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莫扎特演到一半下台调戏观众,这部音乐剧我给满分!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6-24 11:00

正文

还记得去年的德扎吗?时间过的真快

法国版莫扎特终于也要来中国了

主演是原配小米!小米!小米!



相信很多人看到改编莫扎特都烦了。最初听说有部法国音乐剧叫《摇滚莫扎特》我是拒绝的,太多惨烈的例子让我对音乐跨界没有好感。


但是摇滚歌剧(或歌剧摇滚)已然是一种独特的门类,看过的还有类似的《摇滚红与黑》 (la rouge et le noir L'Opéra Rock) 等等。提起“摇滚”,人们更愿意谈其精神,而并不是几件乐器。 制作人Dove Attia、Albert Cohen的话来说:


“我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 莫扎特是位真正的摇滚明星,历 史上第一位敢于反叛主流的独立音乐家。


莫扎特饰演者

Mikelangelo Loconte



法国版晚于德国版《Mozart!》10年后,于2009年首演。这两部题材相似、又同样优秀的音乐剧不免拿来比较。其实它们讲的都不是莫扎特本人,而是莫扎特的传奇。


点击回顾靠谱之前安利德国版《Mozart!》的文章


正如德意志民族多产哲学家,音乐剧也是走的哲理风。莫扎特与父亲、与科洛雷多主教的矛盾与思辨贯穿始终,还安排了一位童年莫扎特 阿玛德 ,来代表他内心挣扎着坚持创作的另一个自我。而另一位重要人物 男爵夫人 ,她是真正的女神,她解开莫扎特心中的疙瘩,鼓励他在音乐道路上勇往直前。


而说到法国版的剧情,就浪漫不少。首先,爱情占得比重不小。莫扎特的两任情人——韦伯家族姐妹俩都是主要人物,甚至还有她们的专属吵架曲目。其次,虽然饰演父亲的演员用烟嗓撑起了标题中的“摇滚”二字,但出现次数并不多,反而是另一位人物 萨列里 (Antonio Salieri),与莫扎特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铺满了整个第二幕。


在我这里它们分不出优劣,它们只是各自侧重点不同。



莫扎特的花式行礼




莫扎特与韦伯姐妹



德国版的莫扎特是全剧唯一一个着现代服饰的形象,然而当白衣翩翩的少年抱着电吉他在台上怒吼,我还是觉得有些违和。法国版则全员换上洛可可服饰,莫扎特画上 全包眼线 ,全场小鹿式乱跳、时不时花式鞠躬,还亲遍了周围的姑娘,这样的形象甚至让我想起八竿子打不着的Jack船长。


上回我们说到,莫扎特不是省油的灯,这次 莫扎特在我心中的形象又被颠覆了, 他还真的是个多情的男子。



莫扎特曾经爱上自己的堂妹玛丽亚·安娜·莫扎特 (Maria Anna Thekla Mozart) ,很快就遭到父亲的反对,莫扎特当时特别愤慨地在信中写道:“您如此对我和堂妹间单纯幸福的交往,实在是令我感到失望,未来若您再提及这件事,我有权保持缄默!”然而莫扎特同年动身前往巴黎,途中经过德国曼海姆 (Mannheim) 时就与别的女子热恋。玛丽亚却终身未嫁。


莫扎特爱上的就是韦伯家族的二女儿、当时歌剧界的新星阿洛伊西亚·韦伯( Aloysia Weber) 。在音乐剧中,这段爱情其实是阿洛伊西亚的母亲撮合的,她看中莫扎特的人气和地位,想抱个大腿以捧红阿洛伊西亚。没想到莫扎特深深爱上了她,甚至可以说是沉迷。


Aloysia Weber


在剧中,当莫扎特第一次来到韦伯家中,阿洛伊西亚以一首“冰棒歌”《Bim Bam Boum》惊艳出场。上衣还是今年最流行的Disco Ball样式,夸张的睫毛和发髻撑起女王气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她没能成为莫扎特的妻子,但她的造型是全剧最华丽的,也难怪莫扎特对她最来电。



