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人物  ·  “全世界最强壮的男孩”神秘消失始末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宋佳 永远生机勃勃|2024魅力人物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机票跌到200块,我却高兴不起来 ·  2 天前  
人物  ·  中年后,我还有哭的自由吗?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哪吒敖丙“藕饼”大火,“得CP者得天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博弈论是垃圾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4-19 22:00

正文

文丨布尔费墨

一:博弈论从方法论上就是根本错误的

有的人还活着,你却以为他已经死了。为什么?因为在死之前,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啥动静了。李光耀是如此,约翰纳什也是如此。我听到纳什死讯的第一反应是:我靠这个人居然还活到今年,不是早就死了吗?此处有同感的可以点个赞。

博弈论是一种严重违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从方法论上就根本错误的理论。严格来说,博弈论根本就不是经济学,纳什根本就不是经济学家。把博弈论叫做经济学和把纳什叫做经济学家,都是对经济学的污辱。不要跟我提诺贝尔奖,谁提我跟谁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除了哈耶克和布坎南少数人之外,基本上都是逻辑混乱的垃圾论文制造机,纳什也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说垃圾呢?因为所谓博弈论,就是使用研究无意志的物体的方法来研究人的选择的一种学说,从方法论上就是根本错误的。那么正确的理论是什么呢?我们奥地利学派认为,人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他的目的,并且这种目的是主观决定的。

如果上面说的区别太抽象,那么我们现在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博弈论有一个很出名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是这样说的:两个囚犯被分别关押,等待定罪,他们不能相互交流。检察官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给两个人定比较重的罪名。如果他们之中无人招供,只能让他们服轻罪。检察官给两个囚犯都提供了一个认罪协议。协议内容如下:

  • 如果两个囚犯之中的任何一个人揭发另一个人,那么揭发者无罪释放,被揭发者服刑 3 年。
  • 如果两个囚犯都拒绝揭发对方,那么两个人都会面临 1 年徒刑。
  • 如果两个囚犯都揭发对方,那么两个人都会面临 2 年徒刑。

博弈论经济学家的思路是这样的:每个囚犯都面临一个选择,即揭发,或不揭发。但是,无论另一个囚犯如何行动,每个人揭发对方,都能获得最短的刑期。即:

  • 在囚犯 A 拒绝揭发囚犯 B 的情况下:如果囚犯 B 揭发囚犯 A ,那么他可以免受牢狱之苦;如果囚犯 B 不揭发囚犯 A ,那么他需要服刑 1 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囚犯 B 来说,揭发囚犯 A 是最有利的。
  • 在囚犯 A 揭发囚犯 B 的情况下:如果囚犯 B 揭发囚犯 A ,那么他需要服刑 2 年;如果囚犯 B 不揭发囚犯 A ,那么他需要服刑 3 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囚犯 B 来说,揭发囚犯 A 也是最有利的。

也就是说,无论囚犯A是否揭发囚犯B,囚犯B揭发囚犯A都是最有利的。所以呢,博弈论经济学家说:“每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未必使得总体利益最大化”。

把这个模型运用于现实世界会非常可笑。现实世界是这样的:

