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懒得谈对象的年轻人,偷偷去逛相亲角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今日,立春 ·  3 天前  
新周刊  ·  春节麻将局,不要太当真 ·  3 天前  
新周刊  ·  大S去世,我和我的青春终于告别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独家专访 | 和李光洁聊了40分钟,我看到了一个演员澄澈的温柔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10-28 20:30

正文



本文由李光洁专访内容与相关资料汇编而成



「我不想回到过去

因为我一路走来

每条道路

每个选择

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




今年4月23日,李光洁在自己生日那天,在北京嘉里中心办了一场摄影展,名为“光之海洋·鲨鱼——李光洁公益摄影展”。 光、鲨鱼、人类的组合,富有自由的意味。 而这样的一场活动,也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到,荧屏上这个沉浮演艺圈多年的中生代演员,居然有着这么温情的一面。


其实会摄影的艺人也有很多,但如同李光洁这样将摄影和拍戏两条线并行的人并不常见。他的摄影作品就宛若锋利的水一般,细腻中透露着稳重,寂寞中藏匿着温柔。如若常久注视,那个似乎只会在荧屏上散发荷尔蒙的男人,羽翼渐转,变得更加亲切起来。


▲李光洁摄影作品,曾获得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华夏典藏奖 《国家地理》 的大奖。这一幅体现修女和宗教的作品中,人物脸上饱满的圣母光辉可见一斑。其余构造和表情捕捉得当,细腻中饱含一种温柔的沉默。



▲李光洁摄影展览,“水下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摄影,远离陆地,纵身跳入水下,这是一种特别珍贵的经历,它能给我带来自由。”


准确来说,81年出生的李光洁属于中生代的一员,但这个介于7080年交接的艺人,经历了早年的艺人独斗时代,也趟过了经纪团队奋斗的阶段,如今正在流量时代中历练。但唯独不变的,是对演戏和角色的敬畏之心,愈久弥新。


「其实演员最应该首先放下的是功利心。我个人感觉——我也是这么做的,不会说去接一个戏,是因为它更有国民度而去接。」




早年的李光洁作品大多是非常正统的电视剧。在张黎导演的《走向共和》中,他扮演了光绪皇帝。在第一部出道作品中,戏份不算多但足够吸引眼球。老实说,光绪帝这个角色是真的不太好演,一方面他和慈禧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主导戊戌变法注定了斗争的残酷。另一方面,他和慈禧又有着一种亲情的纽带关系,矛盾的生活方式贯穿始终,却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细腻认真且极致的人。 李光洁演的很小心翼翼,让人记住了一代帝王在压迫之下,细心修葺一块钟表的独特温情。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6的《走向共和》,李光洁饰演光绪。有观众评价他饰演得像个孩子,温柔却易碎。在时代的洪流中慢慢走向一个毁灭,那种身不由己幼稚感,扑面而来。


李光洁这个人有时候还是蛮奇怪的,古早剧中出演了一些露面不够多的角色,但却惊鸿一面。小时候我看过他的《宝莲灯前传》。这部戏中他和刘涛饰演了一对仙凡配。剧中他的角色名唤杨天佑,是二郎神杨戬和三圣母的父亲。这位注定被天规束缚的男人,在面对灭门之灾的时候,他大气凌然,不畏强权,告诉害怕的孩子们, “你不要害怕,你得像个男人一样站起来” ,最后为了妻子也甘愿牺牲自己。至今观众仍然记得他牵毛驴傻呆呆的样子,傻愣中夹杂着一丝甜蜜。


▲杨天佑这个人物在神话传说中笔墨不多,但宝莲灯故事的主体中却是一切的开端。作为养育了“温柔的法力”始祖的父亲,却是一位外柔内强的人。面对玉帝和天兵,视死如归,临危不惧,但却在深爱的妻子面前傻呆天真。


当然,接下来的戏则更显得大众和国民。《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和平饭店》等等,李光洁出演都有条不紊,角色表现和感染力都各有千秋。还记得在《和平饭店》中饰演的警察,虽然属于悲剧性的“反派”,但不屈不挠和固执并存的性格特征,李光洁诠释的度张弛得当,让人过目难忘。


▲《和平饭店》中的李光洁,目光如炬。他在其中饰演的警察窦仕骁凶狠却能打能抗,悲情的反派总是有人爱的。


但询问李光洁在选择角色有什么秘诀的时候,他给出的回答是 “顺其自然” 。其实关于挑选角色和剧本上,李光洁给予了一种非常淡然而坦荡的心态,在他的看法中,挑选的剧本角色其实自己都不会特别去选择, “重要的是你要如何去演绎”


