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大学堂  ·  慈禧守寡48年,全靠两件宝贝度过深宫岁月,死 ... ·  17 小时前  
新华每日电讯  ·  400年历史的“庙会之首”,今天什么样? ... ·  昨天  
历史大学堂  ·  1932年,徐志摩去世第2年,徐父发现陆小曼 ...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动情后,控制不住的6个生理反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中国话剧110周年】世界戏剧三大巨头,梅兰芳占其一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21 00:01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梅兰芳与梅耶荷德,后排为梅剧团导演张彭春,1935年摄于莫斯科

2017年是“话剧运动一百一十年”,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话剧舞台,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集中思考的契机。这篇旧文写于1998年,今日读来仍然可以对世界戏剧三大巨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有所理解。



梅兰芳在美国各地访问时,在火车站月台上受到华侨的热情欢迎 



1954年,苏联派戏剧专家来中国授课。图为1956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训练班专家学员合影。前中为苏联专家库里涅夫,前左为中戏副院长沙可夫,前右为院长欧阳予倩夫人刘问秋



黄佐临 



日本歌舞伎表演





达里奥·福



当代法国知名哑剧演员菲利普·比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安托南·阿尔托


它与一战时期兴起的“形式主义”美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谢诃洛夫斯基作出了“艺术就是技术”的著名论断,强调艺术创作中怎样表述比表述什么更重要,因为人们欣赏艺术时的乐趣来自过程而非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艺术家展示技巧的过程。用先于谢诃洛夫斯基四百年的意大利文论家、“三一律”发明者卡斯特罗维屈罗的话来说就是:“艺术的真谛就是体会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越难越高明:以手穿针不算什么,以脚穿针就可搭台子卖钱,有道是“难能可贵”。形式主义者认为,技艺能将家常的酸醋点化成醉人的佳酿,让灰蓬尘封见惯不怪的日常物件焕发奕奕光彩,让观众瞠目结舌之后狂热地大声喝彩。这就是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过程。它的效果是由观众求新猎奇的心理决定的。试问被胡适视为进化史上的“遗形物”的“乐曲、脸谱、嗓子、台步、试把子”有多少不是卖弄技艺博取观众喝彩呢?欧阳予倩有言“旧戏者,一种技艺而已”。早期中国新戏倡导者的评论常常流于偏激,不大经得起仔细推敲,因为他们常常志不在艺,没心思对戏剧艺术说出个一二三四,分它个青红皂白。他们心里热腾腾地燃着社会革命的热焰。话要说回来,即便真如钱玄同希望的那样,将种种“技艺”扫荡干净,社会革命亦不见得随之成功。但“旧戏”归根结底表现的多是一种刺激感官的美学,这一点“五四”先贤们应当没有看错。


《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钱玄同发文章论:“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绝不是那‘脸谱’派的戏。要不把那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全数扫除,尽情推翻,真戏怎样能推行呢?”(参见杨早:《戏曲改良:媒体策略与启蒙困境》,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年4期)  



布莱希特


史事挖掘机


长按下面二维码2识别就能关注本平台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宋春舫《从莎士比亚说到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