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员工离职后是否需要退出工作群和删除同事微信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文章还介绍了企业如何处理离职员工的退群问题,以及一些企业采取的措施来保持与离职员工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企业无权干涉员工与同事之间的微信好友关系,但要求离职员工退出工作群是合理的。
企业无权要求离职员工删除与同事之间的微信好友,此类要求涉嫌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权。而对于工作群,企业要求离职员工退出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员工离职后不再是公司的一员,应该退出工作群以避免可能泄露的商业秘密风险。
关键观点2: 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离职员工的退群问题。
除了直接要求或移出群聊,企业可以在员工入职时进行约定说明,将退群作为离职交接制度的明确条款来执行。另外,企业还可以建立新的工作群来替代原工作群,既避免得罪人,又保证保密性。一些公司还会专门建立离职员工群,以保持与已离职员工的联系。
关键观点3: 离职员工的退群问题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HR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处留意违法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于员工来说,离职时主动退群是一种显示气度和礼貌的行为,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揣测和尴尬。
正文
来源 | 薪人薪事企小薪(ID:xrxs_qixiaoxin)
去年6月,小李从公司离职,离职前HR要求她删除同事的微信,并退出和公司相关的群聊:内有小组群、部门群、公司群,外有客户群、供应链群……小李为了尽快辞职就照做了,但没过多久,小李觉得公司侵犯了她的隐私权。
现在,微信已成为工作中的“必需品”。而在员工离职后,退出所在部门的微信群或者保持沉默也似乎成了一项“传统”。
那么,公司有权利要求员工在离职前退出工作群和删除同事的微信吗?
企业无权进行干涉。
但对于员工与同事之间的好友关系,企业无权进行干涉,企业无权要求离职员工删除与同事之间的好友关系。
此类要求涉嫌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权。
企业要求离职员工退出工作群,理所应当。
公司群或部门群,是基于员工归属公司或部门的成员身份而加入的,员工从企业离职后即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后,不再是公司的一员,自然应该退群,群里发的信息,也不再跟自己有任何有关系,所以应当退出。
如果职工继续留在工作群中,有可能在其他职工的工作交流中获悉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的商业秘密处于可能被泄漏的风险之中。
除了工作群,企业为了开拓市场还会建立一些客户群,离职员工也应当主动退出这些客户群。
如果员工不主动退群,HR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离职职工不主动退出,企业可以将其移出群外。但很多HR觉得直接移出群或监督着退群,很不近人情,那怎样才能优雅地让员工退群呢?
在员工加入公司做入职培训时,HR就要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出现离职或者不参与项目的情况,员工需主动退群。群主离开,要无条件转让给公司指定的新群主。
在离职交接表上,将退群作为明确的条款执行。这样HR在为员工办理离职时,就不会觉得太过尴尬,毕竟HR也是按规定行事。
在项目结束或者有同事离开的情况,公司直接弃用原工作群,新建工作群拉相关同事进群讨论工作,这样既不会得罪人,又起到保密作用。
还有更高段位的公司,专门给离职员工建群,和已经分手的同事保持联系,人散关系不散。
比如,腾讯有“南极圈”和“单飞企鹅俱乐部”,百度有“百老汇”,阿里巴巴有“前橙会”;更早的,网易有“离异”,新浪有“毕浪”,盛大有“盛斗士”。
这些外围的前职员,也会是老东家的有力支持者,他们在外面获得的新资源,也可以拿来跟老东家合作——跟知根知底的人合作,总要可靠得多。
离职见人品,作为员工,离职时和同事好好告别,之后主动退群,既显示了自己的气度,也不会被群友防备、揣测,更不会因被踢出而让自己尴尬。(end)
为了帮大家掌握最核心的劳资纠纷问题,成为既能化解和防范企业用工风险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