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
,
有个事情
在
网上
很热
。
香港安盛保险的产品暴跌
95%
,涉及
200
位投保人,金额
达
4
亿港币。
血亏
95
%
是什么概念呢?
4
亿
元飞灰湮灭,投资人
血本无归
,还得
倒贴安盛
一
大笔托管
费。
你看
,
即便
是中产阶级,
理财被坑
也是欲哭
无泪
。
这个
真挺可怕的。
这款保险产品是海外的投连险产品,特点是重收益、不保本,也有一些保障功能,如果身故可赔付账户价值的
105%
,因此
这款产品也被
称为安盛
EVOLUTIONHKIF
105
投连险。
安盛的这款产品,提供了1000多支可挑选的基金,投保人可以自己选择投资标的。账户的价值会随着标的价值的波动而波动。
这
200
位投资人
选择的基金,就是
暴跌
95%
的
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
(
HKIF
)。
很明显,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的金融知识,普通
投资人
很难在上千个基金里选出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安盛认为
自己不是基金管理人,因此
不承担相关责任,并透露了一
个
细节,这
200
位
投资人是通过
Asia One
的保险经纪公司购买的产品
,这个保险经纪公司有夸大产品
误导
消费者的倾向。
选择
产品
的时候
,
首先
是
判断
它的风险
等级。
如果不知道
如何判断,或者
判断依据
薄弱,就尽量避免
接触
。
判断
好风险程度,
就
问问自己,
如果
亏了
,
亏损
的
金额能不能
承受
,会不会担心。如果
会
,就不要
行动。
2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个事情
在
网上也
很热
。
很多投资者在招行工作人员的
推荐
下,下载了一个叫
“钱端”的理财
APP
,年利率只有
4%-6%
,不算
很高
。
钱端的很多宣传点,都在强调
招行
的背景,利用招行给产品背书。
而今年5月,钱端出现了逾期,涉及
9000
多人,金额达
14
亿。
这和普通的
P2P
平台逾期不同,因为
很多投资者
都是出于对招行的信任才投资
的,毕竟这可是
在
招行营业网点里面,由招行员工推荐的
。
明明以为买的是
银行理财
,实际却是
P2P
。
事情的结果
和预料的差不错
,招行和平台方都在撇清责任
相互
甩锅:雨女无瓜
。
先不说孰是孰非
,
作为普通投资人,还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要
关注
产品是不是银行自营的。
很多人
在购买
理财时,都会想当然
地认为,
只要是银行背书的产品,那就是他们
自
己生产的,肯定
能保本
。
其实
根本不对。
举个
栗子,京东上销售的产品都是京东自营
吗?淘宝
的产品都是马爸爸自己生产的
吗
?
是不是很
容易理解了,
京东和
淘宝会卖自营的产品,也会帮别人卖产品
,这就是
所谓的代销。
银行
也是
如此
,
除了卖
自营理财,也会代销产品,但
自营
理财
和代销
的产品
性质
完全不同,有些
代销
风险很高,如果你是个
保守
投资者,就要小心避开这些产品了。
那么
如何辨别
哪些是
代销产品呢?
代销产品的合同上,盖的都是第三方机构的公章,比如基金公司、信托等。
如果还是
不太明白,
针对
买银行理财
,介绍个简单
粗暴的方法
。
银行
会把产品
分为五个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谨慎型产品
(R1)
、稳健型产品
(R2)
、平衡型产品
(R3)
、进取型产品
(R4)
、激进型产品
(R5)
。
保守一些的
,
买R1、R2
就
好了,
R3
以上
就不要考虑了
。如果合同里有
“股票”字样,那风险至少在
R3
以上。
没有完全没有风险的产品,
风险和
收益永远并存,选择适合自己
风险
承受能力的就是最好的。
3
比特币大
涨
的
时候
,
很多人
都在
自嘲,如果三年前
买房
或者买币,只要
持有
一
种
,也就
财富
自由了。
事实上
,买房和买比特币是完全不
同
的概念,
房子
是固定资产,
买了
即便不容易
脱手
,也会有相对稳定的租金收入
,
可以很安心
。
买币
就完全不
同
了。
很多
国家明令禁止比特币,也就是说它是不受法律
约束
的
,是
没有制度保障的
。
多少持有
比特币的
人
获得巨额
的
账面收益,深夜
惊醒
,惧怕一夜回到解放前。
甚至不少
玩家会睡
前
卖出,睡醒了再买入
。
扪心
自问,持有比特币
你
担惊受怕
吗
?
如果
是,那就不要去碰。
4
事实上
,
不仅仅是
产品,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
是
不确定
的
,生活一定会有风险,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