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不是街头滑板青年,我也可以一样“浪”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9-12-06 21:00

正文


国潮、球鞋、街舞、滑板、电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亚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日常,它们被搬上荧幕、它们走进了商场,它们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这些文化最初都来自街头,年轻人在街头迷茫着、寻找着、尝试着,然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迷茫与困惑从来都不是亚文化的专属,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中国年轻人,其实都站在十字路口思考着自我价值,自我价值也从来都不只有亚文化这一条路径。


青年志希望通过讲述四个关于自我价值寻找的故事,给所有的中国年轻人带来灵感与启发。


如果你是个对自己的生活有想法的年轻人,你也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时刻……


世界变得太快了。 互联网孕育了太多太多新的物种。

二次元、Vlog、网红直播、男性美妆博主……每天都在出现新的东西;

无远弗届,高铁和飞机能让我去到很远的地方,我能做北漂、沪漂、港漂;

新的行业和职业出现了,“铁饭碗”并不是最优解,创业、跳槽都不再是新鲜事;

世界变了,工作变了,生活变了……

上一代所谓的“生活经验”已经无法完全适用, 就算我想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我也做不到了。

如何向父母解释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如何与父母就自己的生活达成共识,已然是今天中国年轻人共通的苦恼。


划动屏幕的这一刻,城市其他角落的年轻人们也在困惑、思考、探索。

被质疑?甚至被否定?感到迷茫?

这些年轻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VANNEY

Vlogger

谁说老年人的生活不精彩?!



VANNEY原来也不知道父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没有年轻人的这些乐子,爸妈都在干什么呢?


VANNEY尝试拍摄家庭Vlog,他用镜头记录下平凡的生活的细节,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家的影子——和妈妈逛菜市场买菜,爸爸妈妈旅行时看到有字的石碑就会拍一张,表妹严格控制舅舅的酒量,一家人雕石碑、唱K、新年红包争霸战……他还攒了个放映游园会,给爷爷奶奶们介绍视频细节,讨论、唱歌、做饭。真的要玩起来,爷爷奶奶们可丝毫不比年轻人差,群魔乱舞热火朝天。

透过镜头,VANNEY重新审视了父辈祖辈的生活,谁说老年人的生活不能多姿多彩?


不仅是VANNEY自己有了新知,爸爸妈妈也通过VANNEY的Vlog看到了自己的生活,Vlog给他们戴上一副眼镜——一副年轻人视角的眼镜。Vlog是一个年轻人眼中的家庭生活、老人生活,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和颜色,让爸爸妈妈充分感受到了自己“人老心不老”。

VANNEY和父母通过Vlog分享一些平时不会聊起的事情,这样一看,年轻人和父母好像也没那么多代沟,甚至都没有代沟,只是缺少交流。


VANNEY说: “放下了长辈的尊严,与同龄人一块我爸妈似乎更趋近自然状态,全天候的相处让我有机会窥探除却家长这个角色外他们的全貌,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



色阿

莓辣性教育创始人

“妄想”改变中国性教育现状



结婚为什么只能一定是男生和女生?为什么说女生好成绩只是靠勤奋得来的?为什么说女生学物理和高数学不好吗?

色阿思考着我们为何总是被这个社会定义与束缚,甚至让每个人成为了制造桎梏的一个环节,而性别正是社会强加于我们的一种“出厂设定”。


高一时,色阿被暴露狂性骚扰,跟室友说了才知道,原来室友也曾经被性骚扰过。在中国,20%-35%的青少年曾遭遇过基于性别的性暴力或性骚扰,却没有人教过她怎么面对性和性骚扰。

色阿决定从自己开始,燃起性教育的星星之火,成为推动社会改变的力量。她开始着手策划很多人都避而不谈的“青少年性教育”,中国独立设计性教育课程,高中毕业后组建了9个人的团队,大二时注册了公司。到今天,莓辣团队已经在全国做了70多场性教育讲座。


一次讲座之后,有一位男生帮女性朋友来咨询性骚扰问题,在解释完相关法律之后,那位男生告诉色阿:“你把这个社会上想要遮遮掩掩的事情大声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讲出来,让更多人去了解,去认识,去正视这一件事情。如果那次讲座没有去的话,我也没有办法认识你,然后我现在肯定在百度上翻来覆去。”


