个对标纽约的教育价格。

被科普了很多教育的价格,国际学校上海一年 27 万左右算正常水平,双语学校上海一年 17 万左右算正常水平。

我问为什么,上海的教育价格这么贵?

师姐说很简单啊,因为全国有钱人都在这里啊。

我说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去香港去旧金山去洛杉矶去伦敦去纽约,还要在国内卷。

师姐说,因为他们想要中国好的教育供给,而不是世界的。

中文环境很重要,而且他们也知道,有美国户口、有香港户口,然后呢,然后呢。

华侨生联考?有意义吗?孩子除了学校,终点是什么?

以及去美国私立学校,他们真的有心力、时间、能量那么契合地陪读吗?

他们有实力卷白人精英吗?

他们还要陪伴孩子呢,他们还有工作呢。

在中国,只有北京和上海,作为国内精英有钱人角逐的教育资源聚集地。

无论是公立、私立、国际,优质资源所有人都在角逐。

这就是贵的原因。

虽然我还是觉得他们很神经病吧,有资源、有权力、有能力去就算了,要花那么多钱去包玉刚宋庆龄的,

无论你多么有钱,你的期待都是畸形的。

五、

在刘量量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在不断和各位中国父母、海外华人父母、美国白人父母唠嗑。

我好奇他们的育儿价值观,以及我在做素材的准备。

我期待我成为一个不一样的家长,但是我发现,不一样好难啊,你要面对的,是一片和自己人生选择一样的旷野。

你不随大流,就要回答的,你去向何方,你的孩子去向何方。

在 2 个月的量子还有很长很长时间才去学校之前,我要提前操一操我的精神内核。

为人父母之后,再一次回答,刘思毅,你要去向何方,你期待你的孩子在你的陪伴和见证去,去向何方。

世界的大小在于一个人见过多少不一样的东西,经历过多少不同的事情,体验过多少感受等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