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回复关键字领学习资料:
回复【电子教材】领 1-6年级各版本教材
回复【鸡兔同笼】领 鸡兔同笼题目+13种解法
回复【划片】领北京小升初各区划片手册
“智能手表里暗藏‘大灰狼’!”这句话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民刘维和女儿聊天时的口头禅。
刘维的女儿今年8岁,沉迷于“表圈”(智能手表好友圈)近3年时间。往常,他放任女儿和好友互动,认为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很正常。直到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他偶然发现,女儿的智能手表里面竟然加了不少陌生人,其中有声音像中年男性的人频繁发来一些性暗示的语言,他这才警惕起来。
碰一碰加好友,可聊天可拍照,甚至还能PK相貌……市面上动辄一两千元的儿童智能电话手表,随着其内置App越来越丰富,已经逐渐成为了“10后社交神器”。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不断延伸,除了定位、接打电话外,还可以微聊、视频通话、拍照发好友圈、留言评论等,甚至内置益智游戏,又有支付功能,俨然一部微型智能手机。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家长担心,孩子通过智能手表无限制添加好友存在安全隐患,本来有益于孩子的“定位手表”沦为“社交神器”;同时,智能手表功能繁杂,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视力降低、睡眠不足等健康问题;还可能暗藏诱导消费、暴露隐私和被不法利用的风险。
“碰一碰,加好友”引发家长担忧
“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如今,这句话成了不少儿童社交时打招呼的见面语。由于功能实用、趣味性强,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从“满足家长”到“取悦孩子”,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北京牟女士,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购买儿童手表后,发现女儿热衷于在儿童手表聊天软件中添加好友,跟小伙伴加微信,牟女士表示,孩子整天沉迷手表让家长很担心,万一加到一些成年人,与孩子说一些敏感话题,这都是让家长担心的原因。类似牟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刘维的女儿今年8岁,沉迷于“表圈”(智能手表好友圈)近3年时间。往常,他放任女儿和好友互动,认为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很正常。直到他偶然发现,女儿的智能手表里面竟然加了不少陌生人,其中有声音像中年男性的人频繁发来一些性暗示的语言,他这才警惕起来。发现问题后,刘维立即把女儿手表里的陌生人全删了,并设置了“加好友需家长同意”模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静思表示,智能手表在满足未成年人便捷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及成就感,使其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青睐。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制力和自律性较弱,网络社交容易让他们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痴迷于智能手表发圈、打卡可能会加剧网络依赖甚至导致网络成瘾。“他们在智能手表聊天群里随时可以得到‘有呼必应’的被重视的归属感,加上智能产品开发者挖空心思设计让孩子们上瘾的钓鱼式黏附机制,让没有足够认知能力的孩子认为,应用智能手表是一种能够阔步于浪尖潮流的炫酷体验,误以为智能手表有时候可以替代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需求。”李静思说。诱导消费需谨慎
“家长真应该关注一下管理儿童手表的App,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诱导消费,我家孩子今年就被诱导消费了800多元。”来自广西南宁的高先生发现,孩子在自己不知情时通过儿童智能手表消费了从19.9元到398元不等的多笔订单。他展示了一款孩子充值398元的“英语学习”软件界面,上面标明购买课程可以赠送宝石,而宝石却用来给软件游戏中的人物进行装备升级。
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关儿童智能手表的投诉中,有不少与诱导消费有关。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曾发文称,多名家长投诉反映,儿童智能手表绑定的家长端并未开启免密支付和支付确认,而小孩在手表端购买游戏服务却能直接从家长端扣款。
另外,儿童智能手表中还存在部分游戏软件重复扣款、多次扣款等问题,孩子在使用时极易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甚至进行大额充值消费。很多儿童智能手表都可以随意下载APP,而一些付费类APP往往会诱使孩子持续使用,孩子年龄小,自控力不足,很容易不知不觉就购买了付费服务。想要避免这些扣费情况,家长们可以自查是否给儿童手表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如发现已开通,应及时关闭此功能。对此,北京市某律所的律师杜秀军提出儿童手表的使用群体为3周岁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擅自支付行为无效,可由家长否认其效力。若因此给儿童或家长造成经济损失的,儿童和家长还可要求存在过错的商家承担赔偿责任。家长要筑牢第一道“防火墙”
家长要起到引导、示范以及监管的作用。建议可买最简单功能的智能手表,并控制孩子的佩戴时间和地点。
家长最好定期检查儿童智能手表系统和移动应用是否有最新版本,及时更新。定期检查并及时删除不当的应用软件。
家长应和孩子沟通好智能手表的作用,只用于定位以及突发事件时沟通。回家时要让孩子取下手表,并形成习惯。
引导孩子通过提升正确的社交能力、丰富业余爱好、增加趣味活动等,建立健康互动的交往关系,有意识地多提供“现实社交”。
在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成为孩子“标配”电子产品的背景下,其存在的问题亟须引起重视。多名受访专家提出,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形成合力,织密安全网。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规范健康指引标准。可考虑将儿童接触社交媒体纳入监管范围,发布关于儿童智能产品的设计与推广指导规定,让企业在开发相关产品时有法可依。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国家标准GB/T41411-2022《儿童手表》正式实施。专家认为,落实国家标准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儿童个人信息。该标准目前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根据实施情况,如果有必要,可将其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厂家在儿童智能手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从源头上进行遏制。END
本文来源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