色阿听了非常感动:男生都能帮女生站出来说话,作为女生也不能畏畏缩缩,要勇敢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决心,她评价自己为 “‘妄想’改变中国性教育现状,希望每个人都能平等自由地去爱与被爱。”


尔尼

航海的创意人

和我一起创造奇妙的生命吧



尔尼一直想要看看更大的世界,所以她一直没有停止过“折腾”——17岁退学,19岁学法语,20岁去印度教书,22岁搭便车从中国去法国念书,当过农民,卖过画,拍过电影,在孤儿院给感染HIV小朋友上过课,和黑帮打过架。


2014年,尔尼偶然得知一个以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为名的航海项目即将开启,一搜建于1927年的百年木帆船将开始航行,以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为名,搜集民间传说,做戏剧表演。

航海!海上是一个多么广袤的天地!尔尼心动了,连夜写了两千多字自荐信,第二天就以经费为由遭到无情拒绝。尔尼花了近乎半年的时间说服他们,使尽浑身解数,打电话、写邮件、冲进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办公室,终于,主办方同意她登船。

如愿出海了,海上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风暴来了,好几天不能休息,吐得昏天黑地,痛苦到不行。水手走过来,告诉她,尔尼,你不要和大海抵抗,你要变成大海的一部分,他摇晃,你也摇晃,这样你就不会觉得难受了。”

尔尼在海上度过了三个夏天,海上有孤独、风暴、眩晕,也有广阔无垠的蔚蓝。在航行中,她更加靠近了真实的自己。


尔尼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争,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旅行、一直流浪的原因。平凡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都有朴质的美丽和勇敢的梦。”



胡天祐

职业滑手,滑板品牌创始人

滑板是我的生命



上一辈可能认为“滑板的人是小混混,不上班、没工作,游手好闲”,但是胡天祐身体力行地证明了:滑板有名堂!有事业!有精神!


2001年,胡天祐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滑板,和一帮朋友一起玩,他找到了滑板上“自由的感觉”,每开心或不开心都会给自己找去滑板的理由,成为了他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滑板给胡天祐带来了收入:他没有选择上大学,却比同龄人都更早有了正式的工作,不断有滑板装备、服饰、鞋子等产品的赞助;当周围的朋友还在上学的时候,胡天祐已经拿到了工资。他越滑越远,成为了中国最顶尖的滑手,在2015第十六届湖州全国极限运动大赛的Game of SKATE决赛中一举击败了传奇滑手Willy Santos,勇夺年度赛事排名积分(滑板项)第一名。他还从国内滑到了国外,去到世界各个地方参赛、拍摄滑板Video,认识了越来越多爱滑板的同道中人。


随着胡天祐的视野越来越大,他不禁开始思考:滑板是舶来文化,很多国家都有代表性品牌,美国有Supreme、英国有PALACE,那中国呢?胡天祐和他的搭档谢汶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创立本土滑板品牌大道之子(Avenue & Son)。他想为中国滑板事业出一分力,“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的这些孩⼦和朋友们,能帅向世界,世界也会关注我们中国,Avenue & Son 愿意成为这条路上的垫脚石。”


从离经叛道的爱好,到赖以为生的事业,再到让中国滑板走向世界……滑板带给胡天祐的绝不仅仅只是收入和名气,更重要的是,他在滑板上“学到了书本以外的东西——坚持,自由,不放弃,友谊”。


“滑板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VANNEY在最日常的生活中

挖掘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妙联结

色阿一头扎进社会的痛点问题

想要改变性教育现状

尔尼来了一场自己的生命冒险

用帆船描绘世界轮廓

胡天祐用滑板感受自由和速度

最终将滑板变成事业


不管是像色阿一样做公益

让阳光照进社会黑暗角落

还是像尔尼一样去探险

在旅途里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抑或像胡天祐一样玩转自己的爱好

做到了世界顶尖

又或者像VANNEY一样

感悟到平凡生活里的点滴细节


专业应该选什么?

工作应该做什么?

什么是生活?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

不需要你来告诉我!

拍Vlog/养猫/演话剧/创业/独立艺术/潜水/音乐节/追星/打游戏/健身/辩论……

又或者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每个中国年轻人都在寻找自己,

这是我们的时代,是我们共同要去面对的生命议题。

无论是滑板青年、还是平凡如我,

都要身体力行,证明我自己的可能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