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11 小时前  
艾邦高分子  ·  2024年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同比增长64%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宾汉姆顿大学饶思圆/汪前彬《自然·通讯》:可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殷盼超教授团队 Nano Lett.:钼蓝纳米环尺寸精确调控微观机制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2-02 12:56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钼蓝纳米团簇具有单分散、结构明确的特点,可以通过在酸性条件下使用还原剂处理钼酸盐溶液来有效制备。然而,控制这些纳米环尺寸的关键隐藏因素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不为人所知。近日,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殷盼超教授团队 通过小角 X 射线散射( SAXS )监测了在不同合成条件下, 两种不同尺寸 纳米环( {Mo 154 } {Mo 176 } )的形成过程 ,发现在使用还原剂时, {Mo 154 } 反应溶液中首先形成,然后在溶液中 缓慢转变为 {Mo 176 } {Mo 176 } 可以在 MoCl 5 作为还原态 Mo V 提供时直接形成。研究认为 {Mo 154 } 是通过模板效应催化的动力学产物,而 {Mo 176 } 因为其环张力较低是 更稳定的热力学产物。这项研究揭示了钼蓝团簇领域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并指出了精确合成纳米环的有效途径。

钼蓝是一类具有特征深蓝色钼化合物的统称,其结构曾经一直是个困扰化学家上百年的谜团,直到 2 0 世纪末,德国无机化学家 Achim Müller 教授(图 1 )才首次成功从钼蓝溶液中获得单晶并使用单晶衍射确定了一种钼蓝 {Mo 154 } 的结构:由 1 54 个钼原子与数百个氧原子为主形成的 3 .4 nm 的纳米圆环。从此开始, Müller 教授又陆续发现了 {Mo 176 } {Mo 248 } {Mo 368 } 等多种钼蓝纳米团簇的结构并开创了这一研究领域。钼蓝是一类主要由钼 - 氧多面体构成的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团簇,其一般都具有相比于其他分子巨大的尺寸、多样但明确的组成和形貌结构使其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纳米受限效应,因此受到很多关注,在催化、化学分析和光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是,与其复杂的拓扑结构和纳米级尺寸相反,钼蓝团簇的化学组成和合成出奇地简单,仅需还原酸化的钼酸盐溶液即可制备。但是钼蓝团簇的合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非常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在过往的文献中不同钼蓝团簇种类的合成路线非常的相似,部分合成过程的记录几乎无法重复,甚至不同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结论也似乎相互矛盾。而典型的钼蓝团簇, {Mo 154 } {Mo 176 } ,具有完全相同的构建块和拓扑结构,但“聚合度”不同(图 2 ),这使得它们的合成路线更加的相似,特别是对于 {Mo 176 } ,其合成尤其困难,目前对其的报导仍然非常稀少。


1 . Achim Müller (1938 – 2024) ,德国无机化学家,首次确定多种钼蓝团簇的结构,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杰出学者,于 2024 2 28 日逝世。


2. {Mo 36 } {Mo 154 } {Mo 176 } 团簇的结构


S AXS 因其能够在原位条件下对溶液中纳米粒子的形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因此相比钼蓝研究中常用的单晶衍射更适合研究其形成过程。通过对不同钼蓝团簇结构的 S AXS 数据进行散射模拟,可以得到其理论溶液散射 S AXS 曲线,即可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确定溶液中团簇的种类(图 3 )。本研究中作者调整多项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实验,并使用 S AXS 对反应溶液与结晶产物进行监控,发现了控制产物结构的关键因素(图 4 )。钼蓝的形成需要 Mo V ,如果使用还原剂还原钼酸盐中的 Mo VI ,则在反应溶液中会首先形成 {Mo 154 } ,如果此时溶液中为部分反离子种类且浓度较高,满足沉淀条件则 {Mo 154 } 产物会直接沉淀终止进一步反应,反之则不会产生沉淀且在溶液中继续经过数月的反应最终生成 {Mo 176 } 。而如果使用 MoCl 5 直接提供 Mo V 则反应溶液中会在较短时间内直接形成 {Mo 176 } 而不会观察到 {Mo 154 } 的形成。且实验中发现使用的还原剂种类并不会影响最终的产物类型。


