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你也许有10个小时都花在工作上。
那么,那些步履不停的时间里,你都明白自己为了什么忙吗?
领导布置了任务,要求两天之内给结果,所以你就加班加点,熬了通宵。
方案被打回重做,心里有委屈,但只能埋着头重新调整。
晚上11点回家,伴侣问怎么又忙到这么晚,你疲惫得不想回答。
一开始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后来渐渐被培养成流水线上的机器,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工作,不想做,却不得不做,想逃,却无处可逃。
自媒体博主小焦曾提到自己在上一家公司的状态。
一开始,她应聘成功,满心欢喜,想着要在工作中发挥所学,一步步提升自己,所以一直工作得很卖力。
早上六点半起床,匆匆出门,到了工位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
跑业务、写规划、做总结,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每天都忙到很晚回家。
忙碌的工作让她误以为自己成了公司的重要成员,无可替代。
有一次,她终于累倒了,休息了三天赶回工位,发现公司一切照常。
原来,公司从来没有离不开她,是她离不开公司,她随时都能被替代。
冷静下来思考,她始终在忙,但是个人的能力没得到提升,学习时间也完全被挤压掉。
甚至,她都没有时间想明白自己完成每一份任务是为了什么。
思虑再三,她果断辞职。因为她不想一辈子,做这样忙忙碌碌的可复制的牛马。
《深度工作》中写到:
“才能并非一种商品,你不可以通过大批购买,然后累积起来达到一定的水准,只有成为最优秀的才会有额外奖励。”
流水线上的员工,随时面临失业风险,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发展出不可替代性。
而这,始于对工作的认知清晰,对于自己的追求明明白白:
工作的本质是为了辅助追求,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有些人是为了实现梦想,有些人是为了展现个人价值。他们沉浸其中,享受乐趣。
翻译家许渊冲在妻子去世后倍感孤独,浑浑噩噩了一阵后,决心重拾翻译,打开了《莎士比亚全集》。
一日日沉浸于文字中,让他忘了孤独,他开始享受这种状态。
这不是他的任务,是他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是他熬过寂寞的一味良药。
最终,译本成功出世,倍受赞誉。妻子虽去,可还有工作相伴,他觉得人生充满意义。
当你主动选择工作,而不是被迫承受,一切,都会变成享受。
静心笃志,明确所求,守住内心,深度工作其实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