  1. 如果你学过我们奥地利学派的人类行为学,就很容易知道,人类所面临的社会,只要没有人首先使用暴力去侵犯另外一个人,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永远是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陷害。相互陷害的情况只能发生在暴力强迫的情况下。比如这个认罪协议,就是一肚子坏水的检察官精心设计的。这属于法家的逼供方法,不是正常的人类社会。这个模型的结论不可以不加限制地推广到人类社会。
  2. 现实世界不是监狱,不是集中营。竞争者之间经常可以相互交流。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会打价格战。如果谁都不打价格战,那么大家的利润都会更高。但是只要有人降价,他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分额。这看上去很像囚徒困境吧。那么价格战会无休无止的打下去吗?当然不会。为什么?第一,企业有底线,不赚钱的事情,除非是投资者让你去做,一般的企业不会去做的。第二,最重要的,是企业之间有交流。企业家不是傻子,也不是聋子和哑巴,他们会打电话。
  3. 这个模型完完全全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否定。就算囚犯之间不能相互交流,就算给了他们认罪协议,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按照他设想的那样行动吗?当然不是。会不会有两个二愣子,宁可坐牢,就是不互相揭发呢?当然有!会不会有两个相互之间充分信任的聪明人,知道检察官在搞挑拨离间之计,就是不让他得逞呢?当然有!有没有人为了理念和信仰,拒绝出卖同志,像渣滓洞的共产党员一样,把牢底坐穿呢?当然有!来跟我一起念:人不是刺激 - 反应的机器。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他主观的目的,而不是像石头一样,只会向山下,而不是山上滚。
  4. “囚徒困境”的设计者对人类社会极度无知。犯罪团伙最恨什么?他们最恨的不是抓他们的警察,而是出卖自己人的叛徒。如果一个囚犯揭发另一个囚犯,那么即使揭发者无罪释放,那么他在出监狱之后的 24 小时之内也会被挑断脚筋打断腿。很简单,你嘴严,不出卖兄弟,是条汉子,你在里面呆多久,大哥都会养你的家里人。如果你出卖兄弟,等待你的就是死。盗亦有道。即使没有参加黑社会,小偷小摸的个体户,也都是比较亲密的人才肯在一起干。为什么?就是为了防止检察官提出的这种狡猾的认罪协议。

如果非要推广这种精心设计的模型,我们还可以把纳什和他的老婆面对面绑在椅子上,给他们每个人面前绑一把枪,把手放在扳机上,枪口对准对方,然后告诉他们:你们之间的一个人必须扣动扳机把对方射死,否则我数三声,会同时开枪把你们俩打死。按照“囚徒困境”的推理,纳什和他的老婆的思路是这样的:

  • 在纳什拒绝射杀他老婆的情况下:如果他老婆射杀纳什,那么她可以活下来;如果他老婆不射杀纳什,那么她会被绑匪打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他老婆来说,射杀纳什是最有利的。
  • 在纳什打算射杀他老婆的情况下:如果他老婆射杀纳什,那么如果她手快,最先扣动扳机,也许会活下来;如果他老婆不射杀纳什,那么她必然会被纳什打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他老婆来说最,射杀纳什也是最有利的。

所以无论另一个人如何行动,纳什和他的老婆射杀对方,都是最有利的。

于是他们一起扣动扳机,把对方射死了。这在经济学课本里叫“纳什均衡”。明白了?

二:我为什么讨厌博弈论

我对博弈论有生理厌恶。纯生理厌恶。套用柴婊的话说,我和博弈论之间有私人恩怨。起源于我在大学学习博弈论的时候,听到如此狗屁不通的东西,使得我在课上怒火难耐,如坐针毡,非常想上去打老师。

博弈论“经济学家”的傲慢把我恶心到了。为什么说他们傲慢?还是用大家熟知的“囚徒困境”作为例子。

囚徒困境给我们讲了一个,仔细想想很奇怪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此匪夷所思,以至于笔者不禁要问:为什么一起溜过门,一起撬过锁,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的,患难与共的兄弟,被分别关押起来,一个素昧平生,未曾相识的检察官给了一个认罪协议而已,他们竟然就背叛兄弟了?为什么属于猫鼠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的检察官,要比出生入死的兄弟更加值得信任?为什么?你给我一个理由。

也就是说,囚犯怎么知道检察官不是在骗他?也许检察官的算盘是这样的:目前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定罪,所以必须套出口供来。若没有口供就要无罪释放。那么检察官实际面临的真实情形可能是这样的:


囚犯 A 不招供
囚犯 A 招供
囚犯 B 不招供
两个人都无罪释放
不招供的判 3 年,招供的判 2
囚犯 B 招供

不招供的判 3 年,招供的判 2
都判 2

不招供有可能无罪释放,也可能判3年。招供都是判2年。那你想想,如果情况是这样,我干嘛还招供呢?

