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80星]r1-ktransformers ... ·  18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65星]wild-card-ai/ag ... ·  17 小时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量子位  ·  阶跃Agent生态首曝光:手机汽车IoT机器 ...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2 天前  
命里有票  ·  用DeepSeek和豆包分别计算了一个日期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影响会逐步显现。。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4-03-03 20:30

正文

这两天有小伙伴问了个问题,说我们不是一直讲经济的底层逻辑是供需嘛。

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涨价和通胀。供给充足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就会看到叠加和通缩。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内需部分最大的一块是地产,可以说房地产是百业之母,带动下游上百个行业的消费和收入。

也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能卖出大量的地,所以很多公共基础设施才能低价维持。

他的问题是:如果地产销量长时间没有恢复的话,后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从宏观角度看会出现什么变化。

首先我们知道需求分了内需和外需,内需最大的一块是房地产,外需最大的一块是外贸出口。

这点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出口导向型后发国家,发展经济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路数。

先是通过外贸出口的外需部分积累原始资本,不断扩大自己的制造业优势。

等到通过外需出口积累一定财富之后,在通过城镇化的方式发展房地产这个最大的内需消费。

通过房地产的金融跨时空效应,把未来三十年的钱借出来拿到今天,来投资继续发展经济。

而且由于二战以后的后发国家都是制造业大国,国内的内需消化不掉扩张以后的制造业产能, 所以很大一块都要要靠出口外贸这块外需消化。

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出,外需出口这块是完成原始积累的手段,也是维持国内制造业不断壮大的方法论。

因此人类历史上除了在打仗时期,基本都是消费决定了生产,谁更能消费谁就更牛逼。

这是因为企业产能扩张以后,生产出来如果东西卖不出去,那企业库存越来越多就只能倒闭了。

但是打仗时候就不一样了,前线一天几百万发炮弹要打,这时候谁能生产谁掌握产能,谁就更牛逼。

美国之所以能在一战二战,通过自身庞大的工业产能积累巨额财富成为世界霸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美国也是在一战之后凭借自己的制造业产能,在1929年成为占据超过全球GDP四成的国家。

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赶超型经济体现成的例子,就是我们隔壁的邻居日本。

我们国家发展和日本的路径基本是差不多的,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制造业,之后通过城镇化和房地产来提升国内的内需。

日本是在1990年代房地产行业价格和销量出现显著调整的,这个阶段日本国内的内需开始快速收缩。

原因也很简单嘛,房地产通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最大的内需,下游关联着上百个行业。

这时候日本为了对冲地产显著调整带来的影响,开始通过基建来拉动内需。

前两天公号伍戈的经济笔记做过一张图,清楚的在图中反应了这个变化的出现。

可以看出当地产开始显著调整之后没多久,日本的基建开始同比持续加速上升。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当初的房价持续回落,基建的增速起来,目的也是对抗内需不足。

不过基建上升的势头在持续了两三年之后,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继续调整,基建行业的增速也跟不上开始直线下滑了。

个人觉得如果国内房地产销量下滑,通过基建来顶上内需的话,那么曲线可能也是一样的。

日本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我们不知道,国内的原因非常简单,地方搞基建配套的资金很大一块来自于卖地的收入。

也就是说基建本身的配套资金,是需要地方土地出让金来提供的,而且这个钱占据了很大比例。

房地产开始显著调整,销量没办法恢复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到地方上卖地也会变得困难。

地方上没办法凭空来钱,如果说土地卖不出去,中央政府又没有开始加杠杆的话,后续变化就要产生了。

由于卖地收入在不断减少,开始可能因为想要通过基建支撑内需,还可以顶一段时间。

后面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导致地方没啥进项的话,能给基建配套的钱也就慢慢跟不上了。

而且地方上进项减少,远期看可能受到影响的不止是基建,各种需要财政支持的公共设施配套和就业岗位,其实都会受到影响。

因为卖地收入减少之后没有新的进项,那么这时候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减少支出。

比如财政拨款支持的公交车原先五分钟一趟,现在手里钱少了是不是要改成十五分钟一趟。

财政供养人员里面,编制内暂时还不能动,但是外聘的很多人员是不是就需要减掉。

地方财政每年的支出里面,教育口上花的钱其实是很大一块。现在收入减少以后,这块支出是不是要减少。

可以说收入减少以后,支出必然会跟着减少。这个反应是一连串的,后续我们可能都会慢慢看到。

这里面小城市因为没有足够的产业缺少就业机会,同时年轻人在不断的外流,后续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很多小地方会变得人越来越少,由于资金匮乏很多基础设施的维护也变得难以为继。

因为一切基础设施能持续运转的基础是人,没有人的情况下这些东西维护下去就没有意义。

而大城市因为产业集中带来的就业机会更多,所以我们会看到 年轻人口持续流入,支撑起城市的消费和房价。

以前看陆铭老师写过本书叫《大国大城》,里面关于大都市圈的描绘就很到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 在看 ”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