「我觉得起码我接戏的标准是这个角色——我真的认为好或者我喜欢。其余的不会怎么去考虑。」





其实可能李光洁自己没有意识到,他身上一直有一股非常魅惑的 “男性荷尔蒙” 魅力,这种味道可以让他在众多血脉喷张和温情款款的剧中来回切换而丝毫不会有出戏感。最近的《悍城》中他饰演了一位以“犀利哥”造型夺目的珞珈,但造型犀利动作可一点都不轻松便捷,根据透露,他拍摄一小段打戏就拍了400多个镜头。珞珈在李光洁的诠释下,整个人物散发出一种危险又迷人的味道,如同捕食的猫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很多镜头下,你能直接通过一个眼神、一滴汗水、甚至是一个转身就可以感知这种危险邂逅。这部戏主要讲述罪与罚、刑与法,需要演员们通过大量的格斗戏来直观展示这种正义和真相。李光洁在其中的打戏也很有特点。 “这次打戏非常有趣,相信你们看了就会知道”。


「我们这次呢就是套完招后,直接就是让正身打。」


▲新剧《悍城》中饰演珞珈。演技精湛的演员,配合美剧倾向的剧情节奏以及电影质感的画面,屏幕满溢的荷尔蒙。不过剧情剪辑稍微有点混乱,个别场景和镜头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在流量时代到来之前,李光洁这样的演员们一般都是按部就班,演好角色,然后静候下一部戏。而流量时代的到来或许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时代的选择造就了一颗匠人心,但市场的推动诞生了新的方式。 如今兴旺的大量流量演员们,讲究落袋为安,也讲究通过流量获取粉丝和曝光率。老实说,这对于李光洁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新的生存方式需要一批优异的商业化演员进行代表,而古早的那一批演员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个变化。稍有不慎,不仅无法做到快速前行,甚至会倒退回最初的阶段。


但李光洁似乎并没有执意去顺应流量而改变,这个节骨眼上,他最多也只是和朋友们偶尔玩玩TF老男孩的梗。其实这些并非不是有迹可循,早在他考取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主考官刘天池就问过「那小伙子你过来一下,你就告诉我,你脸上这坑、这包,能好吗?」「啊? 我脸上有包吗?」结果老师都乐了。中戏两年都很少照镜子。他对待自己的皮相不够重视,又怎么会和流量们齐头并进?正如他的信仰一样, 「戏,不只是用脸去演的」 ,如果演员过于在乎容颜,那么会势必失去自己的一些东西。 譬如“感受力”的保持 ,在这个整容盛行的年代,无疑像远去潮水中的固存的礁石,伫立中带着一丝不屑。


「我们那个年代,电视剧没有点击量,也没有收视率,所以对我们影响不大。」



▲李光洁说,我的选角就是我的价值观、是非观的一种表现。


当然,关于演戏,李光洁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是“真”。 表演并非是一种挣钱的途径,而是神圣的。 爱好、职业或者欲望都与其无关。保持存粹是必修课,也是一种法则。





但李光洁无疑也是不走运的。刚演戏的那个阶段,市场的要求是你得演得好,演技出色,人物塑造得体。但流量时代一来,则对于演员的演技要求下降了,只要你拥有一张好看的脸,足矣。李光洁在拍电视剧和电影空档的时候,还去排演了话剧。和殷桃搭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全国排演了七十多场,这样的力度在如今大多数年轻的演员身上都看不到了,但经历过这种转变的老演员们,似乎会更加体会, 舞台剧中体验的刹那初心,是真的会闪闪发光。


▲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光洁回忆,他在台上真的感受到「灵魂出窍」,人在演着罗密欧,忽然远远看见二楼第一排栏杆上坐着一个「人」,腿还在晃荡着,往台上望着,再仔细一看,「这不是我吗?」


营销和宣扬过少,会不会是一种遗憾?采访前提纲设计中本来有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没有问。其实我觉得李光洁大概也不会在乎这种问题吧。 在李光洁的众多摄影作品中,表层寂寞如水,深处蕴藉无形,也暗含了他的作风。 作为双刃剑的营销词汇,其实更应该用宣传来替代。如今微博独大的局面,拥有更多宣传资源和渠道的明星,无疑是站在一个更加前沿的地步。但倘若营销过多,围绕演员的都是一些流光溢彩,看不到不同声音的艺人们,则往往容易掉入阿芙洛狄忒的陷阱,自我认同式的赞许,重复踏步式的进步,对于演技的沉淀帮助不大。而在自嘲“落伍”和看待“神圣”演戏的李光洁身上,这样的情形发生就宛若赫拉夺取金苹果一样可笑。


▲李光洁摄影作品


关于李光洁的未来规划,或许还是和几十年前刚入行的那样,保持初心,顺应自然,演好自己喜欢的角色即可。 如果说过程迟早会被结局消解,那么对于李光洁而言,他所想要保持的恐怕并非消解的过程,而是那种如珍宝似的演戏态度。


当然,这一路走来,质疑和批评肯定会有,李光洁认为,网络上的黑粉存在其实是一种平衡,作为演员,还是不要去轻易打破。


「本身我们从事的行业也是会被大家品头论足的,所以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对于演员黑粉这种敏感问题李光洁谈起来像是吃饭聊天一样轻松,言语中暗地满溢出一种柔和,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到过包裹砂砾的蚌,最后将那种尖锐磨砺成珍珠。 真正的温柔,是强大的人才给得起的。



采访中我还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果说可以回到过去,您会对刚入行的自己说点什么吗? ”本以为李光洁会说点什么告诫自己未来的话语,比如说你未来会遭遇什么困难你得提前避免。但他却表示自己并不想回到过去,因为过去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只求落子无悔。


「我一路走来,每条道路,每个选择,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


恍惚间这句话很有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一路走来的这些日子啊,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采访&撰稿:刘空青

图片来源:李光洁贴吧&豆瓣



END





在新剧《悍城》中饰演珞珈,为诠释这个人物有用过什么小技巧吗?


