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潮沉思录
这里是一个公开陈述和议论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的精神,尊重言之有物的内容。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51好读  ›  专栏  ›  新潮沉思录

单身狗聊七夕

新潮沉思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8-28 20:08

正文

今天是七夕,单身的刘大师来给大家聊聊七夕。现在的七夕几乎是中国最有商业气氛的传统节日,本质上是一个西方情人节的中式仿品。传统七夕是一个典型的女性节日,其穿针乞巧祈愿都透着女性对生活的期待和农耕时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定位。虽然七夕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相会为神话主题的节日,但是我们细看就会发现,这个节日里被祭祀的主要对象是织女而不是牛郎,这是少有的女性神压倒了男性神的时候。今天的七夕和它在历史很长的时间里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它所专注的是一对恋爱中的男女的荷包,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男性的荷包付出的比较多一些。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现代七夕是在古老母体上再创造的节日。和完全是由商业行为创造出的双十一和双十二不同,看上去它是一个悠久传统的复兴,但和母体之间的联系又相当稀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说,它的母体更像商业行为的幌子,就像钻石一样。钻戒几乎是当代婚姻必不可少的信物,但钻戒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珠宝商挖掘培养其商业市场的历史, 钻戒的不可撼动地位时刻提醒着我们商业行为在这个时代所具备的威力是如何永久性的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几乎对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其实在这些节日背后,有着诸多的变迁,合并,比如清明的诞生是以吸纳古老的上巳和曾经作为主要节日的寒食的衰微为牺牲的。节日是因人而生,因时而变的,或者说,节日是活着的,是我们不同时代的折射。这也是我们观察往昔的节日,对此进行考证有价值的地方,一个节日往往就是一部鲜活的生活史,在习俗中透露着过去的秘密。



我们今天很多时候会去纪念节日,也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祭祷。王羲之在著名的《兰亭集序》里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则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在相同的节日里,我们和我们的先人分享着同样的感情,这是纪念的升华。它不同于流于表面的巫术,礼仪,物品,表达的是人内心深处最深处的欲望。节日作为这一载体,作为情感的集中,是有其价值的,也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外在表现存续下去。


今天的七夕和传统的那些节日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它承载的与其说是情感,不如说是直接的欲望。如果严格说这和原始的节日倒是相通的,就像古老的上巳日以男女情感的释放为标志一样。今天七夕的内涵,如果简单形容,不外乎是买买买,哄哄哄,据说韩国人一口气发明了十二个情人节,堪称商业再创造的典范。虽然这是赤裸裸的商业行为,但是也未必就没有价值,和原始的节日一样,它扮演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脱离的窗口,一次欲望的集中释放。对欲望的满足本身也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就像许多传统节日都伴随着大吃大喝一样,本身也是节日功能的一部分。



我们回过身再去看待古老的节日,对世界观的阐述,在艰难生活中少有的休息,是许多特定节日的由来。世界观会变迁,所以节日也会被赋予不同的面貌。而虽然时代的发展,人就像穿上兽皮一样赋予了事物更深沉,复杂的价值,但原始的存在终究是存在的,就像人哪怕穿上华服也依旧保留着动物的一面一样。什么是传之不朽的东西,无论是高尚的情操,还是赤裸的欲望,不朽的是人的心灵共同的感知,不同的仅仅是表现才方式而已。


我们经常回去哀叹传统的流逝,比如说每到春节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还会怀念起旧时大家族的欢聚,再感叹今天人与人的隔阂。这是时代的变迁,昔日难得的欢聚,今天确实随着现代城市和交通联系方式的进步而变得不同。人与人联络变得更加方便,情感有时候确实变得更加冷淡, 但这就是农业的田园牧歌走向工业的钢铁丛林,无可避免的代价。 大家庭到小家庭,乃至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预言中的家庭解体,脉脉温情的旧时代无可奈何的流逝。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生活的进步,当然也带来了生活的压力。过去缓慢的节奏化为今天奔腾的激流,每一个人不得不踮起脚随着时代去奔跑,只有在喘息的片刻回头望去,多少怀念过去的缓慢。但习惯了高铁的人,再去看待绿皮车,终究是回不去了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