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楼市再传大消息:上海出台了被称为“一价清”的调控措施。
上海住建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一份与上海物价局联合签署,名为“关于加强商品住房及其附属地下车库(位)等设施销售监管的通知”的文件,对房地产销售提出了如下要求:
1
、开发商卖房子、车位等附属设施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备案价销售,不得收取电商费、团购费、茶水费等其他任何价款或费用;
2
、不得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使购房人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价格。
3
、房价、车位价格都需要向政府备案,
定价不合理的,政府部门可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重新申报备案”。
如果备案后需要调价,也需要政府部门同意。
4
、商品房、车位等附属设施的销售都采取“价格承诺制”,要在销售现场明码标价(包括价格,以及价格有效期)、公示价格承诺书。
5
、违反规定的开发商,一经查实,暂停网签资格,情节严重的降低直至取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并列入本市严重失信企业名单。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这是啥意思?其实很简单,进一步堵塞漏洞,加强调控。
不仅不给开发商留后路,也不给政府自己留后路。
最近一段时间楼市调控不断收紧,在媒体上,我们看到了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房价下降的消息。但对于这些消息,很多购房者不服气,认为是假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开发商把价格分解了。
比如某个楼盘,
2016
年
10
月销售的一期,当时每平米均价
2
万元。现在到了
2017
年
7
月,开发商宣布仍然
2
万元销售第二期。看起来,房价没有涨。但是,开发商说了,第二期房子带装修,你需要在购房时单独支付装修费,每平米是
7000
元。但事实上,装修成本只有每平米
2500
元,这多出来的每平米
4500
元,就是隐含的房价上涨。
还有开发商捆绑销售车位,每个车位要你
60
万、
100
万的,其实也是变相涨价。或者赤裸裸地通过中间人,向你每套房子要数十万、上百万的茶水费什么的。
对于开发商的这种玩法,很多地方的主管部门心知肚明。但他们乐观其成,因为这样可以不影响开发商的销售积极性,购房者也可以及时买到新房,给地方政府带来巨额税收。
但问题是,房价并没有真正被控制住,而是暗中不断上涨。这样玩,只能让地方政府失信于老百姓,而且产生一系列腐败现象。
说实话,在
2017
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中,北京、上海的确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这两个城市都出台了真招、实招来调控房子。比如北京对学位房、商办物业的打压,力度非常大。限价之后,上海率先恢复了新房销售中的抽签方式,并由公证处见证。这次出台“一价清”虽然不是第一家(此前重庆、西安等地有类似措施),但仍然堪称力度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