其实不光是演这个人物,我觉得演哪个人物都没有什么小技巧可言,都是在熟读剧本了解人物了解导演和编剧基础上进行的。创作想法之后,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去呈现出来,然后再跟导演去切磋。得让导演大家统一意见,这个人物是不是应该这样呈现,如果大家都确定了是要这么呈现的话,就照着这个路子去演就对了。尽可能去表达真情实感,我觉得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取巧的。


《悍城》中有许多格斗戏,拍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觉得自己和袁文康在剧中的表现如何?能打几分?


其实这次的打戏是特别不一样的,跟以往拍打戏差别挺大的。因为以往拍打戏呢,是无指挥套招,套完招后会让替身打,然后再会让正身打。我们这次呢就是套完招后,直接就是让正身打。除非有一些特别高难度的动作,完不成的事,让替身来办。所以说,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可以说是演员自身完成的武打动作。


文康,我们两个都打九十分吧……八十五到九十分吧。


除了《悍城》外,近期还有什么新的作品吗?


在春节或者春节后——因现在档期没定,我和狒狒主演的《我在未来等你》那个戏应该会跟大家见面。


▲李光洁摄影作品



《悍城》在爱奇艺播出,但目前爱奇艺对于作品是隐藏了播放量转而显示热度,作为演员,对这种行业现象如何看?


因为不一样啊,就是我做演员成长的那个年代就没有收视率,没有点击量。所以我们也就一路是这样成长过来的。也就习惯了没有收视率没有点击量,所以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呀。


有上综艺的打算吗?比较偏好哪一种综艺?


顺其自然吧,不过我觉得这事儿——我觉得我这人接戏也是这样的。要真的是适合你的人物,一定会跟你遇到。你把它呈现好。有些不是你的人物,你怎么强求可能也强求不来,所以综艺节目也是这样的,适合你的、你能上的,他会自然而然的,你就上了。这个东西不能去强求。


《我在未来等你》中和费启鸣合作,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是否可以分享一下?


对,狒狒是个特别好的孩子,特别喜欢他。他在戏里边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他是生病了还是怎么了,就突然失声了。然后每天就说话都属于那种“哎……洁哥”这种动静儿,然后他那几天就特别喜欢说话,特别开心。我问为什么,他说他觉得当一个人语言表达有障碍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你会觉得他是非常热爱生活的一个小孩。

▲李光洁摄影作品



《幻乐之城》您和任素汐搭档,这种舞台模式的表演您觉得和电影电视剧中的差别在哪里?哪种类型的更能体现演员的真实水平?


首先《幻乐之城》并不是一个舞台式的表演,他是把故事电影化之后,以直播的形式、实时的形式传递给现场的观众。并没有舞台化,也并不是舞台表演。所谓的舞台表演是观众坐在台下看见的全是没有分镜的。你看到所有的人,在台上演的都是全景,你不可能像电影电视剧中那么清晰看到演员近景的面目表情,因此《幻乐之城》和电影电视剧没有什么差别。当然,如果非要说的话,可能会更贴近电影化一些。


当然,我个人认为最能展现演员能力的还是舞台。因为那个是没有任何技术手段的,也没有用镜头的位移和推拉去帮助演员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等,只有靠演员本身的魅力和张力去在舞台上呈现。因为你想啊,在大剧场里边,最后一排的观众看到舞台上的演员,都只有你的手指头那么大小,那你几乎不能感受到演员表达的情绪。观众对故事的感受都是靠演员的个人魅力和舞台张力包括台词去完成的,没有任何辅助手段。所以我认为舞台表演算是最能体现演员的能力了。


当然并不是说电影表演表现不出来,只是电影表演是另外一种方式。但是舞台对演员的要求会更高。


早年的时候看您大多出演电视剧,近几年则在大荧幕上多了起来。关于电 影和电视剧的选择您觉得该如何平衡?


这也都是机缘巧合吧,并没有刻意去安排今年要多接电影——或者今年要多接电视剧。一个好剧本来了,可能不太会去考虑是用电视剧的形式还是用电影的形式。更多的是考虑故事剧本整体水平、还有这个人物编剧到底是怎么处理的——真情实感是否能够打动我。然后就是考虑合作团队、导演和对手演员这些因素。


其实演员最应该首先放下的是功利心。我个人感觉——我也是这么做的,不会说去接一个戏,是因为他更有国民度而去接。因为谁都没有办法去左右一个戏最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包括在播出的时候它的反响。没有人可以预知它的反响会怎么样,他一定就会是爆款或者是无人问津。我觉得起码我接戏的标准是这个角色——我真的认为好或者我喜欢。其余的不会怎么去考虑,因为很多时候你觉得这个戏一定会成为爆款,可是结果并不会是这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