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都市报  ·  亚冠:泽卡、克雷桑传射&卡扎破门,泰山3比1 ... ·  19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亚冠:泽卡、克雷桑传射&卡扎破门,泰山3比1 ... ·  19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北京国安一球员家人称其国外集训因伤脑死亡 ·  20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北京国安一球员家人称其国外集训因伤脑死亡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同衡学术 | 彼得·卡尔索普谈城市低碳发展实践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9-03-04 17:06

正文


翡翠城市:城市低碳发展实践导则

——新城市主义运动发起人彼得·卡尔索普到清华同衡进行交流讲座


2019年2月27日上午, 新城市主义运动发起人、TOD理念的创始人、卡尔索普事务所创始人和主席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 先生来到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访问交流,并作了题为《翡翠城市——城市低碳发展实践导则》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科研与信息中心和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袁昕院长主持。


在讲座之前, 清华同衡规划院院长袁昕、副总规划师徐刚、详规中心副主任于润东 等与彼得·卡尔索普先生和卡尔索普事务所的中国事务负责人彭卓见先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对低碳城市规划理念和原则在中国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袁昕院长表示非常欢迎卡尔索普先生来到清华同衡进行交流和讲座,双方还对未来开展进一步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清华同衡在实践中一直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探索适合中国城市发展需要的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同时倡导多专业协同合作,推行人本主义的新型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 例如,在雄安新区相关规划设计方案中对于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包括短距离出行与职住平衡的组团结构、构建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网络等;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中所提出的“人民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环”“组合型田园城市”等一系列的创新理念。


基于共同的理念和目标,清华同衡与卡尔索普事务所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在 翡翠城市:面向中国智慧绿色发展的规划指南》 一书的撰写过程中,受能源基金会的邀请,袁昕院长为该书撰写了序言,郑筱津副院长领衔的清华同衡团队参与了书稿校审的工作;此外,清华同衡详规四所与卡尔索普事务所组成了联合设计团队,由卡尔索普先生亲自领衔,共同承担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崔寨片区的城市设计工作。


理念上的共识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促成了卡尔索普先生这次交流讲座的成行。在讲座的开始,卡尔索普先生介绍到,他在中国已经有10年的实践经验,很多的理念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有趣的是,经过了这10年后,他希望与大家交流这些低碳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理念是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的。他指出, 在未来的30年里,全球的城市人口将会增加两倍,这意味着我们将继续面临艰巨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的任务,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非常重要,将影响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福祉。

图1. 卡尔索普先生在清华同衡讲座


卡尔索普先生指出,城市蔓延(Urban Sprawl)在全球不同地区呈现不同形态,例如在北美地区及澳大利亚的城市是低密度蔓延(Low-density Sprawl),在经济欠发达的低收入国家体现为低收入人群空间在城市边缘的蔓延(Low-income Sprawl),而在中国很多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现高密度蔓延(High-density Sprawl),但是 无论哪一种城市蔓延的形态都存在共通的特征和问题,那就是造成不同人群的隔离(Isolation),对生态空间和历史文化的忽视,以及对小汽车交通的过分依赖。


面对城市蔓延发展等各种城市问题,需要城市规划设计探索低碳发展的规划设计原则与实践路径。 讲座中卡尔索普先生介绍了《翡翠城市:面向中国智慧绿色发展的规划指南》一书中所提出的低碳城市的十项开发原则。以下简要介绍这十项原则的核心内容。


低碳城市的十项开发原则

原则一:城市增长边界

目标 1A:创建紧凑型城市形态,促进可持续增长。

目标 1B:优先考虑城市更新与内填式开发。

目标 1C:保护生态、农业、历史与文化资源。

原则二: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

目标 2A. 围绕公共交通创建人口密度更高的混合用地中心。

核心原则:“聚焦”(focus),将高密度开发和混合利用集中在公共交通条件最好的区位。将TOD中心规划为不同的类型,在每一种类型中提出人口与就业密度指导原则。

目标 2B. 设计便利的步行和骑行线路,连通公交车站和住宅、就业与服务。

原则三:混合利用

目标 3A. 鼓励实现居住、购物与服务的最优平衡。

目标 3B. 在短途公交通勤距离内,实现职住平衡。

图2. 不平衡开发与理想的职住平衡开发对比图

目标 3C. 整合各个社区内的保障性住房和老年住房服务。

中国有很好的土地混合利用( mixed-use)传统,但难点是如何实现职住平衡。不仅是中国,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低收入人群被孤立,高收入人群街区封闭的现象,这将是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一个长期挑战。

原则四:小街区

目标 4A. 建设人性尺度的街区和街道

目标 4B. 通过密路网分散车流

创建密集的街道网络,形成人本尺度的街区,并增强步行骑自行车和车辆交通流量。

图3. 将“大街区宽马路”改造成小街区密路网系统的设计方法示意

原则五:步行与自行车

目标 5A. 保障行人的安全、舒适与便利。

目标 5B. 鼓励沿街活动,在主要步行路线沿线打造休闲场所。

目标 5C. 街道设计优先考虑自行车出行的安全与便利。

目标 5D. 划定无车走廊以容纳通达的专用步行和自行车通道,其中也可以包括公交车道。

图4. 设计保障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安全环境优美的道路

原则六:公共空间

目标 6A. 在步行可达范围内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和公园。

目标 6B. 提供人本尺度的广场、市民中心以及社区服务设施。

原则七:公共交通

目标 7A. 利用互联互通的、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技术,提供更通畅的公共交通服务。

目标 7B. 将公共交通车站设置于住宅区、工作单位和服务点步行可达范围内。

城市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道路面积,而是更好的街道空间分布。公共交通必须成为一流的选择,而不是次等的备选。无人驾驶技术率先应用在公共交通系统,倡导使用更小型和便捷的ART(Autonomous Rapid Transit,无人驾驶快速公交)来代替现行的BRT。

图5. 无人驾驶公交ART系统规划设计

原则八:机动车控制

通过规范停车和道路使用来增加出行便利性。

原则九:绿色建筑

执行最佳实践,减少建成环境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