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琳为您读健康
《子琳为您读健康》是子琳医学科普旗下文字专栏,由资深医疗媒体人、医学科普作家、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健康医药专刊、《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特约作者子琳创办,与京城多家三甲医院及权威专家合作,让你读懂常见病的防治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京大学马丁/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合作,最新N ... ·  11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多伦多大学介相电化学碳工程博士后研究职位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重庆医科大学白燕/西南医院李江峰《AFM》: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中文大学魏涛团队Adv.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煮“面条”,煮出一篇顶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子琳为您读健康

【专访子琳】纯属巧合,这个北京女孩玩自媒体一年搞定1个亿!

子琳为您读健康  · 公众号  ·  · 2017-08-27 18:35

正文

文/医冠清瘦

来源:医冠清瘦(ygqs120)

很多事,最初纯属巧合。你需要的,不过是顺其自然。


如果那一天在涿县城门外唉声叹气的刘备没有碰巧遇到杀猪的张飞,如果卖大枣的关羽在小酒馆里没有碰巧撞见刘张二人,如果那天张飞的小桃花园碰巧遇到雨神的滂沱大雨……


那么,历史上也许不会存在桃园三结义的传奇,刘备也许依然做着贩履织席的小商贩,张飞也许依然杀猪宰羊当着屠夫,关羽也许依然东躲西藏的卖着水果。迷人的三国也将无法闪亮登场光耀千年。


歪打正着,纯属巧合,很多人踏上自媒体之路也是如此。

医冠清瘦(ygqs120)最近将为亲们报告一批自媒体朋友的修仙之道,供各位亲们膜拜借鉴:

文静秀气的北京女孩子琳在八年前可没想到自己会走上医学自媒体的大咖之路。她不是医学科班出身,未曾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却因缘巧合做记者、写专栏、开公司、创造了年阅读量过亿的医学科普神话(子琳为您读健康)。


而这期间很多有趣的、无厘头的转折,今天回想起来真的纯属巧合。

乱码乱入,纯属巧合的成为医媒

2010年的夏日,北京的天空澄蓝如洗,白鸽嗡嗡嗡的成群飞过。躲在家里吹空调的子琳姑娘在网上闲逛,和同学们聊聊天,刷刷淘宝,看看新闻。无意中,她看到了一则简短的招聘启事:北京电视台某栏目招聘健康板块编导,有意者请电邮,非诚勿扰。

这则简短的信息勾起了她的兴趣,她是学新闻出身,一直梦想着去电视台做编导。听说北京电视台招人很难,可为何不试试呢,那就把个人简历发过去碰碰运气吧!

网络的那一边,在北京电视台的某个办公室里,炎炎夏日只有空调在有气无力的叫唤着。


节目主编用一只手撑着脑袋,另一只手握着鼠标挨个点击着各路英豪发过来的求职简历,嘿嘿,佳丽三千、好汉如云、夸夸其谈、神功盖世,让人都看花了眼。


可当他不经意的点开了子琳姑娘的简历后,他顿时被震了一个大大的惊。他赶紧直起来身子,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可能呀,不会吧。


原来,这封求职简历里除了求职者姓名和联系电话之外都是乱码、乱码……

请问这位姑娘,你确定不是给我发了一个高大上的电脑病毒?我这电脑上可全是我收集整理多年的视频素材,还有各路神仙留下的宝贝啊!


主编吓了一脑门子汗,好在是虚惊一场,他也因此记住了这个神秘的求职者和她的电话。


谁家姑娘这么大胆?总编按耐不住好奇心,拨过去电话。电话那边是一个发出爽朗笑声的姑娘,感觉还不错,节目组正缺人了,那就来吧。

这个姑娘从此懵懵懂懂的踏上了医媒之路。但至今她也不知道自己当年的那份简历为何会是乱码。

乱闯乱撞,纯属巧合的与仙为友

和子琳最开始设想的不同,栏目组需要的是能风吹日晒雨淋、能战天斗地下海、能吹拉弹唱一肩挑的超人。


子琳很多时候并不能像有些同事一样坐在演播室里舒舒服服的化化眼影、念念稿聊聊天。

栏目组总编鼓唆他们别坐在办公室里,都去一线采访。到医院去、到诊室里去、到病房里去、到手术室里去采集最鲜活的健康资讯。


子琳很快就感受到: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压力大——难怪这么好的地方招不到人。

从小最怕去医院的子琳第一天去医院就被消毒水气味熏晕了,她扶着墙站了好大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哎呀妈呀,万万没想到啊,人家工作是玩命,我这工作是要命啊,但专家都约好了,不能打退堂鼓啊。她硬着头皮和摄像大哥一起去专家的诊室,专家正在给病人看病,坐着一旁的她静静的等着看着。

渐渐的,她发现:这些大腕专家看上去并不像是医院宣传栏的照片那么严肃,也不像是外界传闻的那么高冷。他们和邻家大叔大妈一样和蔼可亲,有时把病人逗乐,让刚才还愁眉苦脸的病人哈哈大笑。


医学不是冰冷的,子琳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这句话。这一行值得做!