3 . 不同钼蓝团簇的理论 SAXS 曲线与其 Kratky


4 . 不同钼蓝合成实验产物的 SAXS 数据 Kratky


经过对 {Mo 154 } {Mo 176 } 进行结构研究后作者认为 {Mo 176 } 环尺寸更大,曲率更小,环张力也更小,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因此是长时间反应的终产物;而 {Mo 154 } 在以前的报导中被发现具有经由 {Mo 36 } 模板催化的形成机理,因而是动力学控制的产物,能够经模板效应快速形成,但是稳定性不如 {Mo 176 } ,如果保持在溶液中则会缓慢转化为 {Mo 176 } (图 5 )。使用 MoCl 5 {Mo 176 } 的直接形成也被推测为是某种与 MoCl 5 独特二聚体结构有关的特殊模板介导的形成机理。因此, 反应时间被揭示为合成 {Mo 154 } {Mo 176 } 中影响最终产物的关键因素,这一过程受反离子类型和浓度的 影响通过结晶沉淀来 控制 Mo V 源的类型也是决定性因素 (图 5 )。该研究不仅 揭示了 钼蓝 领域中的一些长期 困扰 的难题, 还为钼蓝团簇, 特别是 {Mo 176 } 的有效合成提供了 重要 指导。


5 . 钼蓝形成机理示意图


这项工作近日以“ Microscopic Mechanism for Precise Control of the Sizes of Molybdenum Blue Nanorings ”为题在期刊 Nano Letters 上发表。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 李牧 博士和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博士生 薛炳辉 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殷盼超 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上海光源 BL10U1 BL16B1 BL19U2 线站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5095


相关进展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团队 Acc. Chem. Res.:团簇粒子的结构松弛动力学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团队 Nat. Commun.:棒状粒子在高分子网络中快速扩散动力学微观机制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团队 Adv. Sci.:基于亚纳米颗粒多层级超分子聚集构建抗超高速冲击材料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团队 Small :纳米颗粒超分子复合增强聚合物受挫堆积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 JPCL:颗粒基软结构材料的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 JCP:分子颗粒材料的拓扑受限松弛动力学

华南理工大学殷盼超教授/杨俊升副研究员团队《ACS AMI》:基于光响应调控分子颗粒材料粘弹性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 Nano Lett. : 分子颗粒材料的独特粘弹性和多级结构松弛

华南理工大学殷盼超团队 Angew:基于金属氧簇-聚合物的高功率密度氢燃料电池无氟质子交换膜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 Angew 综述:基于X光和中子散射的溶液结构研究

华工殷盼超教授团队、海大张明鑫 Angew: 基于金属有机多面体配体交换实现Miktoarm星形聚合物的可逆杂化和分选

华南理工殷盼超课题组 JPCL:基于金属氧簇-聚合物共结晶策略构筑热塑性无水质子导体

华南理工殷盼超团队 J. Membr. Sci. :混合基质膜中气体传输的微观机理

华工殷盼超团队《J. Colloid Interf. Sci.》:亚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作用的super-chaotropic效应

华工殷盼超课题组《Nano Lett.》:基于聚合物松弛过程调控无机穴醚自组装通道离子传输动力学的单离子导体设计方案

华工殷盼超教授 AFM:多孔液体功能调控微观机制

华工殷盼超教授 Angew:纳米限域效应助力质子传输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团队 JPCL/Chem. Sci.:系统研究亚纳米分子簇间的拓扑相互作用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团队 JPCL:基于拓扑相互作用调控材料粘弹性

华南理工殷盼超教授团队 Adv. Funct. Mater.:简单共混造就超强水基粘合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