我们记得90年代中国的警匪剧,被抓进去以后在审讯室墙上都写着什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吧?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公检法知道你做了什么,还需要你坦白吗?不需要了。直接判刑了。费劲审讯你干什么?警察很闲吗?正因为他们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所以才要审讯,需要你坦白嘛!既然你不坦白的话,他们就不能给你定重罪,那你还坦白干什么呢?

如果存在一种东西叫做中国精神的话,绝不是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觉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仅仅是官方的口号罢了。所以相对这句官方口号,你知道实际中人们又在说什么吗?“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就这么简单。

检察官既然知道自己没有口供就不能定罪,可能会把真实情况包装成这样的,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囚徒困境”模型:


囚犯 A 不招供
囚犯 A 招供
囚犯 B 不招供
两个人都判 1
不招供的判 3 年,招供的无罪释放
囚犯 B 招供
不招供的判 3 年,招供的无罪释放
都判 2

囚徒困境令人不适的地方在于:它预设了囚犯对于检察官的策略的信息是完备的。而对于另一名囚犯的策略是无知的。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囚犯不信任他的兄弟,而信任这名检察官。凭什么?这合乎常理吗?

有人说,囚犯信任检察官,是因为如果检察官这次在认罪协议上撒谎,下次就不会有犯罪嫌疑人信任他了。好。你的模型是什么?单次博弈对吗?不考虑以后对吗?那么既然是单次博弈,检察官为什么要考虑以后呢?你要考虑检察官对囚犯撒谎以后怎么做人,为什么不许我考虑囚犯背叛同伙以后怎么做人呢?不能自圆其说了吧?

所以如果仅仅考虑单次博弈的话,检察官照样面临一个矩阵。如下:


检察官撒谎
检察官不撒谎
囚犯 A 行为
很可能招供
很可能不招供
囚犯 B 行为
很可能招供
很可能不招供

那么答案很简单了。在题目预设的单次博弈情况下,检察官为了获得口供,提高破案率,实现升职加薪,拿到年终奖,很有可能在认罪协议的事情上撒谎。

所以这就是我们奥地利学派的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威猛之处了。一名奥地利学派的个人主义方法论患者见到这个题目马上就会问:检察官是不是人?是人。那么在单次博弈之中,检察官为了破案,有没有动力去撒谎?有。

既然检察官有动力去撒谎,我们为什么认为囚犯不信任他的兄弟,而信任这名检察官?你的道理在哪里?你题目的预设完全没有道理。囚犯就是首鼠两端的小人,检察官就是义薄云天的君子?囚犯会轻易撒谎,轻易背叛对方,检察官的人格就很高尚,就不会撒谎?

这个东西的恶心之处就是在这里:它充满了法西斯专制思维(律师在哪里?没有律师在旁边,你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合法吗?),对犯罪嫌疑人充满了鄙视,同时高估了公检法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这他妈完全是黑猫警长黑暗专制的翻版。所以我当时就被恶心到了。

从4岁学会读汉字之后,我的大多数东西都是自学的。很少有人能做我的老师。做我的老师不仅要经受智商的,还要经受道德上的追问。所以我觉得你们很幸运,在年轻的时候能遇到我。

题图: 常玉

上一篇: 我们踢走了一个时代

7 天 DeFi 训练营

2020 年 6 月,DeFi 开始火了起来,TVL(总锁仓金额)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增长了 10 倍。

2020 年整个币圈也经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牛市,很多人不仅因为币价暴涨而积累了财富,而且因为参与 DeFi 获得了更多财富积累。

可以说,本轮牛市跟 DeFi 的崛起有着直接关系。

DeFi 项目的创新层出不穷,抵押、借贷、流动性挖矿等等很多传统金融行业的玩法都在区块链上,以更高的效率重新再来一遍。

有人说 DeFi 一天,币圈一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很多操作和玩法并不像囤币买了囤起来就是,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非常多。

而且这些理论和操作,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需要反复多次的实际操作才可能刚刚会。这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

有鉴于此,我决定开这个「7 天 DeFi 训练营」,手把手教你怎么玩转 DeF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