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发生异氰酸甲酯(MIC)毒气泄漏事件,约有150余万人受到影响,直接导致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来。
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农药厂发生的严重毒气泄漏事故。
博帕尔农药厂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来的,用于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
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液体,异氰酸甲酯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2H3NO,
带有强烈气味的无色液体,有催泪性,易燃,剧毒,常作为有机合成原料,用作农药西维因的中间体。
这种液体不仅有剧毒,还很容易挥发,沸点仅为39.6℃,
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而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
事故发生后的博帕尔农药厂
1984年12月2日,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空气清凉,与平时似乎没什么两样。
那天下午,博帕尔北郊的一家农药厂里,一位工人在冲洗设备管道时,凉水不慎流入装有异氰酸酯(MIC)的储藏罐。几个小时过后,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色气体,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储藏罐的阀门缝隙里冒了出来。
午夜零时56分,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从出现漏缝的保安阀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无人察觉危险已经降临。
虽然农药厂在毒气泄漏后几分钟就关闭了设备,但已有
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0多人毙命。
当毒气泄漏的消息传开后,农药厂附近的人们纷纷逃离家园。他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向四处奔逃,只希望能走到没有受污染的空气中去。很多人被毒气弄瞎了眼睛,只能一路上摸索着前行。
一些人在逃命的途中死去,尸体堆积在路旁。
至1984年底,该地区有2万多人死亡,20万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头牲畜也未能幸免于难。
在侥幸逃生的受害者中,孕妇大多流产或产下死婴,有5万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终生残疾,余生将苦日无尽。美国这家公司在印度博帕尔造成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工业灾难,
直接致死人数2.5万,间接致死人数55万,永久性残废人数20多万。
印度博帕尔灾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直到今天,当人们重新回顾这起震惊全球的安全生产事故时,仍难以相信,一个生产农药的化工厂,竟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灾难。
但这就是事实。
直到今天,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场灾难而远高于其他印度城市。
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
危险是在灾难发生的前一天下午产生的。在例行日常保养的过程中,
由于该公司杀虫剂工厂维修工人的失误,导致了水突然流入到装有MIC气体的储藏罐内。
MIC 是一种氰化物,一旦遇水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这次有水渗入载有MIC的储藏罐内,令罐内产生极大的压力,最后导致罐壁无法抵受压力,罐内的化学物质泄漏至博帕尔市的上空。
其实,储藏罐内的MIC气体储量本身就值得怀疑。“MIC是一种化学过渡态物质,每个人都知道储藏它意味着要面临很大的危险。
所以没有人敢管理大量的MIC气体,也没有人敢长时间的储藏它”。事发当晚负责交接班工作的奎雷施说。他说,“公司在管理这种气体的时候太过于自负了,从来没有真正的担心这种气体有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
而据调查,事实是,当时公司在杀虫剂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尽力削减安全措施方面的开支。在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出现险情时,杀虫剂厂的重要安全系统或者发生了故障或者被关闭了。
管理缺失加上工人误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发生后,
美印双方就谁是主要责任者问题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
其实,无论双方怎样争辩,人们只要把博帕尔农药厂的安全装置和美国本土上类似工厂的安全装置做一个对比,就会对此问题一目了然。
美国本土的这类工厂都设有先进的电脑报警装置,并大都远离人口稠密区,而博帕尔农药厂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围还有成千上万的居民。
这说明美国人很清楚这类工厂的危害,在自己国家建设这类危化工厂时,做足了安全防护措施,但当工厂搬到印度时,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全都取消了。
在事发之后,该工厂还没有尽到向市民提供逃生信息的责任;他们对当地居民的生命有着惊人的漠视。
事故发生后,工厂的管理者仍有足够时间把所有的工人转移到安全地带。“没有一个从工厂逃出来的人死亡,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被告知要朝相反的方向跑,逃离城市,并且用蘸水的湿布保持眼睛的湿润”事发当晚负责交接班工作的奎雷施这样说。
但是当灾难迫近的时候,公司却没有对当地居民做出任何警告,当毒气从储藏罐中泄漏出来的时候,他们没有给予博帕尔市民最基本的建议。
这家美国企业,不管是在事发前还是在事发后,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正是他们对生命的漠视,才导致了这场灾难。
这是不可原谅的!
印度中央调查局在灾难发生后曾对12名相关人士提出指控,包括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时任首席执行官沃伦·安德森和公司的8名印度籍高管以及公司本身和旗下的两家小公司。
德新社报道,共有12名法官审理这一案件。
法官听取178名目击者证词,审查超过3000份文件后作出这一判决。8名涉案人员因“玩忽职守”获罪。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法院负责本案的首席法官莫汉·蒂瓦里说:“8人均有罪。”
由于一名遭到起诉的印度高管已经死亡,这家法院7日以玩忽职守致他人死亡判决余下7名印度籍高管有罪,但没有立即宣布量刑。
这7名被告包括当时的印方主席克沙布·马欣德拉,很多人已经是70多岁,按照这项罪名,他们最多将被判处两年监禁。
作为本案的主要负责人,公司的美国老板安德森没有出庭受审。灾难发生后,安德森曾在印度遭警方拘捕,但很快就离开印度回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印度法院的审理程序中露面,目前他生活在纽约。这家法庭对安德森发出逮捕令,并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向华盛顿施压要求引渡,但一直没有下文。
目前尚不清楚印度政府是否曾就此事向美国交涉。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1989年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亿美元的赔偿金,该公司在1999年被陶氏化学收购。
这起事故发生后,那些真正有罪的人,都逃脱了应有的审判。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博帕尔事件被公认是“十大人为环境灾害”之首,
其余九次事件都是因为人为的环境污染而造成短期内人群大量地发病与死亡,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所有这些残酷的悲歌,都绝不该被今天的我们遗忘。我们必须诚实地把那些伤痛完整地再次展露出来,为了铭记这些沉痛的历史,也为了缅怀那些可歌可泣的无辜死者,包括这些灾难造就的伤残者们。
印度博帕尔事故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但是那惨重的事故后果还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今,博帕尔化学污染还在继续影响当地的两万居民。他们每日仍面对各种各样的致命化学混合物,饮用附近各种有毒物质的食用水,承受企业不肯面对责任遗留下来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