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做大特色产业 生活红红火火——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回访记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9-19 10:30

正文



导读


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在天水市,习近平考察了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等情况。
农参编辑部快速推出专题文章《 特稿丨三中全会后首次离京考察!总书记在甘肃看的这颗花牛苹果有何与众不同? 》,引发广泛关注。
现转发“甘肃政务”号推出的考察回访记,一起来看看总书记与群众们都说了啥。



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果农正在采摘花牛苹果。(甘肃日报记者丁凯)

金秋9月,天水沃野田畴,瓜果飘香。

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展板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来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时的情景。当得知近600万名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果林,了解相关种植、技术和管理情况。他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深切关怀鼓舞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用心用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让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


汽车盘山而上,便来到了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产区之一的花牛镇二十里铺村。道路两旁一级级山台地上,行行果树整齐排列,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集果品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多元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果林,向现场的果农、农技人员等详细询问花牛苹果品质特色、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总书记询问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果园施肥情况,问得很仔细。”站在果园里,果农武双泉回忆与总书记交流时的场景。

当时,武双泉回答说,合作社以统分结合的方式经营,果园统一建设、农资统一采购、各类设施统一使用、苹果上市统一销售,最终营收全部归个人所有,“得益于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目前,武双泉所在的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总面积达5600亩,亩产苹果7000斤。

“质量是打造果品品牌的第一要素。”多年的种植经验,让武双泉对苹果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近年来,合作社示范推广高光效阳光树形、精细化花果管理、无袋化栽培、旱作果园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持续提高果品质量,打响了“花牛”品牌,实现了连年丰产稳产。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年第九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天水花牛苹果”品牌以62.77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3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位列全国果品品牌第14。

此外,“花牛苹果”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随着品牌知名度、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果农们发展苹果种植业的信心更足了。

村民董桂红说:“总书记拿起一个苹果,问果园的事、问我们家里的事,大家心里暖暖的。”

红彤彤的花牛苹果,不仅是麦积区群众的“致富果”,也是天水市壮大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性农业产业。

“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花牛镇九峪村村民、裕禾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志明信心满满。他说:“我们要优化种植方式,不断提升果品品质,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开销路,把花牛苹果的品牌擦得更亮,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保证果品质量的基础上,我要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模式,让天水花牛苹果远销四方,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兴旺山村村民、兴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斌说。


把特色产业做得更大


果园里硕果满枝,习近平总书记和果农们拉起了家常。

“在家门口的果园务工,既能照顾孙子,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董桂红高兴地对总书记说。

四月疏花、五月疏果、六月套袋、七月除草、八月施肥、九月摘果……一年中有近10个月的时间,董桂红都与花牛苹果在一起,“看着村子里苹果产业越来越好,心里甜滋滋的。”

9月,是苹果基地最热闹的时候。果农们将成熟苹果放入筐中,经历分拣、转运等流程后,销往各地。

奚义军是二十里铺村的种植大户。他家的果园里,一颗颗花牛苹果红润饱满、色泽艳丽,一派生机勃勃。

“今年种了22亩苹果,产量将近20万斤,预计能有30多万元的收入。”奚义军说,这些年靠着种苹果,不仅供出两个大学生,还为家里购置了两套新房子。

“总书记给我们加油打气,我们一定能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奚义军心劲儿倍增,接下来计划引进新品种,流转更多土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麦积区所在的天水市,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这里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南北气候条件兼而有之,赋予花牛苹果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天水市副市长、麦积区委书记康泰来介绍,近年来天水市持续推进果业迭代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市果品基地面积稳定在230万亩,总产量270.8万吨、产值115.2亿元。以花牛苹果为主的苹果面积发展到123万亩,总产量237万吨、产值79亿元。果品产业在农业一产中占比为41.14%,在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中占比为23.3%。

与此同时,天水市持续强化苹果产业延链补链工作,努力实现由果汁单一加工向果蔬脆片、果脯、含片、果粉、果泥等多样化加工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果汁、苹果脆片等精深加工厂(企业)18个,年加工总量20万吨,加工增值1.97亿元。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康泰来说。


让引洮工程发挥更大效用


引洮工程的建成,使甘肃中部地区5市14个县近600万人告别了长期吃苦咸水、高氟水、水窖水和吃水难的历史,为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吴天临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我省引洮工程建设运行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这项民生工程。当得知近600万名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总书记十分高兴。
2013年2月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到定西市渭源县实地考察该工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11年过去了,近600万名陇原群众的盼水梦成了真,清澈的洮河水缓缓流淌,成了滋养一方百姓的“幸福水”“致富水”。
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所在的麦积区乃至天水市,都是引洮工程的受益地区。引洮工程通水后,解决了天水城乡80万名群众的生活用水和二、三产业发展用水问题,供水质量明显改善。
不仅在天水,引洮工程的建成,为我省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持和保障,受益区的蔬菜、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步增加,群众稳定增收。
奔腾千里的洮河水,让陇中旱塬上群众吃水、用水的美梦成真,也让甘肃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得以延续,昔日荒山枯岭变绿水青山,受益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
“我们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一定会把这项造福人民的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吴天临表示,省水利厅将围绕更好发挥工程效益,加快灌溉工程建设,打造以引洮工程为水源的百万亩大型灌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围绕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紧紧抓住引洮作为数字孪生智慧水利试点工程机遇,全力推动引洮工程水资源和工程管理科学化水平,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石丹丹、安东)






来源:甘肃政务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