关于这段短暂的爱情,还有一件小趣事。莫扎特某次返乡路途中偶遇阿洛伊西亚,他弹着钢琴大唱:"喔~不想要我的人~都来舔我的屁屁吧..."了解莫扎特的大概都对他的这种低俗恶趣味有所耳闻,他真的只能 保证他的音乐不低俗 。他从此失去了阿洛伊西亚。


与姐姐相比,妹妹康斯坦茨 (Constanze Weber) 太单纯、太善良了,她对莫扎特一见钟情,但在姐姐的压力下一直不敢表露。 她唱的第一首歌《Ah! Vous dirais-je maman》(妈妈,我要对你说)改编自《小星星变奏曲》,而这首曲子正是莫扎特改编自法国民谣“妈妈请听我说”。



对莫扎特来说,爱情来得太快,他等不及父亲的许可信,就迅速与康斯坦茨举行了婚礼。其实当时他贫穷潦倒,欠下的大量债务,都是由康斯坦茨着手偿还的。莫扎特心怀感激,为了报答她也开始努力工作。后来陆续写下《魔笛》丶《狄托的仁慈》丶《安魂曲》。可是他由于过度劳累,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Constanze Weber


莫扎特去世后,康斯坦茨的生活陷入绝境。莫扎特没有留下财富,反而留下了未完成的作品和一些烂摊子。她不得不开始着手整理出版莫扎特的作品集的工作,还写了莫扎特的传记。虽然历史上对康斯坦茨有不少负面的评价,但客观来说她还是做了贡献。


剧中莫扎特临死前有一位蒙面人前来拜访,告诉他有人出了一笔巨款以换他的一首安魂曲,这笔钱对当时穷困潦倒的莫扎特来说相当可观,但他却悲观地认为,这是他死期将至。按照流传下来的说法,《安魂曲》就是莫扎特写给自己的。




莫扎特与萨列里



很多人相信,莫扎特是被他的竞争对手萨列里毒死的。 普希金为此创作了一部短剧叫《莫扎特和萨列里》。不过在剧中他别有用心,并没有把萨列里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是在侧面肯定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以及赏识人才的眼光。《摇滚莫扎特》也认同这一点,所以没有把萨列里设为凶手,只把他扭曲心理刻在了每一句歌词里。



“既生瑜,何生亮”最能概括萨列里的心情。 在《唐璜》首演时 ,从序曲开始,到最后的合唱,每一曲他都高呼“bravo!”。 他既欣赏又嫉妒,既自卑又愤恨。 莫扎特的才华让他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而在莫扎特逝世后, 康斯坦茨还把小孩送去萨列里那里学音乐。作为当时维也纳音乐界的权位,萨列里的学生包括贝多芬、舒伯特、梅耶贝尔等等,他的音乐水平可以说没有人能否定。学生们喜爱并尊敬他,但都不敢相信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凶手。 历史上关于莫扎特是否被萨列里毒杀,掀起了音乐界、 医学界、 文学界及历史学界等众多领域的人们激烈的争议。然而时过境迁,已经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史实。



剧中的萨列里第一次听到莫扎特指挥《后宫诱逃》的唱段《悲伤已成为我的命运》,内心就开始矛盾和扭曲了。这首歌的标题似乎也预示了他们两人之后的命运。


然后萨列里用一首Le bien qui fait mal展开了他的脑内小剧场 一群身上缠满绳索舞者 好像SM 来表现他对莫扎特又爱又恨的感情 这一部分建议青少年不要观看 可能会有不好的影响 再次给脑洞献上膝盖



萨列里还有一首神曲——举着刀唱完的《杀人交响曲》L'assasymphonie。而万万没想到,全剧竟是以莫扎特与萨列里的对唱结局。剧中莫扎特在虚弱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萨列里突然来访,他马上就从床上弹起来。仿佛他们是好友一样。


灯光师也给二人深情对唱加戏。两人都知道彼此的音乐才能,如果换个时空或许可以成为朋友。当死亡近在眼前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最后两人相拥互相安慰。



S’il faut mourir

如果不免一死

Autant vivre à en crever

那就活到极限

Tout retenir pour tout immoler

保有一切是为了消耗所有


歌词贡献者-synchronicity-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