这一刹那间,她爱上了医媒这一行。


此后的几年间,子琳拿着话筒和采访本,弱小的身影在北京的各大医院之间奔波。有时候,她还穿起手术衣带上口罩,陪专家在手术室里一连站上十几个小时录制各种手术。

勤奋吃苦、聪慧可人的她因此被很多专家喜欢,专家们有空了还给她讲讲医学知识,让这个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姑娘逐渐窥探到医学的奥妙。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时,她回电视台一帧一帧画面的剪辑制作,在编辑机上,无数个黑夜被熬成了白昼。


用心的付出不仅让领导和同事们都翘起大拇指,也和各个医院的专家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正当她一心一意打算做个电视编导的时候,孩子出生了,家庭为大,孩子为重,干得正欢的她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休产假。

2017年肿瘤防治宣传周

与专家做客北京交通广播进行科普宣传

2016年做客CCTV10《科技之光》

无心插柳,纯属巧合的玩转自媒体

带孩子的日子恬淡规律,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百无聊赖的子琳开始整理自己过去的峥嵘岁月,把过去在各个医院采访的笔记和照片整理归类,那些饱含着汗水和青春岁月的文字和图像时常让她感慨万千。

2017年在手术直播间与专家访谈互动

2015年8月8日晚上,她发出她的微信公众号第一篇文章《大师是这样炼成的》,回忆她曾经采访过的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吕树铮教授的故事:“这里是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候诊大厅,早上8点刚过,这里却格外拥挤。 这是因为每周一的早上,安贞医院有一位重量级的医生在这里出门诊。他就是吕树铮。”

随后每隔几天,她就把整理好的采访笔记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出去。或讲述名医的故事、或讲述名医教给她的防病治病知识。


在她看来,这些文字是自己的工作记录,也是一份青春岁月的纪念,纯属自娱自乐。


没想到,两个月后一天,有媒体开始找上门来,一番寒暄和吹捧之后,媒体直言:妹纸您文笔这么好,故事这么多,人又这么闲,能不能到我那边开个专栏?能不能约个稿?


貌似有道理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子琳想。至此,她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自媒体道路。


兴趣使然,纯属巧合的打通任督二脉

做了一阵子自媒体,爱好琢磨的子琳发现,医学健康科普类文章依然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刚性需求。而这些年来她个人兴趣、工作经历、人脉资源,正好适合做医学科普。

2017年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年会

为医务工作者讲科普写作技巧

可枯燥严肃的医学科普类文章并不遭人待见,文章要好看耐看,也得像在电视台做编导一样,动脑子动心。


子琳琢磨了一阵子后,发现没有枯燥的医学,只有乏味的叙述。通俗易懂,老百姓才看得懂、喜欢看。


有一天,她打算写一篇腹主动脉瘤的科普文章,按照常规的思路,我们会从腹主动脉瘤是什么,早期表现是什么,怎么发现,怎么治来写。


可子琳清楚:这样的文章老百姓不会看。她找到血管外科的专家朋友寻求灵感,专家给她说起一位门诊病人,来的时候特别慌张,一头的汗。一见到专家,这位病人就说:大夫,我觉得我肚子里面老有心脏在跳的感觉,我觉得我的心脏是不是掉到肚子里了?您给我查查。

这个故事让子琳印象非常深刻,她决定就从这个病人的故事开始写起,给大家分析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是不是一旦肚子里面有感觉心跳,就是腹主动脉瘤。


文章写好后,她发到网易、搜狐和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网站后,很快刷爆网络。

2016年,子琳的医学科普文章阅读量突破一个亿,仅搜狐平台就达到了七千万。


为什么这么牛?医冠清瘦(ygqs120)向子琳请教了这个问题。子琳想了好几天,认真的告诉医冠清瘦(ygqs120),她打造医学科普类“爆款”的奥秘其实就五条:

1.好题材要接地气儿;

2.切入点与众不同;

3.要有故事,故事性要能够引发共鸣,让人记忆深刻;

4.内容叙述通俗易懂;

5.好标题决定传播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