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真是马齿苋吃得多,奶奶活到了八十四。在那个年代,奶奶也算是高寿。婚后第六年,爷爷去世,父亲四岁,奶奶二十四岁。孤儿寡母,谁都认为奶奶撑不下去。可奶奶硬是撑下来了,一个人孤单地生活了六十年,冷冷清清两个人的小家变成了一二十人的大家庭。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枝枝叶叶都得益于奶奶的滋养和呵护。
常常忆起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陪奶奶去野地里挖马齿苋的情景。花白的发髻,灰色的大襟褂子,棉布裹腿,黑布鞋,瘦小的身体在灼热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瘦小。奶奶认识野地里的每一株植物,常常边走边随意地喊着它们的名字,亲切得就像在叫着她的孙子孙女们。远远的,看奶奶颤颤地踮着小脚在草木茂盛的田野里,蹲下,站起,又蹲下……像一个小逗号,走走停停,不慌不忙。在苍茫的大地上,奶奶执着地行走着她的岁月,“书写”着她的“文章”。
事实上,小时候除了对奶奶做的“长寿包子”和“长寿糕”感兴趣外,我们对奶奶说的什么长命、五行、太阳的外甥等等根本不屑一顾,认为是迷信。长大后,读了很多书才明白,奶奶有些话并不是迷信,都有渊源。
读《明代宫廷的饮食习俗》:五月夏至伏日这一天,宫中各家都争吃“长寿菜”,即马齿苋。看
《本草纲目》:马齿苋酸、寒、无毒,马齿苋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也。
古代爱吃马齿苋的有苏东坡,养生膳食中清清楚楚地记载有蟹粉豆腐羹、三仁粥和长命包子等,其中长命包子系用马齿苋和韭菜为馅。近代爱吃马齿苋的有毛主席,用餐老三样:辣椒、腐乳、马齿苋。据说住进北京后的毛主席还是念念不忘马齿苋,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好人工种植。不知道南方野生的马齿苋在北方的中南海会不会被驯服?